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林业综合体建设构想
2021-12-02齐联孙丽许昌
齐联 孙丽 许昌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北京100010)
1 建设意义
1.1 践行习近平“两山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下简称“两山论”)理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最为著名的科学论断之一,体现了党和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的意志基石。自2005年提出以来,经过多年的打磨实践,“两山论”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自然观的具体体现,已被正式写入中央文件。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深刻阐述了“两山论”的丰富内涵和深远意义。践行“两山论”的主要目标是创造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在实现人与自然、经济、社会和谐共生发展的基础上,实现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因此,现代林业综合体的试点建设,是践行习近平“两山论”、推动林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和科学创新。
1.2 助力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深化改革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造林、营林、护林的积极性,释放林地当中蕴藏的巨大潜力,是现代林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对于社会经济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习近平提出了“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更好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的指示。通过现代林业综合体的试点实施,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能吸引各种资本进入林业领域,促进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实现推进绿色富民产业发展、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助力国家集体林权深化改革[1]。
1.3 借鉴田园综合体等项目经验
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于一体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2017年“田园综合体”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上升为国家战略。经过多年发展,目前田园综合体在经营上结合了农业产销、技工和休闲服务等三级产业,生产、生活与生态三位一体,在功能上涵盖社会、经济、科教、环境、休闲游憩、互动体验、文化弘扬等多个方面。在现代林业综合体的试点建设中,可以充分借鉴田园综合体、现代农业综合体等发展理念,吸取经验、总结特点,为自身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规划前景和建设指导,有效推动现代林业综合体蓬勃发展。
2 建设思路
2.1 顶层设计,统筹规划
对现代林业综合体的试点建设做好顶层设计,明确现代林业综合体建设业态、设施、服务、文化、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与要求,结合实践不断设计完善相关的建设标准和规范,科学引导现代林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坚持规划引领,在现代林业综合体试点建设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现代林业综合体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思路目标、重点产品、区域布局、保障措施,引导更多资源、技术向优势区域集中,加快建设一批有特色、有规模、有品牌的特色现代林业综合体和林业产业集群。建设区域要以当地的资源条件、文化底蕴和发展潜力等为基础,制定现代林业综合体的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地配置各类资源,做精做强现代林业综合体及相关配套产业[2]。
2.2 政策引领,示范带动
一方面,结合国家和相关部委出台的有关政策,如《关于加快发展森林旅游的通知》《关于开展森林特色小镇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关于大力推进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发展的通知》等,支持和推动引领相关项目落地实施;另一方面,通过梳理和衔接国家储备林建设、荒漠化治理、湿地保护修复等建设项目,或联合其他相关部门共同启动实施一批支持现代林业、绿色产业发展的项目,争取国家、地方在项目资金、政策方面的支持。推动现代林业综合体的试点建设,通过具体建设形成一批“绿色、创新、高效、协调、独特”的现代林业发展的“金字招牌”,体现其在生态、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巨大效益,实现其引领带动作用[3]。
2.3 三产融合,绿色发展
