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探索与实践①

2021-12-02毛彧覃子珍

热带农业工程 2021年6期
关键词:乐学程序设计体系

毛彧 覃子珍

(海南大学管理学院 海南 海口 570228)

1 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探索历程

海南大学管理学院从2006年开设了《C语言程序设计》程序设计类的学科基础课,2013年考虑课程群的建设调整为《C#程序设计》,2015年遵循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化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改革,课程更侧重程序设计思维培养,因此名称改为《程序设计基础》。

飞速发展的科技,革命性、颠覆性的技术正深入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发展进程。面向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面对计算机语言的层出不穷,程序设计类课程如何打破传统按照学科门类划分的知识体系,如何以不变应万变来培养具有前瞻交叉思维的创新人才。在此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主动开始了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及访谈的方法进行实证分析,针对调查的结果,结合专业发展的特点,摸索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措施,构建多方向培养模式,开设多个专业方向,学生在学习了基本理论,掌握基本技能后,再沿某一方向进一步提高。管理学院在2020级本科生培养方案中将课程更名为《程序设计》,并纳入全院学科基础课,在物流管理、会计学、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工商管理实验班以及会计学(ACCA国际会计特色班)开设。

未来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瞬息万变,知识更新迭代的速度空前,立足长远,凝练教学中不变的核心——乐学导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深入思考问题、大胆提出设想,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搭建包括以点线面的知识体系、螺旋型实验实践体系和多元化教学方法体系组成的教学新模式,将创新思维训练融入课程和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开展原创性实践活动,培养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营造创新无边界、思维无界限的人才培养生态。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实践,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遵循复合人才交叉合作规律,以课程培养人才的新模式,以课程的架构强化训练学生思维方式,以乐学导向培养学生知识融通能力,为未来技术的创新研究打下理论基础[1]。

2 “1个核心、3个体系、3个延展”的教学模式

“1个核心、3个体系、3个延展”的教学模式就是以乐学为核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思维和知识的兼收并蓄;重构点线面的知识体系、螺旋型实验实践体系和多元化教学方法体系;从而实现教学时空、学习网络、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延展。

2.1 以乐学为核心

“1个核心”是指以乐学为核心,教学导向乐学。课程教学如果只关注基础知识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必定会以分数为导向,一门课程学完除了分数就没有别的收获。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讲授,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思维和知识的兼收并蓄。在教学过程中的“思考、分享、讨论”环节,以问题导入学习中的思考,以思考切入学习结果的分享,以分享引入更深层问题的讨论,在不断的螺旋式循环中激励学生将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思维运用到生活和各个学科中;在教学评价的“互评”环节中博采众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但在解决方案的想法差异中会产生出不同思路、效率,鼓励学生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学会欣赏他人,在学习中互为榜样。

2.2 重构3个体系

针对专业培养方案,厘清课程在培养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着眼于现时技术的人才需求,重构课程知识体系。通过网络为学生提供课程所需的电子资源、演示视频、各类习题和测试。“3个体系”包括点线面的知识体系、螺旋型实验实践体系和多元化教学方法体系。针对专业培养方案,厘清课程在培养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着眼于现时技术的人才需求,重构课程知识体系:选择一本教材其中包括学生必须学习的入门知识和部分自学内容;教学不止于教材,选择多本教辅材料让知识点形成知识线;选择项目、案例等教学素材来串联知识的各个面。通过线上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课程所需的电子资源、演示视频、各类习题和测试。

程序设计类课程实验实践环节占有重要地位,架构螺旋型实验实践体系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循序渐进的平台。实验重在巩固基础和探索,有余力的学生能利用编程基本知识,积极主动的通过编程、设计实例,探索深入掌握知识的实践运用。实习实践环节重在综合应用和创新,小组分工团结协作,团队不仅能带动每一位同学去参与到实践中,而且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很多新的想法和思路,为完成一份优秀的实践作业提供了氛围和基础。2016年,团队教师发起第一届院级程序设计大赛,以乐学为导向,学以致用为目的,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4届,这个比赛为学生们参加更高级别的赛事做了热身。

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体系,激活学生的学习欲望。以学生为中心,根据课程及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对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线上完成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相关内容的学习,线下以小组任务实施教学翻转,课堂以线上的例题为原型,对程序的功能改变或效率优化来引导启发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学习,小组汇报的形式来分享各自思路和方法的形式,在知识不断迭代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你追我赶的学习动力,课后不仅自主查漏补缺,还能以点带面的深入实践探索。对于传统的线下教学[2],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结合,应用QQ群、讨论区打造学习社区,应用手机APP来实现教学中的日常管理,真正做到动态教学过程反馈,以此构建出“课堂+实验室+网络”的教学模式,实现“课前重自学,课堂重互动,课后重提升,实验重能力,课后重反思”的迭代进阶式教学。基于成果导向理念,精心准备好每堂课,采用案例式、启发式、讨论式、任务驱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方式,促使学生形成“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路径,逐步刻画出自己的思维模型。

