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分析的广东省竹产业发展战略①
2021-12-02李文珊熊瑞权林群
李文珊 熊瑞权 林群
(1广东省农科院彩田农业科技信息有限责任公司 广东 广州 510640;2农业农村部华南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 广东 广州 510640)
竹子具有一次种植,多年采收且用途广泛的特性,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增加林地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柱产业。同时,竹林因其生长迅速,起着绿化国土、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
1 广东省竹产业发展现状
广东是中国重要的竹产区,竹类种质资源、竹林面积、竹材蓄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前列。同时,广东也是重要的竹制品生产大省,在竹加工技术研发和竹产品创新方面均处于领先水平。近年来,广东省竹产业发展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竹产业的发展。鉴于此,对广东竹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十四五”期间广东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2 广东竹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2.1 优势(Strengths)
2.1.1 气候条件突出,种质资源丰富
广东位于中国南部,光温热条件突出,位于中国四个重要产区中的华南竹区。华南竹区是中国竹种数量较多的地区,主要有箣竹属、牡竹属、酸竹属、藤竹属、巨竹属、单竹属、茶秆竹属、泡竹属、薄竹属、梨竹属等竹种[1]。广东竹子种植历史悠久,已经形成了毛竹、粉单竹、青皮竹、茶杆竹等材用竹,以及麻竹、云南甜竹、雷竹等笋用竹,据不完全统计,广东现有竹种21属132种。广东多款竹种或加工品因其独特的性质被列入地理标志产品,包括怀集茶秆竹、西牛麻竹笋、西牛麻竹叶、泗纶蒸笼、埔田竹笋等,如怀集茶杆竹有竹杆通直、壁厚、枝细、叶疏、节平、环细、光滑、坚韧、弹性强、不易虫蛀、耐腐蚀等特点,被誉为“竹中之王”,其用途广泛,可用于制作乐器、钓鱼竿、滑雪竿、鸟笼、画屏、竹帘、竹签、家具、花蓝、等工艺品,也可广泛应用于建筑等。
2.1.2 种植面积大、原竹产量高
据统计,广东现有竹林面积48万hm2,其中毛竹林面积36.67万hm2,主要分布在肇庆、韶关、梅州、清远、河源等地[1];茶杆竹主要分布在肇庆市怀集县;笋用竹主要分布在清远市英德市和揭阳市揭东区。全国重点产竹县广东有南雄市、仁化县、和平县、始兴县、大埔县、蕉岭县、乐昌市、曲江区、广宁县、怀集县、英德市、揭东区、龙门县等,其中,肇庆市广宁县竹林面积7.24万hm2,竹林面积全省第一、全国第二,年产原竹40多万t,是全国青皮竹中心产区,是中国竹子之乡、广东省林业生态县、全国绿化模范县。
2.1.3 加工企业多,产品种类丰富
广东现有竹子及相关制品加工企业2 600多家,产品众多,按照类别可分为原竹加工类(茶秆竹成品竹、青皮竹扫把竹、篙竹搭棚、篱竹藩篱等)、香骨类、竹篾及花签类(青皮竹破成的竹篾、花签、烧烤餐签等)、日用品类及编织类(竹家具、竹筐、竹篓及农业生产工具等)、竹工艺品类(竹砧板、竹工艺品、竹雕、竹集成材家具等)、竹炭类(家居用炭、空气净化用炭等)、竹浆造纸类(竹木混合纸浆、四会纸、土纸等)、竹笋类(鲜竹笋、笋干、竹笋罐头等)、竹子食品精深加工类(饮料、竹膳食纤维、青竹酒等保健食品)。根据竹材性质及传统,广东涌现出一批专业镇,如肇庆市广宁县古水镇竹材加工、云浮市罗定市泗纶镇蒸屉、梅州市梅县区畲江镇竹工艺编制、茂名市信宜市怀乡镇竹器编织、清远市英德市麻竹笋种植加工。
2.1.4 出口效益显著,联农带农能力突出
广东竹制品产业重点以出口为主,经济效益显著。揭东区竹笋种植面积超0.67万hm2,年产原料笋30万t,年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出口产品以竹笋罐头为主,目前有清水竹笋罐头笋丝、笋片、笋块、笋酸、笋咸等;广宁县以青皮竹原竹加工为主,产品形式为竹子工艺品以及竹制家具、香骨等,均销往欧美、中东、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全县竹子加工企业360多家,加工原竹30万t以上,竹业收入占林农收入的34%,全县42%的农户从竹业发展中直接受益,为全县农村、城镇创造就业岗位4万个。信宜市怀乡镇怀乡镇的竹器编织企业主要采取“公司+农户”的生产方式,全镇常年从事竹器生产、加工的有超过13 000户、相关从业人员超过3万人,2020年竹编产业外贸出口额超1.2亿元人民币。
2.2 劣势(Weaknesses)
2.2.1 竹林管理粗放,基础设施不完善
目前,广东虽然现有竹林面积大,但多数竹林经营管理较粗放,缺少科学的经营管理,竹林产量较低,退化严重,特色青皮竹和茶秆竹应有的生长潜力尚未发挥。其次,竹资源定向培育意识不足,对特用林,大径材林、纸浆林或茶秆竹材商品林缺乏适宜的分类经营管理,定向培育措施远远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使竹林的培育潜力未得到充分发挥[2]。
2.2.2 企业实力弱小,资源加工水平低
目前,广东总体竹子资源加工利用水平较低,多数竹子加工企业大多属于家庭作坊式民营企业,机械化、连续化及自动化程度待升级,竹材资源综合利用率较低。调研显示,多数竹制品加工企业劳动人数不足10人,科技含量不足、产品附加值低,容易在区域内部形成恶性竞争。如肇庆市广宁县竹子加工企业360多家有200多家从事原竹加工。
2.2.3 国内消费者对广东竹制品认知度低
目前,国内消费者对于广东竹制品的认知度不高,如西牛麻竹笋何埔田竹笋知名度较高,但品牌建设和消费者认知度长期低于临安竹笋、乐安竹笋。其核心问题在于中小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和能力对品牌进行培育,普遍缺乏市场宣传能力,导致生态环保高性价比的竹制品在广东及全国普及较慢。同时,竹编制品多以传统形式发展,在对中国元素普遍较为稀奇的西方国家可取得较大的成功,但对于本土及省内需求产品开拓不足,无法满足市场对于竹制品的需求[3]。
2.2.4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较为缓慢
目前,广东竹旅游辐射面仅限于周边地区,相关旅游产品还未得到有效的开发,竹子+文化、竹子+康养、竹子+品牌、竹子+电商等与江苏、四川等地业态相比还较为滞后。
