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准、巧、活”:音乐体验的“金手指”

2021-12-02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祝雨菁

青年心理 2021年26期
关键词:律动小草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 祝雨菁

陶行知先生有一次给育才学校的学生讲了这么一个故事:说一个道士能点石成金,有一次点金之后让徒弟每人挑选一块去花,徒弟们都想挑大的,于是挑个不停,只有一个徒弟不挑金子,而是盯着道士的手指看,道士问他为什么不挑金子,他说金子虽然好,一花就没有了,我相中了师傅你点金的手指头。从这个故事,先生语重心长地告诉学生:“我们求学必须要学会寻找知识的途径和方法,也就是拥有‘点石成金的手指’。”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一轮音乐课程改革的中心之一就是将学生的知识技能自主发展摆到重要位置上来。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教给学生全面的体验方法,以使学生拥有运用自如、点石成金的“手指”。

一、动作要“准”,以律动丰富体验

律动体验是许多教师在欣赏课中喜欢运用的一种感悟音乐的方式。律动体验运用得当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许多教师在律动表现时还存在一些缺陷:比如设计的动作不符合年级学段学生,动作过于烦琐,或者是动作缺乏艺术韵律,为了设计动作而设计。所以如何将律动体验发挥到点子上,教师在设计律动时一定要精益求精,枪要打在靶子上。让学生在他律中得到自律,丰富情感体验,得到音乐共鸣。

片段一《花之圆舞曲》案例片段描述:

聆听第二段主题一、二 (师的部分)

1.春天的花绽放得最是美丽,你们喜欢吗?能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花开放的样子和小草伸展的样子吗?(学生自主表现)

2.我也想来表现一下,能和我一起做吗?师生齐律动。

3.我们刚才是怎样表现小花和小草的形象的呢?(学生模仿花草的形象)

4.我们刚才做的动作中有重复用到吗?用图形表示再现的三段落。

5.小花的绽放是在音乐什么地方绽放的?师边唱边做动作,体现花开的旋律特点。

6.小草生长的力量在音乐奏响时还是什么时候?

7.出示小草旋律的主要单音旋律,学生唱谱感受音乐的力量点在什么地方。

在案例中,教师抓住主题音乐的旋律特点表现春天花草绽放伸展的形象,首先让学生初步感知音乐,化填鸭式体验为自主体验。其次用手心的展开表现花的绽放,身体从蜷曲慢慢地伸直,双臂摆动非常形象地表现小草的生长。学生在和教师的律动表现当中,感受到春天万物复苏的面貌,内心产生了初步的正确体验。最后教师抓住这种体验到的感觉,带领学生到音乐旋律中继续体验,在音乐旋律的聆听哼唱中感受花的开放在音乐重音上开放的,小草生长的力量在音乐奏响的后面,化抽象为具象,音乐情感的共鸣此时此刻得以体现。所以律动体验不简简单单是动,还有思,虽然是蜻蜓点水,但是也足以让学生在音乐中不断地前行深入。

二、图谱要“巧”,在思考中丰富体验

在歌唱教学中通过图画、图谱、舞蹈等结合去感悟音乐是一种学习方式。实物图形谱这种真实物体的形状,随音乐的变化组合而成的形象图谱,可以直观地了解到音乐所代表的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音乐中的形象。

片段二《春游》案例片段

师:在这么美好的春天我想邀请同学们和我到田野间抚摸美丽的小花、嫩绿的小草和可爱的白云。(出示花、草、云图谱)

师:在我们刚才的律动中有没有重复做到的形象?(按顺序出示不同形象的图片 :花、草、云、草)为什么会有两个小草的形象呢?

师:请你唱一唱曲谱,跟音乐画—画旋律线条找一找答案

生:跟随音乐画旋律线发现同样旋律的旋律线条是一样的,所以有两个小草的形象。

案例中三个图案奠定了春天的基调,我们要去田野当中抚摸,所以我们的动作是轻柔的,整首乐曲的情绪也通过视觉的刺激到听觉及体验的刺激进行了初步的感受。点线图形谱的粗细、长短、高低可以将音乐的旋律高低、节奏快慢以及力度的强弱更加形象化、直接化地表现出来。在案例中教师让学生通过自主动手画旋律线,感受乐曲的走向,掌握音高的位置,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以及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在片段中教师先利用实物图谱通过有效律动让学生体验感受音乐规律,教师并没有直接让学生找相同乐句,而是让学生带着猜测到音乐中用线型图谱体验旋律的规律,学生从原先初步体验进入深层次的体验,两种图谱的结合巧妙地让学生了解了乐曲的结构特征。这种通感的运用,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有效地奠定整堂课的教学基调,对学生的音乐认知有着一定的指向性帮助,增进学生对音乐更丰富的情感体验。

