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有效性探究
2021-12-02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关子镇中心小学颜军权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关子镇中心小学 颜军权
学生提问有效性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针对学习的目标、过程、内容等进行询问,问题具有明显的指向性、探索性和代表性。中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学习基础,教学中教师也会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便利条件,但是教师依然需要结合中高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数学课堂的内容,做好对学生提问的指导工作,提升学生提问的有效性。
一、开展合作交流,解决一般性问题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也有了不同的理解。因此,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在组内解决一般性问题,主动提炼问题,找出共性化问题,从而提升提问的有效性。
以“小数乘法”为例,本节涉及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在计算过程中需要学生掌握小数点的位置,包括小数乘以整数、小数乘以小数以及尾数为0 如何处理等。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比较多,如“102×0.32”这道计算题就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计算中,部分学生提出可以先算整数,然后再找小数点的位置,即先算102×32,然后再找小数点。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先按照整数方法计算,然后再找小数点,即先算100×0.32,再算2×0.32,然后相加。其他的计算方法也比较多,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对多种计算逻辑、方法进行提炼。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对比自身的想法,共同解决一些学习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再从中提炼出遇到的特殊问题并进行有效提问,如不同乘法的算式可以得出相同结论但计算效率不同,应用场景如何选择,这些问题可以由教师进行讲解和解答,从而提升学生提问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总之,教师在解决学生的问题时,对于一般性的问题,应鼓励学生在交流与讨论中自主解决,提升学生提问质量,同时降低教师的教学压力,实现一举两得的课堂教学目标。
二、尊重学生差异,解决差异性问题
中高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一定差异,学生的提问水平也必然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在面对学生时要积极引导他们提问,通过解决学生差异性的问题来实现分类指导,提升学生提问有效性,同时实现教学相长的教学目标。
以“解简易方程”为例,简易方程的解答过程就是将计算的过程用方程展示出来,但由于学生之间普遍存在差异,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具有层次性,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不同的问题开展教学指导工作。对于常规性问题,如“x+5=7”或“3x=15”这类简单的题型,大部分学生都可以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找到问题的答案,而对于“5x-4÷2=6”或是“7×0.3+x=2.8”这类涉及混合运算的题目,有的学生可以很快套用计算的逻辑找到计算的顺序,有的学生则对于如何确定计算不清楚,但是又担心其他学生耻笑,因此,不愿意与其他人分享自己的问题,而是以提问的方式寻求教师的帮助。针对学生的这种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分类指导。
三、坚持适度原则,提升提问目标性
中高年级学生多数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因此,教师对这部分学生会进一步放松管理,鼓励学生自由提问,而学生的提问也是千奇百怪,基于学生的提问情况,教师在鼓励学生自由讨论的过程中也要加强对他们的引导,坚持适度原则,使学生的提问能够贴近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以“多边形的面积”为例,教学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进而学会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中,学生对公式的讨论推理要坚持适度原则,如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一般都是基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式,而部分学生的提问与主题无关,甚至在课堂上讨论与教学无关的内容,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要及时进行干预和引导,确保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能够始终与教师节奏保持一致,所有提问围绕课堂所学内容,从而提升问题的有效性与针对性。
中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学习基础,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积极地鼓励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解决一般性问题,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在解决差异性问题的同时也要适度解决学生提问目的性不强的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做好高效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