在现代林业综合体的试点建设中,要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党和国家最新的指示精神,贯彻相关领域的最新政策,科学配置林业产业各类要素,推进现代林业综合体的建设与各类产业类型的跨界融合、重组、联合,促进区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产业融合平台,推进政策引领、要素分析、功能聚合、项目集中,建设现代林业综合体的综合产业园区,可以包括林业产业示范园、会展活动中心、技术转化研究院等不同转化模式的载体,形成原料采集、技术加工、互动展示、市场流通有效衔接的格局。在现代林业综合体的试点建设过程中,要聚焦林业产业等相关领域,促进产业发展的深度交叉融合,推动“现代林业+”多业态发展,培育森林厨房、生态体验、数字林业等新产业、新业态[4]。
2.4 创新机制,加强宣介
首先,建立健全现代林业综合体的利益分配和联结机制,积极发展多样化合作模式,形成精品项目引领、产业主体跟进、个体经营者参与的产业联合体,让现代林业综合体及其参与者能享受发展红利。其次,在建设资金等方面,允许采取项目资金整合、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引导基金等方式支持现代林业综合体建设,推动政府、企业等将农林、文卫、科教、医疗等不同领域的资金进行统筹规划和使用,以便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最后,开展以不同特色产品为主题的林业体验宣介活动,向社会和市场宣传推介现代林业综合体的建设理念、发展前景和建设项目,同时通过网站专栏、微信公众号等开展广泛的宣传活动,提升现代林业综合体的社会认知度和品牌影响力[5]。
3 建设路径
3.1 试点选择
对于开展现代林业综合体试点建设的选择,需要根据以下标准原则进行筛选,以便推动和规范现代林业综合体试点建设。
3.1.1 林业资源。在森林覆盖率、森林质量、林木种类、天然林比例等方面均要具有一定的区域优势,同时在保障林业资源有效保护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利用资源。
3.1.2 资源禀赋。在资源禀赋上要具有一定典型性和独特性,在区域内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或特点,未来现代林业综合体的试点建设也需要围绕地方的资源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避免出现综合体规划建设内容同质化等现象。
3.1.3 产业发展。在林业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关联上要有一定的基础,在产业链的延伸和布局方面具有发展规划。在产业发展上,应立足本地,促进产业之间的互补和支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体现强大的吸纳和带动作用,推进整个区域经济发展。
3.1.4 技术支撑。具有一定的科技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技术能力和专业人员,同时周边要有能提供技术支撑的高校、科研院所等,能定期开展相关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和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6]。
3.1.5 地方实际。在地方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上,能提供组织、资金、场地、人员等方面的支持。结合地方的市场容量、辐射能力、服务需求等,对建设的可行性进行综合评价,通过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文件进行专业分析。
3.2 建设试点
在现代林业综合体的试点建设中,应充分发挥林业产业中各类产品种类丰富、绿色环保和持续利用等优势,依托各类自然资源和林业产业建设的基础,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逐步做强以资源种养培育为主的第一产业,不断做优以产品生产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持续做大以生态体验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加快推动现代林业综合体建设成为绿色、优质、特色的示范性品牌。
3.2.1 培育综合高效产业集群。建立国家储备林基地、林产品加工基地、林下经济基地、规模化种苗基地等;培育树立新技术、新理念的龙头企业,推进产品加工增值链、资源循环利用链、质量全程控制链的有机融合,打造一批覆盖完整产业链条、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优质高效的现代林业产业集群[7]。
3.2.2 打造综合配套服务平台。完善区域内的林业产业生产服务体系,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产业和公共服务平台,建立林权收储交易中心、市场物流网络、“互联网+电商”等林产品销售平台、信息大数据中心、林产品检测中心、林业新技术孵化中心等,为各类林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相关服务,为经营者发展林业产业创造更好条件。
3.2.3 持续推进林业金融改革。加强银林协作,创新林权担保模式,构建林业信用体系;推动银行开展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融资,不断创新林业金融产品,探索森林资源资产证券化;探索抵押物处置、风险分担机制,推进林权抵押贷款持续增量,深入探索森林资源资本化。
3.2.4 落实资本运作投入机制。推广和落实林业贷款贴息、科技推广项目等投入机制;落实国家最新的用地政策,激励不同的经营主体投资现代林业综合体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林业产业,增加发展活力,推进现代林业综合体成果共建共享[8]。
