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建模素养,提升数学课堂有效性

2021-12-02江苏省淮阴中学

数学大世界 2021年4期
关键词:数学模型建模素养

江苏省淮阴中学 颜 艳

从核心素养视角来看,建模素养属于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一部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关注理论知识的讲授与解析,还需刻意培养学生的建模素养,使其学会运用建模思想把难以解决的数学问题变得形象化,借此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一、营造良好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建模意识

核心素养是新课改背景下一个极为热门的课题,不同学科的核心素养也有所不同,建模素养就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典型代表,现已成为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基本任务,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培养建模素养,提升数学课堂的有效性。由于高中数学知识抽象难懂,教师可以借助实物道具、语言描述、信息技术等手段营造良好的问题情境,引领学生一起思考、学习与探究,启发他们的建模意识,使其从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例如,在进行高中数学“函数模型及其应用”的教学时,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某城市现有人口总数100 万,假如人口年自然增长率为1.2%,求:(1)该城市人口数y(万人)与年数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10 年后该城市的人口数;(3)大约多少年后,该城市人口将达到120 万?假如20 年后该城市人口数不超过120 万,则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应该控制在多少?引领学生在情境中自主思考,使其根据实际问题建立函数数学模型,得出关系式y=100×(1+1.2%)x,x ∈N;10 年后人口总数为100×(1+1.2%)10≈112.7(万);当y=120 时,也就是100×(1+1.2%)x=120,解方程求出x ≈16;设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a%,可得100×(1+a%)20≤120,解得a%≤0.9%,即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9%以内。

针对上述案例,教师营造良好的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建模意识,使其能够结合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利用计算工具并结合函数性质求出问题的答案。

二、结合实际生活问题,深化学生建模思维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建模素养,本质目的在于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未来学习、社会发展及终身发展,让他们学会运用数学的眼光分析和解决问题。为通过培养建模素养提升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师需要紧密把握好数学知识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结合教学主题有针对性地引入一些生活化问题,引领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关系,使其结合生活问题建立相应的模型,从而深化他们的建模思维。

例如,在展开高中数学“随机事件及其概率”的教学时,教师先结合生活实例带领学生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再出示一些实例让他们判断,如:我国东南沿海某地明年将2 次受到台风的侵袭;某人开车通过5 个路口都将遇到红灯;投掷骰子两次,向上的面的数字之和大于1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这几种事件类型。接着,教师出示生活化例题:某彩票的中奖率为1/1000,购买1000张彩票的中奖概率是多大?一定能中奖吗?引领学生结合已有知识了解随机现象和概率的意义,使其尝试构建概率模型,发现中奖概率一样,但不一定中奖。随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投掷硬币的实验,在课本表格中填写数据,并观察、计算模拟掷硬币的实验结果,继续建立数学模型。

教师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深化学生对随机现象的认识,同时引导他们建立出相应的概率模型,正确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及概率的稳定性。

三、提供更多学习机会,指导学生自主建模

通常,当需要定量实践分析与研究一个实际问题时,往往会以深入调查、获取信息、作出假设与探寻内在规律为基础,运用数学语言与符号来概括,这就是所谓的数学模型。在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要想通过培养建模素养让数学课堂更有效,教师需尊重与认可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建立数学模型的机会交给他们,使其尝试自主建模、积累经验。当然,教师也要注重学生的合作探究,使其在小组内一起建立数学模型,有效提升他们的建模素养。

例如,在高中数学“等差数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出示例子:从悉尼第27 届奥运会开始举办的年份分别为2000,2004,2008,2012,2016;水库水位原始高度为18 米,每天放水让水位下降2 米,降至8 米为止,每天水位的高度(单位:米)分别为18,16,14,12,10,8;在射箭比赛中,箭靶从中心向外代表的环数分别为10,9,8,7,6……询问:上面这些数列有什么共同特征?指导学生自主搜集、整理、汇总与分析数据,使其发现在这几组数据中,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让他们不知不觉地建立出等差数列的模型。之后,教师提问:在这几个数列中,通项公式存在吗?假如存在,分别是什么?引领学生探讨和总结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对于上述案例,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尝试构建数学模型,使其亲身经历等差数列的形成过程,结合实例理解等差数列和公差的概念,增强自身的建模能力。

总而言之,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认识到培养学生建模素养的重要性,将其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来对待且长期坚持下去,从不同层面与视角展开培养,极力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内在动机,进而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

猜你喜欢

数学模型建模素养
AHP法短跑数学模型分析
活用数学模型,理解排列组合
物理建模在教与学实践中的应用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在经历中发现在探究中建模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联想等效,拓展建模——以“带电小球在等效场中做圆周运动”为例
求距求值方程建模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