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享经济视角下乡村民宿发展路径

2021-12-02杨嬿琳

乡村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民宿乡土农户

杨嬿琳

(天津职业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天津300384)

“互联网+”时代下,共享经济发展迅速,并以乡村民宿、农村电商等多元方式渗透进乡村,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契机,尤其是随着城市居民对乡村生活及城乡景观异质性的追求,乡村老旧建筑等闲置资源逐步活化,极大地推动了乡村民宿业的发展,使得乡村民宿逐步超越了乡村旅游的传统表达,成为破解乡村旅游困境、推动乡村空间消费化转型、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但当前乡村民宿发展仍面临着政策滞后、同质竞争、经营垄断、粗放运营等诸多问题,急需以共享发展理念探索破解乡村民宿发展困境、助推乡村民宿长足发展的途径。

1 乡村民宿发展面临的困境

1.1 政策滞后制约乡村民宿长足发展

发展乡村民宿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政府加强顶层设计与统筹谋划,也离不开各方力量的支持与配合。但当前多地政府为抓经济建设而不注重乡村民宿顶层设计,缺乏整体与长远规划,也未明确主管部门,农林、旅游、国土等部门间权责不明、交叉管理相互制约的问题屡见不鲜。对高质量专业技术人才的整体培育也缺少计划,多数乡村民宿经营者多为当地村民且年龄偏大、文化层次不高,加之偏远区位与薄弱经济基础的影响,导致人才稀缺,严重影响了乡村民宿乃至乡村旅游的整体发展[1]。

1.2 同质竞争消解乡村旅游市场红利

随着城镇化、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传统乡土文化日渐式微,逐步被边缘化、低俗化,多地民宿发展一味求新、求靓,忽视了传统乡土文化的挖掘与利用,从而导致乡村民宿同质化问题严重,缺乏个性化、特色化产品与服务,很难激发游客的消费欲望。虽然在旅游宣传上乡村民宿看似均极具“特色”,但建筑风格、服务方式、运营模式等并无显著差异,多地乡村民宿仍存在起点低、重模仿、同质竞争等问题。这种缺乏精心打磨的产品不仅无法满足游客的个性化诉求,而且导致游客大量流失,民宿经营难以为继。

1.3 精英垄断弱化乡村民宿共享特性

发展乡村民宿势必需要资本的支持,但资本犹如一把“双刃剑”,其会导致有限的乡村民宿资源被精英独享,本应是主体的村民却很少从中获利,继而产生强烈的被剥夺感。乡村民宿资源的精英垄断导致民宿设施收费星级化、阶层化,致使消费门槛持续上升,逐步形成目标锁定效应,沦为高收入群体的“会所”,普通群众很难承受。这严重削弱了乡村民宿的共享性,与共享经济的发展初衷背道而驰。因此,如何规避并纠正精英垄断问题,使乡村民宿资源的红利惠及广大群众,使村民、游客均享受乡村民宿的获得感,已成为各地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1.4 粗放运营导致民宿发展后劲不足

目前,运营模式过于粗放成为制约各地乡村民宿发展的一大共性问题,一方面体现在行政推动下各地民宿市场运行及经营主体培育的主动性、积极性不足;另一方面体现在多数民宿经营者因文化水平不高等原因并不具备现代化市场营销理念,难以精准把握民宿市场发展态势及广大游客的心理,无法顺应时代要求持续创新项目包装、活动策划、品牌推广等营销方式,由此导致乡村民宿的市场辐射力弱、品牌影响力不高,长此以往,会导致乡村民宿业发展后劲不足[2]。

2 共享经济视角下乡村民宿发展路径

2.1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制度体系

针对政策滞后问题,各地要加强顶层设计,科学制定民宿发展规划,完善政策保障体系。一方面,各地政府要依托当地自然旅游、人文资源、产业特色、市场需求等,借鉴其他地区民宿集聚发展的优秀经验,制定乡村民宿发展整体规划,明确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形成定位精准、布局科学、发展有序的总格局。另一方面,各部门要严格实施准入制度与市场管理制度,在确定民宿项目前由牵头部门进行考察评估,确保民宿卫生、消防、交通等达标,严控乡村民宿的数量与规模,避免跟风发展、流于一般。同时,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推进基层设施建设,以“复活”为主旨,鼓励修复环境,出台并实施古村落保护政策,激活乡村民宿发展活力。此外,各地要完善人才引培机制,既要注重通过内部培训、交流挂职等内外兼修的方式培育民宿管理人才,又要通过优越的人才政策吸引高层次技术管理人才,还要积极争取当地院校优秀毕业生,联合学校开展定向人才培养,构建一支能支撑乡村民宿产业发展的优秀人才队伍。

