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创设在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21-12-02浙江省兰溪市云山小学

数学大世界 2021年4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创设情境

浙江省兰溪市云山小学 徐 涛

众所周知,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学习难度较高。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建立起一定的数学逻辑思维,但是还是有所欠缺。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能够引入情境创设模式开展教学,将数学知识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促使学生能够合理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在创建情境的时候,教师必须依据五年级学生的知识体系、心理特点,和课堂知识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

一、情境创设的定义

情境创设是一种以教学目标与内容设置为基础,符合学生阶段发展特点,能够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上构建相关的学习情境,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能够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对课程问题进行思考,激发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欲望。情境创设模式不但能够将生活中常遇到的情景带到课堂教学中,还能够高效地解决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发现生活问题,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数学课堂问题,从而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二、情境创设在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与数学知识内容深入融合

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确课本知识内容始终是教学的关键资料,是学生学习的关键工具。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需要始终围绕数学教材知识内容进行。例如,教师在讲解“小数乘法”的时候,可以将学生感兴趣的事件引入情境创设之中。比如学生都很喜欢吃糖果,那么教师可以设置去超市购买糖果的场景,教师作为售货员,学生作为顾客,彩虹糖的价格为每袋3.5 元,询问学生想要买几袋糖果?假如买三袋糖果要多少钱呢?通过情境创设,能够更好地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方便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理解。

2.重视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

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需要将原本难懂的抽象知识转化为简易明了的生活化知识,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对相关知识进行理解与运用。在创设情境的时候,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从而保障课堂教学情境设置的有效性,使学生可以灵活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深入理解课堂中的重点知识与难点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在教授“小数相乘”部分知识的时候,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清明节,班级学生出去栽花,有一个长方形的花坛,长为1.3 米,宽为0.6 米,同学们知道长方形花坛的整体面积吗?如何计算呢?运用创设情境的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就会了解到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是小数相乘。促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探究小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在借助教学情境组织教学的时候,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启发与引导,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

3.情境创设要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想象力与好奇心,利用学生的想象力与好奇心,将情境创设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创设日常生活中买水果的情境,将班级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小组贩卖的水果分别是葡萄、西瓜、山竹,葡萄每斤7.2 元,西瓜每斤2.1 元,山竹每斤14.9 元,让学生计算在每个摊位上买水果各三斤需要花费多少元?通过在课堂中模拟买水果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买水果的整个过程,并且对要付的钱数进行精准计算,学生很快算出:7.2×3+2.1×3+14.9×3=72.6(元)。通过将生活情境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能够使数学课堂氛围活跃起来,将原本较为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活泼,促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能找到其与生活之间的联系,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有效地提升课堂学习质量与效率。

综上所述,在小学五年级的数学教学活动中运用情境创设的模式,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做到活学活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逻辑思维。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创设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创设未来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