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陕西省汉中市生猪产业链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2021-12-02周小娟陈兴平宁红蕊邓蒲媛

中国猪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汉中市屠宰养殖场

周小娟 陈兴平 唐 丹 宁红蕊 邓蒲媛

(1汉中市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陕西汉中 723000;2汉中市动物卫生监督所,陕西汉中 723000)

目前陕西省汉中市的生猪产业发展缓慢,为全面了解汉中市生猪产业的发展现状,发现生猪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分别从饲料、生猪繁育和屠宰等环节进行摸底调研和分析,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1 汉中市生猪产业现状

生猪产业是汉中市农业主导产业之一,生猪养殖方式主要是传统的家庭饲养模式。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生猪养殖业逐步朝着规模化、科学化、标准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传统生猪养殖的优势正在逐渐丧失,2017年汉中市生猪饲养量约680万头,达过去几年最高,近几年受环保攻坚战和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生猪养殖业受到冲击,养殖数量大幅下滑。在各省市恢复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给的多重政策支持下,目前本地生猪产业正稳步缓慢恢复。

1.1 饲料环节

生猪养殖中饲料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最高且基本稳定[1],饲料性价比的高低是生猪养殖业能否获得经营收益的关键。截止目前汉中市共有获证饲料生产企业19家,其中配合饲料生产企业10家,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2家,单一饲料生产企业7家。行业从业人员500余人,大专以上学历仅占1/3。2016年饲料生产量为近年来最高,生产配合饲料约12万吨,浓缩饲料约2万吨,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千余吨。饲料生产企业主要生产禽料和猪料,猪料生产总量约占生猪养殖饲料消费份额的70%,实际销售约占猪料市场的60%。

1.2 种猪情况

2009—2016年,汉中市6个县区响应国家政策先后建立了县级种公猪站,2018年种公猪饲养量达到300余头。但受各种因素影响,目前种公猪站仅保存2家。据调查,汉中市共持有生猪《种畜禽生产许可证》企业38家,未办理《种畜禽生产许可证》的商品代(自繁自养)中小规模生猪场数量是办证数量的20余倍,年生产仔猪约20万头;家庭散养母猪户近800户,年生产仔猪约4万头。

1.3 繁育饲养

汉中市生猪养殖企业一般以年出栏50~5 000头的中小规模猪场为主。近年来因受污染防治规划和环保攻坚战影响,关闭生猪养殖场80余家,其中多数为良种猪扩繁场。此外,由于猪价持续低迷,造成生猪产能下降,淘汰母猪近3万头,占全市母猪存栏量的11%。同时受全国陆续出现非洲猪瘟疫情影响,2018年各养殖场陆续大量出栏生猪,使得生猪价格、仔猪价格均跌破成本价。2019年5月国内非洲猪瘟疫情持续发生,散养户和小规模场首先受到冲击,之后大中型养殖场也陆续受到影响,出现了淘汰母猪的现象,到2019年底生猪存栏大幅下降。随后在陆续出台的扶持政策和养猪红利的共同促进下,大型企业抢先占位,迅速规划建设高标准、科学化、规模养殖场。

1.4 地方品种

汉中市有汉白猪和黑河猪2个地方品种,2020年均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2]。汉白猪是20世纪70年代由原汉中地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和汉中地区种猪场科技人员共同经过多元杂交育成的配套系良种,2020年本地区主推的生猪优良品种。汉白猪瘦肉率在55%~65%之间,具有皮薄肉嫩,风味佳[3],耐粗饲、生长快、母性好等特点,多年来是山区农村散养户的首选品种。但目前仅存8个家系,成年公猪11头,基础母猪108头。黑河猪又名汉江黑猪在本地饲养已有数千年历史,在勉县黑河猪种猪场进行保种繁育,很少开发利用,偶尔有个别养殖场作土种黑猪引种进行特色养殖。目前年群体保种存栏公猪17头,母猪108头。

1.5 流通环节

生猪流通主要是将供给端养殖场的生猪对接到需求端屠宰场进行屠宰的过程,生猪流通的中间环节较多,其中涉及到生猪的养殖管理、物流运输、屠宰加工等环节。在汉中,经过屠宰加工后,猪肉产品普遍通过市场被送往终端消费者,少部分猪肉产品进入肉品加工环节。全市仅有肉品冷链供应厂家3家,肉产品加工企业3家,肉类品牌7个。

1.6 屠宰环节

目前汉中市依法取得生猪定点屠宰资质的企业有20余家,小型屠宰场居多,大多集中分布在城区周边,乡镇基本没有定点屠宰场,大部分企业仍处于半机械化和手工作坊生产状态,加工水平相对粗放,精深加工水平较低。

