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斑点叉尾鮰山地池塘养殖技术

2021-12-02李登群王炳鹏

贵州畜牧兽医 2021年4期
关键词:增氧机鱼体鱼苗

王 苹, 李登群, 龙 福, 王炳鹏

(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水产站,贵州 关岭 561300)

斑点叉尾鮰原产于北美洲,我国于1984年引进养殖,因肉质好、出肉率高、能形成规模产量、适应范围广、生长快、营养丰富、杂食性、易养殖、单产高、起捕率高、商业价值高等优点而被水产行业和消费者认同,现已成为主要的名特水产品之一[1,2]。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山地池塘资源丰富,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水源及环境条件优越。为了促进生态渔业产业发展,使农民增收致富,2018年以来县水产站在岗乌镇谷目村进行斑点叉尾鮰池塘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现将相关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1 斑点叉尾鮰的生物学特性

1.1 形态特征斑点叉尾鮰体型前宽后细,有触须4对,体两侧背部青色或淡灰色,腹部白色或乳白色,幼鱼体侧黑色斑点明显且不规则,成鱼斑点不明显或逐渐消失,体表黏液丰富,光滑无鳞,鳍均为深灰色,尾鳍分叉较深,背部有一脂鳍。

1.2 生活习性斑点叉尾鮰属广温性淡水底栖鱼类,主要栖息于河流或湖泊等富有砂砾、石块的底层,有昼伏夜出和集群摄食的特点。生长温度为5~36.5 ℃,最适生长温度为18~30 ℃,正常生长溶氧要求3 mg/L以上,pH值5~8.5之间均可生存[1,3]。鱼苗阶段主要以浮游生物为主,随着生长逐渐偏食较大型的水生昆虫、甲壳动物、底栖生物及有机碎屑。人工饲养条件下各生长阶段均可投喂人工饲料。

2 池塘和水源条件

养殖池塘位于岗乌镇谷目村谷目河左岸山地,上游有石板桥水库供水保障。池塘面积0.47 hm2,东西向,长方形,水深2 m,注排水方便,水源为谷目河水。池塘配备增氧机2台和投饵机1台,鱼种放养前用生石灰1 500 kg/hm2溶解后全池泼洒,7 d后注入新水(水深1 m左右)备用[4]。

3 鱼苗放养

3.1 鱼苗要求及消毒选择健康、无病无伤、体形正常、体色亮泽的优质个体,根据养殖时间选择不同规格的健康鱼苗。本次试验养殖的斑点叉尾鮰鱼苗规格为10尾/kg左右,另选择鲢、鳙鱼苗规格10尾/kg 左右。鱼苗入塘前严格消毒,用2%~4%食盐水浸浴5 min(或20 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浴20~30 min)。鱼苗下塘15 d后用1.0~1.5 mg/L漂白粉泼洒1次[5,6]。

3.2 鱼苗投放采用1次放足,1次捕获的放养方式。本着早放养、早上市的原则,按照斑点叉尾鮰∶鲢鳙鱼8∶2混养模式[7]。于年初水温10 ℃左右时投放斑点叉尾鮰鱼苗550 kg,共5 500尾,平均投放1 170 kg/hm2(1.17万尾/hm2),1个月后投放鲢、鳙鱼苗120 kg,共1 200尾,平均投放255 kg/hm2(2 553尾/hm2)。

4 饲料投喂

饲养斑点叉尾鮰的颗粒饲料粗蛋白质含量为32%以上,随鱼苗规格变化选用不同粒径的饲料。采取驯化方式投喂,鱼苗下塘后前3天不投饵[3]。第4天开始投喂,投饲前用声音刺激1~2 min,然后开启投饵机。5—6月和9月每天投喂2次,分别在9:00和17:00进行。7—8月每天投喂3次,在凌晨00:00用灯光照明加喂1次,每次投喂30 min左右。投喂坚持“四定”原则,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1,7],遵循“少-多-少”“慢-快-慢”的投饲方式,当塘内约80%的鱼不再抢食时停止投喂。

5 日常管理

5.1 坚持巡塘鱼苗入池后坚持早、中、晚巡塘,检查拦鱼设施、进排水口、增氧设备、渔业机械是否正常。注意观察鱼群摄食情况、活动能力,关注养殖池塘的水位及水色变化,发现鱼群摄食问题或水质问题及时处理。定期测量鱼的生长情况,并做好用料、用药、换水等日常生产记录。

