南口镇竹荪高产栽培及烘干技术要点
2021-12-02胡振旭
胡振旭
(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南口镇乡村振兴服务中心, 福建 三明 353300)
竹荪营养价值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和钙磷钾等矿物质,且香味浓郁,滋味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竹荪是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的特产,据统计,将乐县南口镇近年共有荪农100余户,竹荪种植面积约33.33 hm2。发展竹荪种植产业,可有效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并且可带动其他农户积极参与竹荪种植,形成产业链,助力当地乡村振兴。为提高当地种植竹荪的产量和品质,对竹荪栽培前的准备、栽培管理、采收及烘干的技术要点进行总结,以供当地竹荪种植户参考。
1 栽培前的准备
1.1 栽培原料准备
栽培竹荪需准备的原材料主要为竹片、阔叶树、蔗渣、谷壳和竹木的碎屑等。南口镇伏岭干工业园区有多家木制品和竹制品企业,为栽培竹荪备取原材料提供了极大便利,荪农可直接到企业购买,但避免选择松木、杉木和樟树等油性木材;竹屑、杂木屑、谷壳、菌草粉等应新鲜无异味,经晒干后无霉味。另外,准备好尿素、988堆料灵、轻质碳酸钙、石膏25、复合肥。
1.2 建堆发酵
根据竹荪栽培的面积,将培养料分4~5层进行堆积,每层培养料平铺后,撒上尿素、988堆料灵、碳酸氢钙及石膏,堆成金字塔形,并浇上清水,且底层少浇,高层多浇,高层沥水渗透到底层,控制好水量防止尿素、988堆料灵、碳酸氢钙流失。通过培养料加水堆制发酵,不仅可使高分子物质及生物碱降解,变成中间产物或小分子物质易于竹荪菌丝吸收,且可杀死部分杂菌和孢子及害虫,还可培养大量有益的放线菌以抑制杂菌生长。堆料发酵时间大约需50 d,堆肥温度应控制在60℃左右,堆肥前期的升温及高温阶段会杀死致病病原菌、虫卵、杂草籽等有害微生物。期间如遇高温天气堆温过高会引起烧堆,可在堆料中间留排气孔,并约10 d翻堆1次以降低温度。
1.3 田块选择
栽培竹荪的田块要求交通条件便利,便于运输;背风保温,有充足干净的水源,便于排水;土质疏松肥沃湿润,含腐殖高的弱酸性沙壤土,pH约6.5。南口镇各村基本已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可选择有机耕道的田块,但不能选择风口处,避免台风天气时毁坏整个菌棚。同时,因竹荪不能连作,应避免选择前3年栽培过竹荪或与之相连的田块,水源和田块未受其他杂菌污染,距林区较近的田块最佳。种植前15 d左右可适量在选定的田块上撒猪粪和过磷酸钙,以增加土壤肥力及酸性。为补充覆土的营养,施988堆料灵12.5~15 kg/667m2、尿素15 kg/667m2,同时洒上呋喃丹3 kg/667m2(杀灭害虫)并铲除田块杂草。
1.4 荪棚搭建
荪棚搭建应选择新鲜竹竿作材料,确保荪棚牢固;高度不宜过高,约1.8 m。荪棚搭建好后用厚的黑色遮阳网将菇棚整体遮盖好。
1.5 做畦铺料
在田块上划出畦、沟线位,畦面宽根据作业主的身高确定,过宽不便管理和采摘,一般宽度约70 cm,沟宽约30 cm,沟深约25 cm。田块四周开好排水沟,便于排水,防止南口镇4—9月主汛期降雨量大导致积水。如将发酵后的粪便撒在畦底,用量应适中,再把发酵料铺于畦位,稍微压实。发酵料若有氨味,需把料撒开或翻堆,直至氨味完全散发后选择晴天或阴天再铺,铺料需薄厚均匀,松紧一致。
