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通学生写作的“任督二脉”

2021-12-02杨正奎

初中生世界 2021年8期
关键词:王老师角度课文

■杨正奎

学生怕写作文的主要原因是不知道写什么。语文教师也很困惑:为什么有那么多鲜活的材料,学生还是觉得没东西写?或者写的大多是陈旧、单一的内容呢?这就像是一个没有打通“任督二脉”的人在练武功,就是不见长进。

如何打通学生写作的“任督二脉”呢?王生福老师的这节写作指导课给了我很大启发。

一是“触景生情”。这里的“景”,我的理解是,不仅是“景”,还应有“境”。

王老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触摸自己熟悉的生活情景(境),触发真实的生活体验。他选取的是自己学生写的一篇关于班级篮球赛的文章,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触发真实体验。他先从“写作内容”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班级篮球赛可以写什么,然后从“写作视角”的角度引发学生就“跳长绳比赛”这个素材交流可以怎么写。学生从“赛前、赛中、赛后”“啦啦队”“运动员”“老师”等不同角度谈了自己的思考,内容鲜活,角度新颖。通过这个教学片段,王老师让学生明白了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如果变换视角看待,就会有很多新的感触。

他还引导学生学会由此及彼,前后勾连。还是“跳长绳比赛”这个材料,他引导学生前后勾连,不断联系比较,发掘并提炼出平常小事中的“价值点”,让普通的材料变得值得写,变得有价值。

二是“触类旁通”。如果说“触景生情”主要是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境)中触发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触类旁通”则是引导学生关注学过的课文、读过的文章,调动自己的“阅读经验”。我们知道,生活经验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种。有些生活虽然不是自己真实经历过的,但是也能触发我们类似的生活体验。

王老师是如何引导学生“触类旁通”的呢?

他先选取了教材中一类写父亲的文章片段,引导学生关注并交流每篇文章中,父亲的言行背后的“价值点”和不同的写作视角。之后,他又引导学生从课文到生活,由课文中的父亲思考生活中自己的父亲,并让学生选定一个视角,把感触写下来。接着,他请几名同学在全班交流。无论是写父亲默默地给自己换了一台新的录音机,还是写父亲同意自己一个人坐车去北京找妈妈,抑或是写平时在家显得懦弱的父亲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我”赶走大狗,父亲的形象都丰富且立体起来。这个教学片段让我们感觉学生仿佛一下子被打通了“任督二脉”。

研读王老师的这节作文指导课,我感觉无论是“触景生情”,还是“触类旁通”,关键是想方设法让学生触摸生活,激发体验。我们要让生活成为学生写作的源泉,唯有这样,才能真正打通学生写作的“任督二脉”,有效提升写作训练的效果。

猜你喜欢

王老师角度课文
奇妙的旅行
有趣的动物
背课文的小偷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角度不同
人啊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难忘的“记者招待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