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研究
2021-12-02赵振兴
赵振兴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4)
0 引言
互联网+作为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升级版,是将互联网的信息核心特征提取出来,并与其他各行各业相融合,从而创新各行各业新的发展模式,开辟出新的发展思路。因此互联网+的发展也被认为是互联网发展的新形态、新业态,是推进新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较于互联网的发展来看,互联网+的发展更倾向于互联网+和其他传统行业的融合发展,但两者并不是简单的相加运用关系,而是通过充分的了解和深入到互联网+的通信技术之中,使得这些传统的产业能够创新出新的发展业态。
就图书馆的自动化、信息化发展过程而言,每一项新型服务理念的产生都会引起图书馆整体的管理和服务优化升级。图书馆作为信息传播中心,是比较典型的传统行业之一,将图书馆和互联网+深度融合,势必会为图书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从而激发图书馆学科服务理念的创新和服务方式的优化。
当前,高校图书馆在学科服务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对用户一线的个性化服务重视程度较低、对用户的隐性需求和隐私保护服务不够、对与现有资源的重组和建设程度不够等。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高校图书馆的作用将会被日益边缘化。因此通过互联网+来构建图书馆的学科服务,使图书馆的工作重心由传统的被动服务向主动的学科服务转变。
1 互联网+为学科服务带来新的服务理念
1.1 开展学科服务过程中要加强其他专业的有机融合
相较于传统的互联网而言,互联网+的要求就是跨界、变革、开放、重塑和融合。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传统的图书馆是针对某一专业或者某一学科来展开的,对于教学活动和服务的针对性并不强。
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无论是教学人员还是学生对于图书馆的需求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相关的研究也正在步入新的阶段,尤其是在互联网+的推动下,产生了较多的数据信息,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也逐渐呈现出协同化、复杂化以及交融化的特点。这主要是由于图书管理人员将数据信息作为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使得数据信息形成比较密集的数据库,并逐步形成这一研究模式的研究基础[1-3]。
在这种研究模式下,各个学科之间的内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极大地刺激了多种学科对信息资源共享的需求。因此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必须要注重不同学科的融合,满足跨学科的信息知识需求。
1.2 学科服务要以创新为驱动
互联网+作为互联网在新时期发展的新形态,不仅具有互联网的基本特征,同时还具备较高的数据处理水平[4]。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对数据的处理能力是衡量图书馆学科服务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提高图书馆的数据处理效率,需要将数据处理的工具、方法和技术结合起来,创新分析手段,提高图书馆的数据处理能力[5]。
基于此,高校图书馆在开展学科服务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学科服务的理念、制度和方式等多方面进行创新和优化,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创新”作为现代图书馆学科服务转型的驱动力。
1.3 重构学科服务业务和学科组织
重塑作为互联网+的重要特点之一,是高校图书馆在推进学科服务的必要过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原有的社会格局已经被打破,无论是地域、文化还是经济社会之间的交流已经变得密可不分[6]。因此高校在开展学科服务的过程中,也必须对自身的结构进行重塑,例如整合部门组织,减少非必要的工作内容、删减不需要留下的部门、合理安排学生兼职等,集中全力开展图书馆学科服务改革创新工作。
1.4 提高学生积极性,尊重学生需求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核心在于以用户需求为中心,通过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学科化以及知识化服务来促进自身的发展。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要更加强调用户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尊重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制定让用户满意的学科服务方式[7]。