3.2.5 推动花卉种苗产业发展。建立经济林和花卉基地,推动经济林和花卉产业提质增效。根据目前国内外花卉苗木市场的发展趋势,在扩大种植面积的同时着重打造花卉苗木的精品基地,培育特色苗木品牌,重点发展以名贵花卉、精品花卉为主的花卉苗木产业。
3.2.6 生态体验产业。依托自然保护地中的生态体验游憩空间、森林特色小镇、森林康养基地,建立生态体验互动基地,构建以自然保护地为主体,各类生态体验项目、场所相结合的生态体验体系,开发体验休闲游憩景点,建设和完善相配套的接待、餐饮、消防、环卫等设施。
3.2.7 森林康养产业。以健康、养生、休闲、体验等为目的,依托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等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森林康养基地,发展认知、游憩、度假、体验、运动、教育、保健、养生、休闲等森林康养产业[9]。
3.2.8 林产品加工业。以名特优新经济林等为依托,重点扶持经济林产品等加工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产品的种类、结构,根据实际及时调控生产规模,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并树立特色知名品牌。
3.2.9 林下经济。因地制宜地发展林下经济,根据地方实际整合优势资源,突出自身特色。林下种植方面包括林药、林菜、林花、林菌和林茶等模式,林下养殖包括林禽、林畜、林蜂等模式。
3.3 保障支撑
3.3.1 健全管理机制。引导和鼓励地方积极建设现代林业综合体基础设施和产业政策平台,因地制宜选择现代林业综合体建设模式。妥善处理政府、个人和企业三者间的关系,发挥三者的主体作用,健全市场化运行机制,充分主动投入,各尽其能、各取所需,形成建设合力。优化土地经营管理体系,建立运行顺畅的建设管理机制,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3.3.2 发展产业链金融。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研发适合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特色贷款产品,探索林业保险保单质押贷款、信用保证保险贷款等银保合作产品。除了财政资金支持,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利用财政杠杆作用,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拓宽建设的融资渠道。
3.3.3 提供高效服务。积极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与林业产业企业、产品交易平台系统对接,探索全流程在线操作的网络融资服务,实现移动办贷、线上审批,提升服务效率。
3.3.4 培养专业人才。联合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等技术支撑单位,面向现代林业综合体的参与单位和个人等进行相关产业技术的培训,培养产业融合发展、林业产业经营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同时要注重实践型技术人员的培养。引导加强学科交叉融合,结合“互联网+”、现代林业等新概念、新方向,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性的技术指导和培训等,提高技术队伍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
3.3.5 强化智力支持。依托相关的单位、专家等,开展现代林业发展战略研究,建设高端智库,进行林业生态建设、产业融合发展、社会福祉与百姓民生等专题的理论与政策研究。成立相关研究机构,通过各类研究组织、科研论坛等平台,加强政、校、企间沟通,为现代林业综合体建设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智力支撑。
4 预期成效
通过现代林业综合体的建设,结合实际实施新政新策,形成成熟经验并加以推广,将有效促进相关产业大融合,有力推进富民林业现代化发展。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方面,通过建设现代林业园区等巩固第一产业,以林业产业集聚区提升第二产业,以培育新兴产业壮大第三产业。现代林业综合体的试点建设,将在管理模式、资金机制、交流平台、技术支撑等方面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4.1 探索管理模式
通过妥善处理各方关系,确定合理的运营管理模式,形成健康发展的合力。政府重点负责政策引导和规划引领,营造有利于现代林业综合体建设的外部环境;企业、村集体组织及其他市场主体要充分发挥在产业发展和实体运营中的作用;林农通过合作化、组织化等方式,实现在现代林业综合体建设中的收益分配。
4.2 创新资金机制
推广和落实林业贷款贴息、科技推广项目等投入机制,激励各类经营主体投资林业产业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林业产业,增加发展活力,推进现代林业综合体成果共建共享。
4.3 搭建交流平台
推广“互联网+”模式,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等渠道,结合应用大数据技术,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鼓励企业与个体经营者等建立长期稳定购销关系。实施现代林业综合体特色产品和品牌建设,形成规范统一的产品标准、认定和标识制度。
4.4 完善技术支撑
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合作,以建立科技示范点、技术承包、技术培训、送科技下乡等形式,实现现代林业综合体的技术指导服务。全面推广花卉苗木种植、经济林培育、林下经济多样化发展、木材及其产品加工等方面的适用、创新技术,实现科学推进智慧林业、现代林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