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毕节市农业现代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路径与措施

2021-12-02罗丽华张菊平

农技服务 2021年10期
关键词:毕节市现代化农业

郭 军, 张 涛, 罗丽华, 张菊平, 刘 蕊, 文 静*

(1.贵州省毕节市植保植检站, 贵州 毕节 551700; 2.毕节市农业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站, 贵州 毕节 551700; 3.毕节市种子站, 贵州 毕节 551700; 4.毕节市质检中心, 贵州 毕节 551700; 5.威宁县么站中学, 贵州 毕节 553101)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1]2020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出发,深刻阐释了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体要求、重点任务,科学地回答了在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指导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2]。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毕节时强调,“要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农业现代化,推进乡村振兴开新局,毕节市按照贵州省委、省政府的总体安排部署,根据《毕节市农业现代化五年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明确的农业机械化、农业科技化、农业产业化、农业信息化、农业绿色化“五化建设”为抓手,扎实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为推进毕节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介绍毕节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概况,分析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贵州省十五期间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思路提出毕节市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及措施。

1 毕节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概况

1.1 农业现代化工作安排部署

近年来,全市以大力实施“55441111”农业特色产业提升工程作为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实行市级领导领衔推进12大优势特色产业制度。2021年为加快推进四化工作,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推进“四化”工作领导小组。全市起草了《毕节市农业现代化五年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以农业机械化、农业科技化、农业产业化、农业信息化、农业绿色化“五化建设”为抓手,加快建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市。

1.2 农业产业发展规模

全市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紧紧围绕“55441111”农业提升工程,重点发展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畜牧业等12大特色优势产业。2020年全市种植蔬菜、食用菌、水果、茶叶、中药材分别达30.58万hm2、11.08亿棒、11.08万hm2、6.7万hm2、8.46万hm2;存栏猪、牛、羊、禽分别为353.37万头、115.53万头、84.16万只、2 433.49万羽。威宁蔬菜、织金皂角等一大批产业基地竞相涌现,8项产业规模名列全省第一。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目前全市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128家,市级300家,共430家。其中,蔬菜产业经营主体1 293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3家;水果产业经营主体879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0家;辣椒产业经营主体976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3家;茶产业经营主体341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7家;中药材产业经营主体452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9家;食用菌产业经营主体213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5家;刺梨产业经营主体7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6家;生态家禽产业有规模以上家禽养殖场388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7家。

2 毕节市农业现代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基础配套设施薄弱,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起步晚,基础设施薄弱,海拔落差大、沟壑纵横、耕地破碎、连片平整土地少;农田灌溉、机耕道路配套不足,高标准农田比例小、建设标准不高;农作物耕种收割综合机械化水平低,农业生产现代化装备条件差,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仅34.67%,冷库库容仅占需求量的42.6%。

二是精深加工能力不足,缺乏一批领军企业和平台型企业,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全市目前仅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30家,与周边市州相比,产业化差距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数量少。

三是产销对接不畅,部分县区因产销对接不到位,导致农产品销售困难。四是全市农业信息化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信息化应用于农业发展程度仍不高,未充分运用农业信息化技术手段改造农业,使其切实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技术支撑。

3 推进毕节市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思路

2020年12月,贵州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提出了贵州省“十四五”时期的“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即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牢牢守好两条底线,深入实施三大战略行动,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四化”[4]。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高质量发展乡村建设体系,要深入推进农村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做大做强十二个重点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坚决确保粮食安全。这为纵深推进农业现代化工作明确了方向。2021年4月,贵州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提出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主目标是“四新”,主抓手是“四化”,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共同构成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各地各部门要把推进“四新”“四化”作为重大政治责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全局意识、系统观念、辩证思维,围绕“四新”抓“四化”,坚决把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住、拓展好,在新征程上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就[5]。落实好“四新”,必须全力以赴抓“四化”。其中要狠抓农业现代化,奋力实现农业大发展。以十二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为引领,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保障粮食安全,提高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水平,加快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现代化。

4 推进毕节市农业现代化的路径及措施

4.1 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全市土地较为破碎,农业机械化率不高,需着力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推进农田宜机化改造,逐步扩大农用地“宜机化”面积,推动实现农田“旱涝保收、宜机作业”,不断巩固和提升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同时,要着力提升市场加工、自动投喂、环境控制、产品收集、疫病防治等现代化设备装备水平。加快小型保鲜冷库、产地低温直销配送中心,冷藏运输车载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降低农产品产后耗损率,提高流通效率和效益。积极推进现代化分解、烘干、包装、放储的设施装备建设,促进农业原料就地加工转化为食品精深加工。要加大对优势特色产业和本地复杂地貌所适用的新机具科技研发,注重发展和推广适用农机技术,着力提高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大补贴政策宣传,积极引导和扶持建设农机合作社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充分发挥农机服务组织规模生产优势,不断扩大服务范围,拓展作业市场,开展示范推广,逐步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2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着力提高农业技术科学化水平

近年来受气候环境变化、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和未做好特色种质资源保护等因素影响,一些种植历史悠久、抗性强、适应性广的地方品种随之消失,如大方五里香。2020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要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6]。为此,应尽快开展全市种质资源的全面普查和抢救性收集,查清全市农作物种质资源家底,保护携带重要基因的资源十分迫切。