2.2 传承乡土文化,培育特色民宿品牌

针对同质、低档竞争等问题,各地要充分挖掘和传承乡土文化特色,培育具有乡土韵味的特色民宿品牌。首先,各地要致力于维持民宿旅游资源的原真性,严禁破坏古风古韵的建筑、遗址、街道、古树及民俗典故等,并将此作为乡村民宿经营的良好题材,使游客真切感受到浓郁的乡土气息与人文情怀。例如,浙江省青田县沿用早期欧式风格的街道、古建筑,打造了极具外国风情的民宿精品,受到了广大游客的一致好评。其次,各地要打好“农产品”这张牌,以发展生态精品农业为基本导向,以生态农业发展平台为支撑,积极开发当地特色菜系及有机特色农产品,向游客传递乡愁、乡味,以乡土文化内涵增加产品附加值。例如,青田县深度挖掘“稻鱼共生”文化,通过在稻田中饲养田鱼,实现了稻米与田鱼双丰收,并凭借该项目成功申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乡村民宿的发展提供了支撑。最后,民俗风格要与乡土特色、地域景观环境一致,采用“减法”方式就地取材,对乡土文化进行恰如其分的诠释与演绎,实现整体风格的内外协调,传达一种回归故乡、轻松和谐的意境,营造“慢生活”的乡村休闲旅游方式[3]。

2.3 协调多方关系,完善利益分享机制

针对资本引入可能导致的民宿资源精英垄断问题,各地政府要全面兼顾村集体、企业、村民、游客等各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协调好多方关系,建立健全利益共享机制,使共享经济的红利惠及广大村民及游客。对于村集体而言,关键是要努力将民宿旅游这块蛋糕做大,可通过集体统一收购村民民房,制定民宿进驻规范,推行“集体+民宿”模式,将民宿分类出租给经营者,形成村集体全面掌控、村民广泛受益的格局,达到抱团做大的效果。就企业而言,要鼓励其与民宿村深度合作,但要避免企业过度垄断而影响村民积极性,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还要注重“反哺”,进行利益分红或资源输送,帮助村民解决就业等问题。就广大村民而言,要赋予其话语权,使之成为受益分工“稳房东”,并鼓励其主动增强民宿管理等从业技能,引导其积极投入民宿开发和建设中。对于广大游客而言,其诉求主要是提升旅游体验,享受乡村生活、感受田园静美,因此当地除了要注重美化生态、维护原汁原味的乡土资源以外,还要持续创新民宿产品内容,提升服务品质。

2.4 创新运营模式,推动民宿共建共享

民宿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企业与农户共享共建是盘活农户闲置生产要素、实现民宿与农户生产方式完美融合、充分展现当地乡土特色、提升民宿质量的重要途径。鉴于此,首先,各地要利用“企业+农户”模式,采用股份合作制吸引农户入股,鼓励其将闲置土地、房屋、劳动力等生产资料作为股份参股,创新民宿运营模式,实现企业与农户共享共建民宿,继而达到拉动就业、减少农村空心化等效果。其次,为了确保农户与企业处于平等地位,保障双方利益趋同,当地政府要鼓励声望高的农户参与民宿经营监督工作,积极反馈农户、企业的意见与要求,为民宿的持续、健康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最后,要注重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借鉴其他地区成功经验,放开私人民宿创新界限,鼓励农户土地流转,同时要注重跨区域、跨行业旅游集团建设,在当地设置分支机构,对当地民宿进行持续的品牌输入,助力民宿产业与景区旅游、农业观光休闲等产业形成联动发展,促进当地乡村民宿持续、健康发展[4]。

3 结语

共享经济时代,乡村民宿的发展为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带来了契机。目前,乡村民宿仍存在功能单一、层次较低、互动性差等问题,很多民宿均为村民以趋利性为目的自发建设。这种粗放式发展导致乡村民宿的文化内涵与乡土特色逐步缺失,无益于乡村旅游产业链的延伸。因此,在当下共享经济持续升温的形势下,各地要不断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培育特色民宿品牌、完善利益共享机制、推动民宿共建共享等,以此助推乡村民宿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民宿乡土农户
虚拟公共空间中的乡土公共性重建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孪生院子民宿
东胡林民宿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阅读《乡土中国》的价值
乡土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