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疫情形势下病死猪处理技术模式的探讨
2021-12-02康永松余声春杨开山
康永松 余声春 杨开山
(1厦门康浩科技有限公司,福建厦门 361100;2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农业农村局,福建龙岩 366200;3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动物卫生监督所,甘肃金昌 737100)
非洲猪瘟疫情近年来在国内的发生及流行,给我国以养猪为主要板块的畜禽养殖企业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并对我国的经济和养殖业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非洲猪瘟防控难度大的原因主要包括非洲猪瘟病毒(ASFV)基因组庞大、致死率高、蚊虫传播等自然因素复杂和病死猪处置不当等方面的影响。通过内外兼顾,完善产业配套设施是提高抵御疫病流行的一种可行手段[1]。
动物尸体处置的正确与否对新发疫病的控制非常重要。从流行病学角度来看,对病死猪的不当处理可能导致疾病的扩散蔓延,因此科学处置病死猪尸体对非洲猪瘟疫情控制是非常关键的。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技术伴随公共卫生知识的普及和提升,在理念和性能上逐渐成熟,成为大型农牧集团重要产业配套设施中不可忽视的生产环节。在产业经济层面,借助微生物、物理、化学等方法科学合理地处理病死动物,最大限度消除病原感染的同时,也能对动物尸体处理后的产物进行肥料等产品的开发。对动物尸体合理的无害化处理能够带来稳固的副产品经济收入,减少动物病死造成的经济损失。当前处理方法常见化制法、硫酸分解法、生物发酵法等多类型,在非洲猪瘟疫情形势下应该有针对性的选择使用。通过对国内ASF防治策略、合理处置病死猪的重要性进行介绍,在研究传统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的基础上结合人工智能理念,对非洲猪瘟疫情下病死猪处理技术提出新的研发思路。
1 非洲猪瘟的生产防控
非洲猪瘟是一种可以通过蚊虫传播的双股DNA病毒。2018年在我国首次发生,后期作为我国养猪业中的新发动物疫病对我国生猪养殖业造成了巨大损失。非洲猪瘟在防控措施上相比较于猪瘟、猪伪狂犬病等常见猪场流行疫病,其在生物防控模式方面更为严格。在猪群活体防控方面,全球目前尚未成功研发出临床效果稳定、可以用于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的疫苗,但在分子诊断技术上已经成功建立了PCR等临床快速检测技术,并在基层检测中不断推广。在生产管理上,拔牙式消毒是当前多数猪场较为认可的防控措施。消毒、扑杀媒介昆虫、及时淘汰病猪等传统的传染病防控手段在非洲猪瘟的生产防控上也发挥着关键作用。除了做好猪群的生产防控外,对扑杀猪只死后尸体、接触生产设施进行科学处理,也能帮助养殖企业减少通过动物尸体和排泄物等途径发生进一步传播疫病的风险。
动物尸体的无害化处理指的是通过化学、物理、生物等单一或者复合技术手段对动物尸体进行科学合理化的处理,以达到控制环境卫生、公共卫生,并做到动物尸体等对环境造成的最小污染,甚至零污染的技术手段。新发疫病死亡的动物生命活动已经停止,但其体内的病毒、细菌等微生物传染源依旧可能具有感染性,对病死动物尸体的合理处理在传染病疫情防控中具有重要意义。
2 现有病死猪处理技术利弊探讨
根据动物尸体大小、死因等影响因素的差异,采取的尸体处理方法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当前国内对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方法有:焚烧法、深埋法、化制法、生物降解法、硫酸分解法等常见类型。
2.1 化制法
化制法是一种新兴的资源再生型处理方式,其处理副产物中的肉骨粉可用作土壤肥料、可溶性动物油脂可用作生物质原油,也是动物尸体处理常用的方法[2]。常见工作原理为通过在高压密闭的容器通入高温饱和蒸汽,采用“干热加压”或“高温加压”的模式对动物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化制法处理过后的产物能够用来生产肥料。该模式优点体现在能够通过高温高压处理的方式有效杀灭病原,但有环境污染大、成本高、处理效率低等缺陷。国家整体生猪产业面临日益严峻的环境保护压力,各养殖场对养殖环境生物安全、生产成本等生产管理项目的把控要求更严格。这类方法处理后产生的气体、液态排泄物等废物污染也是其在动物疫病防控中推广使用的主要阻碍因素。此外,在非洲猪瘟疫情形势下,化制法存在产物污染、机械成本要求较高等特点,导致该模式不适宜作为疫场中病死猪的处理。
2.2 硫酸分解法
硫酸分解法是借助硫酸在限定条件下对动物尸体进行分解处理的一种方法。该类方法加热操作温度可以达到100℃以上,流程工作时长达数小时,对传染性病原能够起到较好的杀灭效果。操作上主要存在硫酸作为化学物质的管理和储存环境要求高等问题。在非洲猪瘟疫情形势下的病死猪尸处理除其自身反应容器外,酸储容器的成本高,造成整个动物尸体处理系统的成本投入升高;而且硫酸分解后的产物处理,及操作硫酸分解法的工作人员的防护等方面要求也较高。因此,该项技术在非洲猪瘟防疫、生产成本控制等方面并不适宜推广应用于猪场非洲猪瘟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中。使用此法须按照国家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有关规定执行,操作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3]。