2 栽培管理
2.1 播种
播种菌种应选择无雨时进行,将菌种运至种植地并放在阴凉处,把菌种掰成鸽蛋大小,尽量成块状,成“品”字形,然后采用点播方式播种,菌块间约相距6 cm,头尾菌种插花播,下种时把菌块稍往料中压,让菌种与培养料紧密接触,用种量约500袋/667m2。播种后铺料5 cm,再复土5 cm,土块不宜过湿过粘,以呈小颗粒状为佳,复土后喷1遍草甘磷,防止杂草生长。
2.2 播种后的温湿度管理
南口镇播种菌种时间大约在3月份,播种后气温处于回升阶段,有时会出现不稳定的降温和较大温差,需通过掀盖薄膜调节温度。同时,播种后用塑料薄膜将畦面包好,使湿度保持在75%~80%。菌种经过约20 d后布满菌丝,应立即进行覆土,防止水分散失和提早出菇。另外,注意通风,在晴天或阴天掀开薄膜通气,至少每天1次,每次1 h。当畦面出现竹荪菌丝时,掀去薄膜并在畦面覆盖稻草使菌丝爬土。
2.3 发菌期管理
竹荪菌丝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3~30℃,畦内培养料含水量应保持在65%~70%,春播后菌丝生长初期如遇低温多雨应注意排水通气,并加盖地膜增加地温。一般在6月上中旬时竹荪菌蛋开始大量分化,此时应除去地膜,并人工拔除杂草。
2.4 出菇管理
竹荪菌丝经60~80 d培养,向上延伸至地表,形成菌索,进入生殖生长时期;菌索进一步发育,末端膨胀形成菌蕾,即为子实体形成初期。此时不能松动土层,应多灌水加大湿度,对遮阴不足的田块酷暑季节需加覆盖物、喷水降温。出菇前10 d做好除草、杀虫、杀菌、增肥等,控制好栽培湿度,湿度保持在90%~95%,温度控制在20~30℃,经常喷水保湿但不能积水,保持覆土层不干不湿。遇天气炎热,覆盖在竹荪畦面上的稻草变干时及时喷水,天气凉爽时视情况适量喷洒清水。
3 采收及烘干
3.1 采收时间和方式
竹荪从菌蕾生长至破蕾成熟仅需20 d左右,但从竹荪蛋破壳至子实体发育成熟,只需4~6 h便开始萎缩倒伏,因此采收时间对竹荪品质影响较大,应在菌裙下垂,开张度最大时及时采摘。早上6:00左右可采收,因竹荪成熟期不一致,为防止漏采可分多个时段巡看。如种植面积较大,可适当多投入劳动力及时采收,保障竹荪品质和价格。采收时必须控制好手的力度,不可将竹荪扯断,否则会极大降低竹荪品质。采摘时一手按住未成熟的菌球及复土,一手抓住开伞的菌托,边转边拔出,把成熟的竹荪连菌托采下,尽量避免影响其他菌球,去除菌托和伞顶的子实层,注意不可让子实层的黏液污染白色的竹荪,然后把竹荪整齐摆放于篮子中。
3.2 采收后的管理
第一潮竹荪采收完后适当增施肥料,有利于下一潮菇蕾的形成。肥料主要以农家肥为主,每667 m2用垃圾肥500 kg、猪粪250 kg、三元复合肥25~30 kg,混合堆制沤5 d后撒在畦面。一般10~15 d即可进入下一潮菌蕾发生期,形成第二潮菇。南口镇竹荪一般可采收3潮。
3.3 烘干温度和时间
烘干温度和时间也是影响竹荪品质的重要因素。采收后的竹荪待充分伸展后尽快送入烘房烘干。烘干前筛网上的竹荪底部对齐,大的放在下面,小的放在上面,一般摆放二层烘烤,过多会压坏下层竹荪,也不利于烘烤操作。烘干温度应先高后低,并注意将筛格上下调换,使温度均匀,温度要求约60℃,过高竹荪颜色会变红,过低难以烘干,也浪费时间,烘烤至基部变干即可。根据南口镇烤房的容量和竹荪的湿度,一般3 h即可烘干。部分荪农采用二次烘烤方法(在南口镇称为炸荔枝肉式烘烤法)对竹荪进行烘烤,主要做法是将竹荪放在筛网上,将温度升高至约50℃,烘烤约5 h,再将筛格调换,将温度升至约65℃,烘烤约1 h。竹荪烘干后及时装入塑料袋扎紧袋口,放在阴凉干燥处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