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开启高效数学课堂的金钥匙

2021-12-02江苏省徐州市后姚小学范春芳

数学大世界 2021年4期
关键词:图形数学知识利用

江苏省徐州市后姚小学 范春芳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极强的应用优势。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让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这是教育工作者值得探索与实践的课题。实践证明,信息技术的使用能让数学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升。

一、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可以优化学生的认知方式,改变传统教师说教的枯燥,尤其是利用网络资源可以让教学内容图文并茂,让学生获取信息变得便捷、直观。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因为数学图形中往往蕴藏抽象的数学知识,所以部分学生感到学习困难,教师就引导学生从计算机中进入专题的数学教学网站。首先,让学生在网站中浏览轴对称的建筑物、植物、动物等生动的图片资料,这样,学生就会被这些生动的信息所吸引,在脑海中建立轴对称的概念。有了这样的感性认识,慢慢产生了探究这一知识点的欲望。又如,在教学“三角形”时,学生对三角形的稳定性不能理解,于是,教师就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在这样的展示过程中,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探究欲望

布鲁纳说:“个体的认知能力与知识呈现的发生有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能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让创设教学情境成为可能,可以让小学生在直观的知识情境中获取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时、分、秒”时,就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1 秒、1 分这样的时间观念。如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每年春晚敲响零点钟声时的视频片段,主持人让全国观众一起倒计时:五、四、三、二、一,从而让学生建立1 秒的概念。接着,多媒体课件播放在马路上等红灯倒计时的视频。这样的情境既让学生感受了时间的概念,还对学生进行了交通安全教育。生动形象的情境,激活了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最后,让小学生谈谈生活中认识时间的作用,这样不仅帮助小学生学习了教学内容,也教育了学生懂得如何珍惜时间,从而树立时间观念。

三、利用信息技术呈现过程,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数学知识抽象,而且逻辑性很强,需要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否则学生就难以真正理解知识。因此,教学中如何展现知识就成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信息技术能突破时间与空间的束缚,把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直观演示出来,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知识。信息技术的动态演示,让学生借助自己的观察逐步把握知识的本质,从而达到内化知识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时,在学生的脑海中,大脑想象出将圆等分后拼成长方形的过程中,不能理解近似代替、化圆为方的事实。此时,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来演示这个过程:先把一个圆2 等份,接着把一个圆分成4、8、16 等份……这样,学生就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正是这样演示圆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改变了学生的认知,从而帮助教师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利用信息技术艺术渗透,凸显数学知识之美

“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数学的美是无处不在的,因为有些数学知识本身就是美的体现和概括,如数学图形的美、数学公式的美等。然而,数学的美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去艺术化地呈现。信息技术能够通过动态的方式,凭借交互功能展示数学的美。例如,在教学“对称”时,教师就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对称”这一概念在自然界中的体现,如蜻蜓的两只翅膀是对称的、北京天安门是对称的、南京长江大桥是对称的……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板书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公式的美,数学公式可以化繁为简,体现其概括美与简洁美;一切数学图形富有变化的神奇美;数学思想方法中的数形结合美……只要教师适时渗透,就会让学生徜徉在数学美的海洋中。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发现数学中蕴藏的美,进而触发探究数学世界的欲望。

总之,在未来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让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充分结合,给课堂教学带来崭新的变革。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教师科学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就会在传统的教学方法基础上不断创新,从而让小学数学课堂焕发生机。

猜你喜欢

图形数学知识利用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
图形配对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