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新形式探究①

2021-12-02胡迪

热带农业工程 2021年6期
关键词:农民工农业

胡迪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上海 201620)

自2015年“互联网+”行动计划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各行各业不断被互联网渗透与改造,催生出各种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与多样化的就业形式。农民工这一庞大的特殊就业群体的生存与发展不再受限于某一传统行业,或是某一地域之中。从网约家庭手工生产制造与加工到“家庭农场+休闲农业”再到农产品电商等,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创业形式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指出把“互联网+”与返乡农民工创业结合起来,更加有力的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1]。互联网+背景下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不仅大大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也能够很快适应社会形势与环境的变化。

1 互联网对返乡农民工就业的促进作用

1.1 资源共享:减少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的成本

互联网信息交换与资源共享的特征可以使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获得大量的信息,收集对自己就业创业有用的相关信息,进行合理的整合与利用。同时,信息的快速与高效传播使得供需双方的信息更加对称,供需双方能够更加精准的匹配与对接,大大降低了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的成本。

1.2 超越时空:实现返乡农民工灵活就业创业

通过信息交换与传递完成虚拟与现实的对接,可以不用往返于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返乡农民工可以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创业,打破了地域的界限。另外,互联网与传统乡村产业的融合,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新兴岗位和职业,返乡农民工也不再局限于某项工作,例如网络营销师可以农忙时收割,闲暇时直播销售农产品,打破了时间的界限。

1.3 个性化:快速创新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形式

网络媒体的便捷检索性与互动性,使得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的查找信息资料,各取所需。然而,更重要的是在信息交换的过程中,也极有可能产生信息的碰撞与融合,人们也会思考如何把众多的内容与资源整合起来,形成更为个性化的内容与服务。返乡农民工可以利用互联网的这一优势,快速创新农村就业创业的形式。

2 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的新形式

2.1 小规模农业生产与家庭农场建设

与传统农业不同,小规模农业大力推广和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从播种、收割到销售都进行严密的计算和有序的经营与管理,同时农民也不再是传统的劳作者,而是更加职业化专业化的经营人与管理者。因而,返乡农民工的职业选择并非局限于传统的农民,职业化专业化的农业经营者与管理者成为最佳选择之一。

另外,近年来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集约化、小规模化、商品化生产经营的家庭农场成为农业创新的热点话题,也成为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选择的路径之一。家庭农场经营的收益不仅仅在于农业生产本身,更在于它能够充分利用农业生产与农业生态发展旅游服务。

2.2 外发手工生产加工与制造

借助于网络信息技术,手工业的加工与制作不再局限作坊、企业中,商家通过外发手工原材料,工人在家中就可以进行手工加工与制造。这样的工作不仅能够满足返乡农民工的生存与就业需求,也能满足家庭照顾的需求。

2.3 农业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

“互联网+农业”颠覆了传统农产品营销的模式,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把农产品线下交易搬到网上,通过网络信息传播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提高了农产品营销效率。返乡农民工可以根据国家创业扶持政策,利用农村电商平台,进行网络就业创业,如直播代销农产品或是农产品导购。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将外面的产品与产业引进来,产生更多的就业岗位。

3 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创业瓶颈与困境

3.1 转岗就业创业知识与技能有限

由于农村与城市发展不平衡,相比较之下,农村就业形态没有城市就业形态那样丰富,因而返乡农民工很可能面临着转岗就业或自发创业的状况。然而,一方面,返乡农民工自身的学历水平普遍偏低,学习能力不足,使得返乡农民工转岗就业创业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不足;另一方面,返乡农民工创业本身存在各种各样的难度,转岗就业知识与技能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3.2 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资源短缺

土地是农民的根,也是乡村经济发展之根。在乡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与土地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样,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也离开土地资源,然而长时间的在外务工有可能已经让他们失去了资源与相关劳作技能。另外,返乡农民工的创业也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然而农民工在城市就业的收入有限,融资难度也较大,因而返乡农民工创业也存在资金匮乏的问题。

3.3 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的服务环境较差

一方面,基础设施不全,“交通不够便利、通讯不够畅通、资源较为有限等问题[2]”成为制约返乡农民工互联网就业创业的重要因素之一;另一方面,政府对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没有落实到位,且有些政策落实难度较大。另外,就业创业的环境较差还体现在缺乏引领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的带头人与专业指导的人才,缺少为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服务的平台,缺少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的保障体系等。

4 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的对策建议

4.1 开发和优化返乡农民工的人力资本

4.1.1 加强农民工就业创业知识与技能培训

要加强返乡农民工互联网就业创业知识与技能培训。在培训承接部门上,充分利用高校和职业技校的师资力量,为返乡农民工提供职业技术培训,补齐其在市场经济下应具备的就业技能,提高返乡农民工的素质,为加快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3]。

4.1.2 施行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收益激励机制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贴或税务减免来鼓励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企业也可以提高返乡农民工就业的工资报酬(实际收益)与返乡农民工存在价值(心理收益),这样可以激发返乡农民工开发与优化人力资本的动力机制。

4.1.3 合理规化与利用了农村土地资源

一方面,合理规划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促进农村各产业最大程度的发展;另一方面,将农村产业融合起来发展或是加强农村产业转型,开发出新兴的产业,同时也最大程度的节约和有效的利用了农村土地资源。

4.1.4 拓宽农民工就业创业的融资渠道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支持、公众参与的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融资体系,包括政府补贴、社会投资、银行借贷、乡村发展振兴捐赠等多样化的融资渠道。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资金短缺的状况。

4.2 构建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保障体系

4.2.1 政府落实财政补贴与税务减免优惠政策

政府可以通过宣传政策优惠来鼓励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另外,地方政府将中央政府的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的政策优惠落实到实处,并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适当的提供补贴或实行税务减免。

4.2.2 法律保障社会保险与就业创业相关权益

建立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的法律法规支持体系,保护农民工在就业创业的过程中所应该获得的权益;另一方面,要为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做好保险接续服务与保险供给服务工作。

猜你喜欢

农民工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新农业 从“看天吃饭”到“看数吃饭”
“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
陕西农民工都在哪?在干啥?——基于农民工“输出地”的调查
我国2.8亿农民工月均收入3 275元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