2.3 实现3个延展

基于1个核心、3个体系的设计和构建,实现教学时空、学习网络、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延展。由于课堂时间有限,难以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采用pc端网络、移动互联端APP等方法,通过超星、QQ、智慧树网站、网络教学平台等媒介建立学习小组、学习社区,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交流互动,在常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过于强调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而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和知识共享,“三人行必有我师”,在课堂以外,同学之间有更多的交流和分享空间,同时,同学之间交流更容易产生共鸣和灵感。

3 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实践

以乐学为导向,在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培养、实践教学环节完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的有效运行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保证了程序设计类课程建设工作的开展。人才培养的根本在于课程,围绕课程教学这一主线,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基础和发展潜力,引导学生科学规划成长路径。坚持兴趣激励,构建多层次的实验实践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将课程的知识体系和思维迁徙到更多学科和领域当中。课程育人,重视学生在知识、文化、素养等多层面的全面成长,综合多种教学素材和资源,将思政内容融入到程序设计类课程当中。教学团队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配置、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培养过程持续改进等方面,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3.1 基于OBE教育理念[3],打造迭代、进阶式课堂

课程教学采用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成果导向教育理念设计教学内容及过程。以学生为中心,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打破传统的教学时空界限,借助网络教学平台、移动端平台,实时、及时、即时的掌握教学动态;线上教学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完成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相关内容的学习,线下以小组任务实施教学翻转,课堂以线上的例题为原型,对程序的功能改变或效率优化来引导启发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学习,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来分享各自思路和方法,在知识不断迭代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你追我赶的学习动力,课后不仅自主查漏补缺,还能以点带面的深入实践探索,以此修补由线上教学“间断性”和线下“阶跃性”所产生的“间断点”,让学生跨上一个个“台阶”,进一步实现知识、能力和价值的跃迁。

3.2 融入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

以课程为中心,游戏情境导入问题,寻找知识的应用场景,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度、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例如,课程中以找队友的游戏来导入和演示求解素数问题,学生们都很积极的投入到游戏中,游戏结束后让学生思考和分享结果。传统文化导入知识,寻觅学科间的关联,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古诗《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不仅朗朗上口,而且巧妙地运用了“枚举”来描绘鱼儿戏水的情景。生活问题导入能力,排序是计算机的核心内容,不仅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排序算法,生活中也处处使用排序,排序是如何提升学习、生活的效率的?一场轻松愉快的“世界咖啡”主题分享,学生们不仅找到课程和生活的关系,同时还提升了专业使命感。将时政元素融入到课程教学中[4],注重理论知识与创新实践相结合。特别是疫情期间学生们用专业知识设计出作品为武汉加油,发明的与防疫相关的小作品也引起了当地媒体的关注。

课程育人,重视学生在知识、文化、素养等多层面的全面成长,综合多种教学素材和资源,思政内容有机地融入到课程当中。通过课程引导学习关注时事动态和专业发展方向,鼓励学生将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更多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基础和发展潜力,引导学生科学规划成长路径,以乐学为导向,坚持兴趣激励,构建多层次的实验实践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将课程的知识体系和思维迁徙到更多学科和领域当中。

3.3 全方位的教学评价

在教学评价中采取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综合评价的模式[5],细化评价层次包括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师生互评,以多维度评价来反思教学,进而从教与学的两个方向不断反思和完善课程教学。教学团队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配置、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培养过程持续改进等方面,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如今,这些教学探索与实践已经从一门课,扩展到多门专业课程,从一个专业推广到多个专业,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在教学实践中使学生不仅掌握了坚实的学科知识,具备了适应行业技术快速发展需求的个性化知识体系,并且突出了专业特色。立足于海南“自贸港”建设需要,服务海南自贸港发展与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培养管理与技术兼备的复合型人才,结合海南自贸区经济形势和产业特色,不断摸索创新人才的最佳培养模式。

猜你喜欢

乐学程序设计体系
基于SolidWorks和VBA的电机阶梯轴建模程序设计
项目化教学在Python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闫春平:在信息技术课中践行教学生“乐学善学”
医学专业“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总结与思考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探索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创新应用
从细节入手,谈PLC程序设计技巧
巧用语音与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乐学英语单词
声音
乐学善悟,让数学复习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