2 发现的问题

2.1 产业链问题

目前汉中市没有大型全产业链龙头养殖企业,中小规模养殖场建设标准低。资金短缺是制约中小规模生猪养殖场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尤其中小规模养殖场资金紧张,贷款难度大,土地资源紧缺,初建投入养殖设施设备的资金有限,养殖场建设标准偏低。同时大多数生猪养殖场规模较小,证件不齐全,达不到享受国家政策扶持或补贴的要求。生猪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小型猪场设施设备配套不足,产业化经营水平低,饲料、饲养、产出加工没有稳定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市场核心竞争力不强。屠宰场布局不合理,存在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尤其乡镇村没有定点屠宰场,存在“私屠滥宰”问题。从全国情况看,生猪养殖及屠宰、加工环节缺乏有效的衔接、监管和行业标准,绝大部分养殖企业或养殖户还没有相应的技术和能力建立生猪的追溯体系,因此生猪流通全过程缺乏有效监管。汉中市生猪产业链主要处于上游和中游,对于涉及下游产品开发、深加工和副产品利用的企业非常少,缺少产品创新,高端猪肉产品市场空缺,精深加工猪肉产品亟待填补。

2.2 组织管理机构力量薄弱

近年来因机构改革乡镇畜牧兽医站移交给乡镇政府后,畜牧兽医队伍转岗、兼职多,流动频繁,严重影响畜牧兽医和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推动。乡镇基层兽医队伍技术力量薄弱,专业知识明显不足,迫使上级机构工作下沉,深入一线,但上级机构编制同样也被压减,同时由于多年无法招聘新人员补给,造成队伍老化断层,更新迟缓。人才短缺与动物疫病防控、卫生监督工作繁重相互矛盾。

2.3 环境污染难以全面解决

生猪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是水体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和生物污染。环境污染问题一直是养殖业难以解决的难题,但随着生猪养殖场户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意识的不断增强,实力雄厚的大型新建养殖场经过科学规划、标准化建场,可以有效减少污染。但汉中本地中小养殖场居多,猪粪的处理和利用是亟待解决的难题,大多为简单堆放发酵,且粪污实现资源化利用的较少。因此,无害化处理不彻底、土地配套消纳面积大、粪污存储难度大、农户需求量小、外销运输成本高等问题,导致有机肥销售受阻。

2.4 规模化场建设有待提高

汉中市的生猪养殖以中小场和散户居多,规模化程度低,不利于生猪的规范化饲养和生猪防疫体系建设,且监管难度大。养殖场数量多、分布广,很难做到全面监管。大部分养殖场都有粪污处理的设施设备,但粪污处理仍不彻底,依然会造成环境污染。屠宰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硬件投资不足,设施落后,大部分管理水平不高,存在食品质量安全隐患。因近2年生猪养殖量下降,兽药使用量减少,兽药经营企业营业额下降,导致部分兽药经营商家退出行业。

2.5 地方品种需要保护

生猪养殖的品种主要集中在杜洛克、长白、大白等外来品种猪及其杂交组合猪,而国内地方品种却鲜有问津,地方品种的保护和推广遇到巨大冲击。生物多样性是畜禽遗传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畜禽新品种的原始素材,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本地区生猪品种历史悠久,但因品种改良意识缺乏和外来品种的冲击导致汉白猪和黑河猪等地方猪种存栏量逐年减少。从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方面考量,生猪品种保护和开发需要得到更多保护。

3 思考和建议

3.1 加大地方品种保护力度

地方猪种是我国生猪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新品种、保护家畜遗传多样性、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种质资源,利用好地方猪种资源意义重大。政府部门应该加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政策支持力度,组织机构专门化管理,培养专业人才队伍,建立保护理论系统,对畜禽种质资源实行动态监测预警,及时、准确掌握资源状况,保护地方品种种质资源。建立种猪保护制度,加强地方猪种研究,推进地方猪种的产业化开发利用,加强宣传和引导,建立自己的种猪品牌。

3.2 健全生猪产业链, 探索生猪产业品牌化道路

3.2.1 健全生产体系

积极引入一批龙头企业,开展生猪养殖和屠宰标准化的示范场创建,打造地区生猪行业发展模板,带动生猪产业转型升级。鼓励本地大型企业改造升级,积极整合生产要素,发展生猪的养殖、屠宰、加工、销售、经营一体化模式,延伸生猪产业链、保障企业利益链。建设畜产品加工园区,依托生猪产品主产区优势,大力发展猪肉产品精深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开发利用产业。