切换和动画在幻灯片软件中有很多固定的效果,不少人不重视幻灯片的切换和动画的设置,都是随意乱设置的,幻灯片的制作效果很不理想。幻灯片制作高手会把动画与画面相呼应,切换和动画相呼应,这样的配套设置可以产生非常有趣的效果,因此在设计幻灯片页面的整体效果时可以将图形、动画和切换做整体设计,会产生神奇的效果。
1.5 加强馆员和用户之间的联系
互联网+发展的最终目的在于能够连接一切。同样,在图书馆中建立学科服务之间的连接和馆员与用户之间的连接,是促进图书馆学科服务转型和优化的必要手段。只有在构建连接的过程中,才能够充分体现出数据信息的优势,通过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来构建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的有效连接。
2 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建设途径
2.1 构建高校公共图书馆学科综合服务体系
构建高校公共图书馆学科综合服务体系需要在校园内搭建一个学术对接平台,以此来满足高校学术服务的需求。对于图书馆而言,不同的学科服务体系一般由软件服务器和网络浏览器共同开发和研制而成,以此来满足用户的需求,具有一定的便捷性,同时还能够方便用户交互使用[8-9]。除此之外,图书馆学科综合服务体系的建立还需要与不同的学科语种进行对接,从而开发出更多的服务功能,加强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和互通。
2.2 构建信息资源共享服务模块
信息资源共享服务模块主要包括上传和下载两个内容。上传模块主要是指用户上传了与学科相关的资料来进行共享,下载模块则是用户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学科资源实时下载。通过构建信息资源服务共享模块可以保证用户的共享资源无论是上传还是下载都不会受到软件的限制。
2.3 创新图书馆服务管理模式
高校图书馆在服务管理模式上还需要积极探索,加大学科教研活动的开展力度,以此来实现高校学科服务体系的可持续性发展。一方面,优化和创新图书馆服务管理模式能够极大地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同时还能够了解到不同院系和不同学科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创新服务管理模式能够极大地促进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不断完善,为图书馆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最后,高校图书馆是服务于高校的重要场所,需要根据师生的需求及时转变,准确定位出各个学科的服务切入点,从而促进高校更好的发展。
2.4 提高全校师生学科知识的运用能力
图书馆学科服务并不仅仅是帮助师生提高阅读量,准确找到学科所需资料等,而是以提高全校师生学科知识运用能力为目标,在搜集学科资料和资讯的同时能够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深入到教学推广工作之中,并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指导策略,帮助广大师生准确把握学科发展讯息,从而开展相关的学术指导工作。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明确学科服务的任务之一是将图书馆内现有的学术资源科学合理地传递给每一位师生,要积极组织全校师生开展不同院系科系的教学活动,从而建立起各级学科之间的高效协作关系,对学生所提出的实际问题能够更加快速有效的解答。
2.5 健全重点学科的历史数据库
通过构建学科服务体系平台能够获取一定的数据基础,而这些数据基础则可以构成热门学科的数据库,也可以称作历史问题库和历史回答库。这一数据库的建立能够帮助用户非常便捷地找到相应的问题和答案,减少用户多次提问和反复回答。对于未能及时检索到的内容就需要依托服务平台来进行提问,或者和馆员之间实时交流,从而提高图书馆服务平台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10]。在历史数据库中,还可以以学科为导向,为用户提供学科化的信息指导和帮助,从而规范用户在平台上的回答模式,提高用户回答的有效性。
2.6 建立健全用户隐私分类体系
用户隐私是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用户隐私分类体系首先要充分了解用户的信息类型,其次在用户使用过程中,征询用户意见,对用户所选择的可公开和不可公开的信息进行分类,最后用户也可以通过自定义的方式对个人信息进行分类,充分按照自身的意愿来对个人信息选择公开或者涉密,但值得注意的是学科服务部门有权在用户隐私分类体系下获取可公开的信息。
3 结论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高校图书馆只有充分把握当下的发展机遇,直面问题,才能够为图书馆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才能够不断完善图书馆学科服务体系,才能够为高校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互联网+的发展也为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工作带来了许多调整,例如在服务理念、技术整合以及管理模式等方面,都需要高校图书馆在基于互联网+和全校师生的需求背景下积极改进优化,从而实现互联网+和图书馆学科服务体系的完美融合,在充分发挥图书馆作用的同时,也提高了全体师生对学科知识的运用能力,从而促进高校的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