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畜牧养殖动物疾病成因与预防措施

2021-12-02路秀红

乡村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畜牧养殖场养殖

路秀红

(济南市莱芜区寨里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 莱芜271121)

近年来,我国畜牧养殖业不断发展壮大,为人们提供了质量较高的畜牧产品。为满足市场更高要求,需加强开展畜牧养殖动物疾病预防工作,从而为人们带来健康的动物产品。在畜牧养殖过程中,动物极易受病害影响,进而对养殖户造成难以避免的经济损失[1]。当受病害感染的肉类进入市场后,会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一定威胁。为促进畜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需关注动物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降低动物病害发生概率,生产出绿色安全的产品,提高养殖户经济效益。

1 畜牧养殖动物常见疾病

畜牧养殖不仅包括传统认知的猪牛羊等动物,还包括牛蛙、竹鼠等新兴动物种类。由于不同动物的生长环境不同,携带的疾病种类也不相同,但均会对畜牧养殖动物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1.1 寄生虫病

寄生虫病的出现与畜牧养殖环境息息相关,畜牧养殖环境的温度、湿度或饲料等均可为寄生虫提供生存环境。当动物身上的寄生虫没有获得及时有效的去除,则会与动物争夺营养,影响动物的正常生长甚至损害动物器官,从而使畜牧养殖动物死亡。

1.2 传染性疾病

由于传染性疾病的致病因子不同,出现的疾病种类也不相同。例如,发生在动物胃肠道部位,致病因子可能为病毒、细菌等,致病因子的不断传播,会产生交叉感染,进而造成畜牧养殖动物集体死亡。如果染病动物未获得及时隔离,将会暴发大规模的传染性疾病。

1.3 普通类疾病

寄生虫病和传染性疾病在畜牧养殖动物中具有一定的传染性,而普通类疾病主要存在于动物个体中,不会形成传染源,如感冒伤风、牙床类疾病等普通类疾病[2]。孕期和哺乳期的动物,由于抵抗力较差,极易受病害威胁,可能会在体内长有肿瘤等其他类疾病,严重时危及其生命。普通类疾病的出现需饲养员细心观察,科学防范。

2 畜牧养殖动物疾病因素

2.1 动物自身因素

动物自身导致的疾病主要来源于母体,出生前便已感染疾病,这具有先天性特点。动物自身因素导致的畜牧养殖动物疾病难以得到有效防控,存在不定期暴发的特点。因此,需养殖户高度关注动物母体的健康检测,及时发现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可能性。

2.2 生活环境因素

畜牧养殖动物的生活环境对动物的生长发育起到了重要作用。动物只有适应了其所处的生活环境,才能健康生长,否则机体出现强烈的不适反应,会导致其正常发育受阻甚至死亡。畜牧养殖规模不同,所处的生态环境也不相同,只有根据畜牧养殖动物的实际情况,构建最适宜的养殖环境,才能预防因生活环境因素影响造成的动物疾病。

2.3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主要体现于畜牧养殖工作人员的动物疾病防控工作不到位,对动物疾病的专业知识了解不够。由于多数基层畜牧养殖动物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不高,并未对动物疾病进行科学分析,无法合理地选择药物,耽误了动物疾病的治疗。部分基层养殖人员并未掌握有效的动物疾病预防方法,针对动物疾病采取的治疗措施无法达到预期,甚至出现副作用;部分畜牧养殖地区相对偏远,养殖设施设备不完善,养殖环境存在不健康的问题。对于环境卫生不达标的养殖场所,养殖人员并未及时清理干净,导致病菌大量繁殖,进而引发动物疾病。在畜牧业养殖过程中,多数养殖场的基础检疫工作开展不到位,未采取严格且全面的消毒措施,从而致使动物疾病蔓延,造成大规模的动物感染现象。当动物疫情暴发后,还存在处理不及时的问题,从而致使畜牧养殖动物疾病防控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3 畜牧养殖动物疾病预防策略