2.3 机会(Opportunities)
2.3.1 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和深圳先行示范区的持续推进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方面作了全面规划,“珠三角城市群”抢在“长三角”之前,升级为“粤港澳大湾区”。2019年8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将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作为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率先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路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探索。竹产业以其特有的食用、文化、休闲等功能可全面融入“双区”建设,增强“双区”的“菜篮子”“后花园”平台,提供更好的产品供给。
2.3.2 广东出台系列支农惠农政策
广东省提出要在2020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立足实际走广东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近年来,全省全面落实国家关于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战略部署,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取得明显成效。2016年7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实施意见》,提出了从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拓宽农业融资渠道、健全农业政策保险体系等方面扶持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任务。2018年,广东加快推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和“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富民兴村行动,目前已经建成的竹类产业园有揭东区竹笋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英德市连樟村果菜茶产业园,辅以埔田竹笋等农业产业强镇以及众多的一村一品,竹产业发展迎来了重大利好。
2.4 威胁(Threats)
2.4.1 农村劳动力不足带来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农民年龄结构的不断变化,农村劳动力出现了较大的紧缺,在“机器换人”和有线、道路等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的情况下,需要较多劳动力的竹产业在种植、采伐、加工等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劳动力缺口;尤其是低产低效竹林的复壮改造及退化竹林更新均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此,劳动力不足成为竹产业发展的最大威胁。
2.4.2 其他省份竹产业高速发展
随着其他省份竹产业的高速发展,广东竹产业目前的竹林管理粗放、基础设施不完善、企业规模小、资源加工水平低、国内消费者认知度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较为缓慢等一系列问题逐步凸显出来,与四川、浙江、福建等竹产业大省的差距逐渐拉大。
3 广东竹产业发展建议
3.1 加快编制竹产业科学发展规划
目前,广东编制的《广东省竹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已经到规划结束期,但《广东省竹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尚未启动,省内重要的竹产区均在积极呼吁加快制订相关规划,以便于更好地制订出台相关市级、县级规划,更好地引领全省及重要竹产区的产业发展。
3.2 提升全产业链生产经营能力
一是加强特色种质资源库建设,对广东特有的竹种进行培育,积极引进其他优良品种;二是加快低产低效林改造,加强公益性设施建设,将林区道路和“四好农村路”进行有效衔接,加强竹林生产基地建设;三是积极探索发展林下经济,将竹林与中药材、菌类、家禽、家畜的生态养殖进行紧密结合;四是加强竹产业的装备化水平,促进竹业生产的“机器换人”进展。
3.3 积极融入“双循环”发展行格局
一是持续做大竹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在原有产业的基础上,积极拓宽产品的类别和层次,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鼓励推陈出新,面对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开发新产品,积极探索竹家具、纤维复合材料及生物活性材料的深加工产品,增加竹制品效益,提高附加值。二是加快推进竹产业科技创新,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院所资源,争取大湾区内农业高校、农业科研机构、优势农业企业等到主产区布局建设,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城乡生产要素的跨界流动和高效配置。
3.4 促进三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深入挖掘竹文化,讲好竹子故事,促进竹子与历史、文化和民俗的深度融合,传承发展信宜竹编、四会竹纸、怀集竹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其作为重要的乡村特色。二是大力发展竹子+旅游康养,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群众对休闲旅游的需求,对接主产区的粤港澳大湾区“后花园”的定位,打造一批竹生态旅游精品线路、竹林体验基地、竹林康养基地。三是加强竹品牌创建,鼓励相关组织积极申报区域公共品牌和地理标志,持续扩大竹类的区域品牌、公司品牌及产品品牌,积极融入“粤字号”农业品牌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