一是抓好种质资源普查和收集。各地要围绕粮油生产和12个特色优势产业,加大科技投入,组织良种选育科技攻关,开展地方优势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保护和利用。加强地方畜禽优良品种的保护和开发力度,开展可乐猪、威宁黄牛、贵州黑山羊、乌蒙乌骨鸡、织金白鹅、裂腹鱼等地方优良畜禽和水产品种质资源保护。建立健全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引种试验、鉴定试验及展示示范基地平台,鼓励种业公司和科研单位积极开展育种科技攻关,选育一批适合地方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需要的突破性农作物新品种,全面提升“育繁推”一体化水平,助推种业发展。

二是加大“良种良法”推广。开展马铃薯、水稻、玉米等优良品种关键技术组装配套和集成攻关,推进蔬菜、水稻、高粱集约化集中育苗社会化服务,提升良种良法配套到位率,提高粮食作物单产,让科技真正提升粮食产量。

三是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训。强化农村经营管理人的专业技术和人才教育培训体系,继续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专业优势,到基层开展技术指导及培训。充分利用农业、人社等部门实施的“农村青壮年技能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等培训项目,整合涉农科研院校、农业龙头企业等各类资源要素,加快构建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着力培养一批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头人。

4.3 加快推进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一是抓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布局主导产业,按照产业接二连三和全产业链发展要求,建设一批标准化产业基地。引导和支持合作社、专业大户和农业龙头企业等按照“有标采标、无标创标、全程贯标”要求开展生产,建设一批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精品水果、生猪养殖等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

二是抓质量安全。加大农资市场的整治力度,严把种子、化肥等市场准入关,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等违法行为,保证农业生产的种、药、肥安全。加大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抽检频次和检查监管力度,严厉查处违规用药行为和超标产品,大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和品牌创建,加快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

三是抓标准制定。在贯彻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省级地方标准的基础上,鼓励支持规模经营主体联合省、市级科研院所及相关组织申报、制定、实施既推广先进技术又符合生产实际的市级地方标准、团体标准或企业标准,推进规模经营主体按标准化生产。

四是抓主体培育。要加大优强企业的引育力度,发挥龙头示范带动作用,引领农业产业高质量高标准发展。

五是抓品牌建设。加大“两品一标”认证力度,持续扩大“乌蒙山宝·毕节珍好”区域公共品牌以及织金皂角精、纳雍高山茶、威宁苹果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影响力,提升农产品品牌“含金量”。加快融入“黔菌”“贵州刺梨”“黔菜”公共品牌。建立健全品牌激励保护机制,严厉打击假冒行为。

六是抓市场拓展。持续推动农校、农医、农超等农产品“七进”直销配送和全国片区销售力度,建立完善市内直销长效机制。用好广州江楠集团等产销平台,加大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申报力度,办好乌蒙山农特产品交易会,创新直播带货等新模式,着力扩大本地农产品市场份额。

4.4 加快推进智慧农业建设,不断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

一是强化农业大数据运用。围绕12个特色产业,推进农产品质量全程追溯体系建设,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完善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引进和培育一批优强电商企业,实现现代化农业信息服务手段和农业智能装备在农业生产领域的示范应用,大力推进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

二是完善监测预报网络体系。加大马铃薯晚疫病、草地贪夜蛾、粘虫等重大病虫害监测力度,提升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水平和信息化服务水平,提升规模化生产基地重大病虫害监测覆盖率。

三是推进“益农信息社”建设。推进“益农信息社”信息进村入户项目,大力推进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商服务、培训等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

4.5 加快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不断提高农业绿色化水平

一是强化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设完成威宁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启动实施纳雍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积极组织其余县区申报争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力争将七星关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纳入中央和省级项目库。

二是强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开展农作物秸秆、废旧农膜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基料化高效利用,推进纳雍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整县推进试点建设项目,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三是强化农业清洁生产示范。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开展清洁茶园、清洁果园、清洁菜园创建活动。

四是强化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以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建设为依托,大力推广规模化种养结合模式和种养结合家庭农场模式,扎实推进猪牛-菜/果/茶/大田作物、粮-菜-猪种养循环等多种循环模式应用,推进金沙县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

4.6 强化保障引领,凝聚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五级书记”抓“三农”是《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明确的职责任务[7]。县级党委政府要做好“一线指挥部”,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扛牢农业现代化工作的主体责任,对农业现代化工作的重要事项、重大布局要亲自谋划、亲自调度、亲自推动,着力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要围绕农业现代化建设目标任务,成立工作专班,制定实施方案,建立工作台账,扎实推动落实。

二是强化资金保障。各级各部门要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继续把“三农”工作作为政策资金优先保障的领域,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公共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在金融产品上优先支持,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想方设法推动更多资源向农村一线下沉。要积极争取中央、省级项目资金支持,建立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推进农业现代化各项工作,优先支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同时,要加强资金使用监管,认真开展项目绩效考核,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是强化人才支撑。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强化本土人才供给,实施乡村人才振兴千村万户示范工程,构建党政人才、专业人才、管理人才、乡土人才多层次支撑的人才梯队。要把农业现代化作为培养干部的政治平台,吸引优秀青年干部奔赴一线,持续做好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选派工作,对乡村干部开展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政策轮训,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要进一步理顺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使用机制,严格清理归位,做到专职专用。要把农业现代化作为发现人才的广阔舞台,吸引广大返乡创业人才、致富带头人、优秀农民工、本地大学生和新型经营主体积极投身“三农”发展。

猜你喜欢

毕节市现代化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自治县:17个鲜食玉米品种同台比拼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发达国家审计发展及其对中国审计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瑞雪兆丰年
夏日荷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