3.2.2 创新经营体系

成立行业协会,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合作社推动、企业负责的收益分配共享机制,建立价格保护制度,合理分配养殖、加工环节利润,建立养殖企业、加工企业、销售企业利益联结机制。引进或培植大型企业,宣传推行“龙头企业+基地+现代养殖户+标准化生产”“公司+合作社+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鼓励龙头企业与新型经营主体、中小型养殖户等合作,开展多种方式的联合经营,形成稳定的产业联合体。

3.2.3 建立物流配送体系

支持大型畜产品加工企业自建或联合筹建冷链加工仓储物流设施,推进猪肉产品冷链运输,实现由运“猪”到运“肉”的转变。培育一批畜产品冷链配送物流企业,鼓励发展“集中屠宰、品牌经营、冷链流通、冷鲜上市”模式。引导猪肉产品加工企业互联网开展畜牧业生产全过程展示、“点对点”销售,鼓励猪肉产品加工营销企业开展“互联网+畜产品”营销,开展农超、农社对接和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开拓猪肉产品销售市场。

3.2.4 强化技术体系

推行产学研联合育种机制,支持种猪企业发展,开发地方品种,指导养猪场 (户) 购买优良种猪精液,推广人工授精技术,加快推进生猪全产业链机械化、信息化。加强畜牧兽医技术队伍建设,加快培育新型高素质职业农民,鼓励支持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组建技术服务团队,为中小养殖户提供科技服务,带动中小养殖户专业化生产,提升生产经营水平。

3.2.5 加大宣传力度

全力推广特色畜产品,支持生猪养殖加工企业整合品牌资源,注册著名商标,开发高端产品,申请地理标志产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鼓励养殖企业探索生猪产业品牌化道路。

3.3 加强政府监管

3.3.1 落实防控管理

强化地方政府的防疫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完善农业管理部门、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公安部门等的管理职能,建立多级、多部门联合管控机制,加强动物疫病监测、监督,做好重大动物疫情监测。排查重点区域和场点,开展定期抽检制度,健全动物疫情信息报告制度,强化养殖、屠宰加工、无害化处理等环节动物疫病信息管理,督促企业落实自检、报告制度。建立养殖、加工、屠宰的标准化制度和体系。

3.3.2 提升兽医实验室的检测能力

完善并提高县级实验室的检测设施配备和技术水平,改善兽医实验室疫病检测条件,开发利用第三方检测服务机构,建立推行社会化兽医服务体系,指导督促企业配备检测设施设备,提升自检能力。

3.3.3 稳定基层兽医队伍,提高动物防疫监管能力

培养基层畜牧兽医人才,稳定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立区域性畜牧兽医总站,开展基层人员技术和执法能力培训,落实养殖、运输、屠宰中关键环节的监管责任,加强边境、省际运输通道和县级检测等机构的建设,广泛开展疫病防控技术培训和分类指导,引导和鼓励企业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支持企业无疫小区建设。

3.4 强化政策保障

3.4.1 保障生猪养殖用地

推广“猪场上山、多点布局、阶梯建设”的养殖模式,鼓励企业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四荒地”建设养殖场,制造宽松环境,对新建生猪养殖项目在产业政策、环境政策等方面提供便利。

3.4.2 加大财政支持和金融服务

强化畜禽养殖基地、良种繁育推广、粪污资源化利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公共品牌宣传推介以及龙头企业改扩建贷款贴息等重点项目资金支持。落实养殖、屠宰和初产品加工等环节中用水用电的优惠政策;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导向作用,提升畜牧业发展设施设备条件;发挥政府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建立政府引导、生产主体自筹、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资融资机制;落实生猪政策性保险,推广生猪价格保险;支持企业贷款发展畜牧产业。

4 结语

文章对陕西省汉中市的生猪产业链进行了简单的调研,并提出了当地生猪产业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最后提出解决建议。以期为生猪养殖业在探索标准化、科学化、品牌化发展方面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汉中市屠宰养殖场
我国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装备
2020年巴西生猪屠宰量创历史纪录
主题党日加上大数据——汉中市利用“党建云”更新党日形态
稻鳅共作 亩均收入万余元——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梁山镇荣国村推广实施“稻+”产业助农增收
养殖场管理技术要点
基层治理呼唤“镇级改革”——汉中市破解镇级“虚化”问题的调查
A special artist—Pigcasso特殊的艺术家
韩49处养殖场检出“毒蛋” 当局下令一律回收销毁
生猪屠宰价格信息
2016年5月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