3.1 引进抗病良种,加强动物疾病预防宣传

分析我国畜牧养殖动物疾病产生现状可知,畜牧养殖动物的抗病能力偏弱,主要依赖药物提高畜禽抗病能力不利于畜牧养殖业长远发展。因此,需引进抗病能力强的良种,增强畜牧养殖品种的环境适应能力,从而更好地抵抗疾病侵袭。通过引进抗病良种从根本上提高畜牧养殖动物的抗病能力,大幅提升动物存活率,起到疾病预防工作效果。在相对偏远的地区,受综合条件限制,缺乏先进的动物疾病防治理念,进而无法有效展开畜牧养殖动物疾病救治工作。因此,基层地区需加强畜牧养殖动物疾病预防的宣传工作,落实基层动物疾病防控;要不断构建健全的动物疾病防控体系,对基层养殖农户进行专业培训,讲授相关畜牧养殖动物技术,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推动基层畜牧养殖工作顺利展开,进而达到动物疾病科学预防效果[3]。此外,要完善畜牧养殖动物疫情防控系统,接受群众监督,便于群众发现疫情及时上报,同时要增强群众对畜牧养殖动物疫病的正确认识,强化自身责任意识,积极参与畜牧养殖动物疾病预防工作。与此同时,要制定相应的防控规章制度,定期检测畜牧养殖动物健康情况,针对动物疾病隐患,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解决,以避免传染性疫病的扩散,如通过注射疫苗等方法,做好畜牧养殖动物的免疫工作。

3.2 优化养殖环境,提高监控动物疾病能力

畜牧养殖场的环境对动物疾病预防具有重要影响,良好的养殖场环境能降低疫病的传播效率。养殖场地需选择半开放式的环境,以有效控制温度和湿度,确保空气流通。选择好养殖场地后需不断优化养殖环境,在动物进行圈养的前期,对养殖场地进行严格消毒,保证养殖场的环境符合动物生长需求。动物饲养员需定期打扫养殖场地,清理动物粪便和食物残渣,以便为动物生长提供健康环境,避免病菌残留,同时要加大对动物饲养人员的技术培训力度,指导科学的喂养方式,促进畜牧养殖动物自然生长。在动物饲养人员的日常管理过程中,需提高对动物疾病的监控能力,细心观察,发现疾病隐患时及时上报负责人,快速隔离疑似病例。针对因疾病而死亡的动物需采取焚烧、填埋等措施予以处理,以切断传播途径,并找出动物患病原因,保证其他动物的生命安全。

3.3 规范检疫制度,全面强化畜牧养殖手段

为确保畜牧养殖动物疾病预防工作到位,需规范检疫制度,约束养殖人员的行为,合理使用畜牧养殖手段,以达到最佳的疾病预防效果;要重视动物检疫流程,严格筛查引入的新型动物种群,日常进行仔细观察,从引进外来动物物种开始,保证观察时间达标,确定物种安全后才可进行混养。此外,要关注畜牧养殖环境的消毒工作,避免无关外来人员随意进入养殖区,及时做好消毒处理,避免病毒大肆传播。在动物疾病多发时期,饲养人员需采取科学的监测方法,加大疫病监测频率,有序展开畜牧养殖动物防疫工作,全面强化畜牧养殖动物手段,从配制饲料、环境消毒、疫病预防等角度入手,以期达到理想化的养殖效果,同时要严格控制动物饲料配比,保证营养均衡,提高动物生长质量。其一,进行合理的饲料管理,基于科学的配比要求,选择优质的饲料。饲养员需注意对饲料进行消毒处理,避免饲料携带病菌后被动物食用;其二,做好养殖场内粪便的处理和再利用工作,及时打扫养殖场的环境卫生,避免病菌滋生;其三,需根据动物的生长情况进行喂养,结合不同阶段动物的营养需求,控制饲料量,保证畜牧养殖场的动物饲喂量达到需求。采取畜牧养殖动物疾病预防策略需从实际出发,发现感染疾病时需立即处理,保证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只有不断促使检疫制度朝规范的方向发展,提高畜牧养殖手段的科学性,才能取得最佳畜牧养殖效果。

4 结语

畜牧养殖动物疾病预防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求养殖户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最具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管理,可为动物提供一个干净整洁的生长环境,避免细菌、病菌等物质的滋生,保障动物健康生长。畜牧养殖过程中,应分析造成动物疾病的因素,了解导致动物疾病的种类,从而更好地达到预防效果;要通过大力宣传动物疾病预防理念,增强偏远地区养殖农户的疾病防控意识;提升对动物疾病防治的监控能力,将动物疫病扼杀在摇篮中,采用科学化的养殖手段,推动我国畜牧养殖产业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畜牧养殖场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我国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装备
“黑科技”打造畜牧健康管理专家
茶多酚的抗氧化性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养殖场管理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