三、探究要“活”,在创造中丰富体验

音乐教学中演唱和表演,无疑是学生情感的综合亮相,而表达本身又是不可缺失的情感外化过程。学生通过音乐实践、音乐创造来丰富情感体验。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创编等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有效提高音乐素养,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教师要引领学生把音乐探究变活,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的现象关系,对音乐的内在情感的升华也需要探究,这样学生的情感体验才会丰富,创编能力才会逐步提高。

片段三《我的家在日喀则》案例片段描述

师:同学们的歌声唱出了日喀则的美,但是我们的家乡南京也不赖呀。南京被誉为六朝古都,这里的小吃美味绝伦,风景名胜更是数不胜数。你能用这首乐曲的曲调填上词唱一唱我们家乡南京吗?(出示南京的美食与名胜图片)

1.出示曲谱,学生需要创编歌词

师:同学们,蓝色方块是你们需要创编的地方,在红色方块是老师给你们提供的帮助,“阿索阿索马里拉” 是藏族的衬词,那老师就用“乖乖那个隆滴咚”代表咱们南京的地方俗语,用在这里很具有南京味道。那现在请同学们开始创造吧,比一比哪一组更具有创造力,创编得最与众不同。(分小组进行讨论,将创编结果贴在黑板上)

2.学生创编,唱一唱自己组的《我的家在南京》

师:写得好不如唱得好,将你们心中的南京大声地唱出来吧!

你的家在哪里?就在南京城呀,乖乖那个隆滴咚,就在南京城呀。

听呀 拉啊 啊!

南京是个好地方,六朝古都历史久呀,乖乖那个隆滴咚,乖乖那个隆滴咚。

听呀 拉啊 啊!

来到美丽明孝陵,就要想起南京城呀,乖乖那个隆滴咚,乖乖那个隆滴咚。

你的家在哪里?就在南京城呀,乖乖那个隆滴咚,就在南京城呀!

在片段中,教师在教学完《我的家在日喀则》之后让学生在留白处进行创编有关家乡南京的歌词。探究要灵活,教师并没有让学生把全部的歌词进行创编,而是选取了一小部分,由于乐曲中要突出地方性特色,且“乖乖隆滴咚”的创编对于学生有很大的难度,该教师巧妙地避免,让学生在留白处进行创编。一些经验不足的教师在进行音乐创编时缺乏逻辑,对学生期望值过高,让学生整首乐曲换歌词,或是创编一首歌曲。学生碰到这样的难题肯定是退缩的,所以期待的热火朝天的讨论也就不复存在。所以我们在对音乐进行探究时选取点不要大,切入点要小而精,或是一个乐句,或是一个音的创编,或是一个节奏型的创编,这样学生才能有效地在创造中丰富体验。

再者,情感的体验在这种探究活动中能大大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把对日喀则的赞美之情转移到对家乡南京的热爱,这种情感的转移与升华能够激发学生不断探索的欲望和动力。教师通过出示南京的各种特色人文景观以及特色小吃,让学生对家乡南京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与热爱,从而整合知识对歌词进行有效创编。

音乐体验的方法还有很多,在我们不断的教学、不断的总结与积累中,每个人都会收获很多经验。不论什么样的课,其中包含各种各样的体验环节,如何运用得好、运用得巧妙,我认识到音乐教学中教师的动作要“准、巧、活”,在玩中学,学中思,只有这样的音乐课才会是教师轻松地教,学生有效地体验。点石成金,授之以渔,不仅仅是要获得学习的有效方法,更要学习概念和技能,从一种体验向另一种迁移,那么学生学习音乐能力的成功自然尽收眼底。

猜你喜欢

律动小草南京
南京比邻
“南京不会忘记”
小草的烦恼
小草受伤了
牛小草的牛
“律动世界”展览全接触
“三个经济”律动
小草也会疼
南京·九间堂
摇摆的玉石 律动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