5.2 定期换水鱼苗下塘后不久,为提高水温可保持水深1.2 m,以后每7~10 d加水1次,每次加水20 cm左右,7—9月水深保持在2 m以上,并且每隔10 d换1次新水,每次换水量为总水量的1/5~1/4[4]。每15~20 d泼洒生石灰300~450 kg/hm2,每月选择晴天用“鱼大夫调水专家”水产复合芽孢杆菌调水1次[8]。

5.3 定时增氧夏季勤开增氧机,一般晴天中午14:00左右开机1~2 h,促进池塘水体循环交换,避免有害物质堆积,增加池水溶氧量。晚上在鱼浮头前开增氧机,发现鱼已经浮头时不能开增氧机,以免影响鱼的摄食与生长。阴天次日凌晨开增氧机。阴雨连绵或水质变肥要预防浮头,应在当天后半夜开增氧机。斑点叉尾鮰池塘养殖要求水质清新,通常养殖水体应保持溶解氧≥4 mg/L,透明度25~40 cm,pH值≤8.5,非离子氨≤0.02 mg/L,亚硝酸盐≤0.15 mg/L。

6 常见病害防治

斑点叉尾鮰抗病力较强,患病较少,但因其体表无鳞,当饲养管理不善、养殖水体环境不良等患病时需注意用药。养殖病害防治工作遵循“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9,10]。养殖过程中应勤换水,保持水质清新,每隔30 d投喂添加维生素C 2~3 g/kg的饵料,连喂3 d,增强鱼体质。

6.1 小瓜虫病由寄生性原生动物小瓜虫引起,肉眼可见皮肤、鳍条有白色点状囊泡,鱼体消瘦、活动迟钝,常漂浮水面[6]。主要防治措施:(1)鱼塘在放养鱼苗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2)用杀虫灵0.75~1.50 mL/m3全池泼洒,每2 d泼洒1次。

6.2 水霉病由水霉菌引起的真菌性鱼病,肉眼可见絮状菌丝(在水中更为明显),病鱼游动失常、食欲减退,最后瘦弱死亡,多因运输或捕捞等操作中损伤引发[5,6]。主要防治措施:(1)改善运输方法,鱼苗运到后用3%食盐水浸泡鱼体15~30 min,预防效果明显。(2)用0.005%水霉净浸泡鱼体5 min。

6.3 腐皮病由柱状黄杆菌引起,常发生在鳃部,也可发生在体表、头部、鳍条或口腔,出现灰白色溃疡甚至腐烂,暴露出肌肉和骨骼,在短时间内引起大量死亡。主要防治措施:(1)用0.2~0.3 mg/L稳定性二氧化氯全池泼洒。(2)用1%~3%食盐水浸浴鱼体,直至鱼有不安状为止,同时用盐酸土霉素50~80 mg/kg 拌饵投喂,连续10 d为1个疗程[5]。

7 养殖效益

7.1 捕捞斑点叉尾鮰尾重在0.4~0.8 kg肉质最嫩,应在此期间捕捞上市。为了保证运输成活率和活体上市,起捕前1 d停止投喂饵料,采用拉网式捕捞[10]。

7.2 产量2018年0.47 hm2×2 m池塘共起捕商品斑点叉尾鮰3 580 kg,平均尾重700 g,成活率93%;鲢、鳙鱼1 620 kg,平均尾重1 500 g,成活率90%。

7.3 经济效益斑点叉尾鮰售价20元/kg,销售收入71 600元;鲢、鳙平均售价9元/kg,销售收入 14 580元。 年销售总产值86 180元。共投入生产成本68 820元(其中鱼苗费7 620元,饲料共7 t费用43 400 元,水电费800 元,人工费12 000 元,池塘承包费4 000 元,药物费1 000 元)。扣除生产成本,利润为17 360元,平均利润 36 936 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1.25。

8 小结

引进鱼苗规格较大且整齐、体质健壮、运输距离近、鱼体受伤少,同时加强日常管理工作、科学投饵、适时换水、防止常见病害侵袭是保证斑点叉尾鮰养殖成功的重要条件。在山区池塘养殖效益明显,可增加农民收入,丰富城镇居民的“菜篮子”,调整渔业产业结构,促进生态渔业发展。

猜你喜欢

增氧机鱼体鱼苗
三维鱼体参数化建模
采用自抗扰技术的移动式增氧机路径跟踪控制
控流优选鱼苗检疫器
鱼冷冻之前要去掉内脏
鱼冷冻之前要去掉内脏
关于溶氧自动控制器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热水鱼”的捕捞技术
高原地区青海湖裸鲤鱼苗运输注意事项
黑鱼苗价格将继续高位运行
渔用增氧机使用“5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