2.3 生物发酵法
生物发酵法是目前国内较为热门的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方式。该方式主要通过生物垫料的添加,微生物消化降解动物尸体与化学、物理方法处理病死动物尸体相比,具有减少环境污染的优点。该项技术流程未来发展趋向于破碎、蒸煮、灭菌一体化处理动物尸体,微生物对动物尸体的降解能够对动物尸体产生较好的降解效果,且具有环境污染程度小、效率高、成本低、降解产物开发价值高等特点。国内有报道经热辅快速生物发酵分解工艺无害化处理病死猪尸体能够杀死猪链球菌、猪圆环病毒等多种常见的致病微生物,基本达到尸体无害化处理的效果[4]。高温生物发酵法所依赖生物辅料的转化率是提高该项技术处理动物尸体的一个常见提速项,在非洲猪瘟疫情背景下,新型畜禽尸体生物发酵机械的研发会成为养殖市场科技竞争的热点,其侧重动物尸体处理量和辅料添加量的比值将会是未来生产研发的重点。
2.4 焚烧法
焚烧法的特点在于借助燃烧对动物尸体进行处理,传统焚烧法为开放式燃烧,尸体燃烧火化存在无法充分燃烧,火化时产生的废气等对环境容易造成污染。相比之下,现代提倡的高温法,即通过密闭环境下高温进行动物尸体处理,达到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效果。以企业研发生产的KH-11FFS-20焚烧炉试验为例,主燃室的燃烧温度≥850℃,二次燃烧室的燃烧温度可以达到1 100℃以上,能够确保较好杀灭非洲猪瘟病毒等微生物传染源。实际操作中可单次处理动物尸体达400 kg,单次焚烧程序耗时约为4 h,8~10 h可处理动物尸体1.5~2吨,具有焚烧效率高、速度快、占地面积小、投入成本少等特点,对畜禽养殖户来说,平均尸体处理成本可以缩小至391.25元/吨,燃烧产生气体对环境污染小,炉渣可以做有机肥开发处理。在非洲猪瘟病死猪的处理上,猪场通过配备焚烧炉即可在各自场内完成病死猪尸体的高温无害化处理,具有便于操作、机械成本低、污染较小、病原杀灭效果好等特点,非常适用于非洲猪瘟的拔牙式管理中的病死猪尸体处理。
2.5 其他
除上述现代养殖企业较为常用的无害化处理技术外,也有传统处理手段,且各有特点。焚烧法和深埋法是常见的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方式。焚烧法通过火焰焚烧的方式焚烧尸体杀灭致病微生物,深埋法通过挖坑扑洒石灰粉,深埋病猪进行处理,多为集中式填埋。从应用方面来看,深埋法主要适用于急性动物疫病的应急性处理,但是存在占地浪费,且操作过程中处理不当存在病料下渗,造成生态污染的问题,适用对象受限制。
3 讨论与展望
基于非洲猪瘟疫情的大量研究工作开展,我国在病原生物学、致病机理、检测技术、疫苗研发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在病原微生物学方面,成功解析了非洲猪瘟病毒粒子;在致病机理方面,对其致病细胞通路等开展了相关研究;在诊断方面,运用Q-PCR技术做到了快速检测ASFV的方法。生产管理上,实践和理论相互结合,建立了“拔牙式”消毒等相关防控措施,为非洲猪瘟疫情的防控提供了宝贵经验,其中合理选用非洲猪瘟病死猪的尸体处理方式对非洲猪瘟疫情的防控至关重要。
3.1 提倡场内就地处理病死猪
非洲猪瘟病死猪处理不适合收集后再集中处理,在实践中发现化制法、硫酸分解法比较适用于中小型动物的尸体集中处理,而对于猪、牛等大型动物群[5],在猪场内部对病死猪处理较常见的为生物发酵法和高温法。
3.2 场内病死猪搬运注意事项
每日下班固定时间将包裹好的死猪及胎衣用死猪推车推至死猪对接点,分场对接场内铲车,场内铲车收集完后按指定路线行驶到与环保区无接触对接点,隔墙与环保区铲车对接。环保区铲车收料完成到无害化设备处理,经过堆肥发酵产生的有机肥原料,再与环保区铲车隔墙中转场外转运车,转运至猪场外的有机肥厂。
3.3 收集集中处理病死猪的注意事项
注意运输车辆的消毒,运输车辆与每个猪场的病死猪、胎衣收集点必须做到无接触。也可由处理企业提供消毒好的中转箱作为无接触的中转站点。
3.4 病死猪处理智能管理平台的应用
现代人工智能在管理流程和技术操作方面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技术的发展。在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管理人员出入猪场行动受限,对于智能病死畜禽管理平台的研发生产要求更为迫切。智能化的使用,能够实现远程代替人工对病死动物尸体进行无害化操作管理,减少病原传播的风险,为大集团环保部的管理、政府监管部门、保险公司人员提供工作流程上和猪只数量核算的便利,大大减少人力、时间成本的投入,达到提高生产收益的效果。现代动物尸体处理方法在动物病死尸体的处理上具有各自的特点,但在面临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情形势时还存在因封场等导致人工操作不便的缺陷,而不断发展的人工智能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技术手段,也会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