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人的姜丝椒油

2021-12-02杭悦宇

苏州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酱园辣油姜丝

杭悦宇

曾经写过《苏州人的葱花蒜叶》,一直觉得意犹未尽,好似花季少了几朵花似的。“苏州人静静成云淡风轻的生活,就着葱情的佳肴、蒜意的美食,将天天日日熬制成岁月的细水长流、温柔风景。”不过,除了葱情蒜意,还有苏州人的姜欢椒悦。

早起寻食的人们踏进苏州每个面馆,除了红汤、白汤,焖肉、爆鱼、虾仁、炒肉馅,柜台上还整整齐齐排满着装满姜丝的小碟,去了皮,切得细细长长,嫩黄嫩黄,一碟卖价从早前的一分钱到现在的一二元。宽汤的面碗里,挑开卷得稍紧的细面,铺在面上的浇头上下沉浮,倒上姜丝,再略挑几下,就可开吃这人间第一美面。现在的店堂桌上,会放些醋、辣油、酱之类,吃面加这些的,一眼就看出是外地人或新苏州人,道地的苏州人唯要姜丝。

苏州人叫姜为“老姜”,一般也确实指长老了的姜,烧荤菜是一定要放的,去皮或不去皮;烫黄酒也是经常要放的,切片或切丝;陆稿荐的酱汁肉一定放老姜而不是嫩姜,因为嫩姜在煮的过程中容易烂而影响口感。烧素菜则要看情况,不一定只只菜都放,比如油焖茄子,那约定俗成一定要放老姜,露地长的小紫茄,切成船刀块(正式叫法是“滚刀块”,不知苏州人为什么叫“船刀块”),旺火多油,放入茄子,撒一把鲜姜丝,加老抽、糖、盐,关键是不能放一点水,然后将茄子炒软炒熟,这样的菜品在大伏天就是不放冰箱,也能几天不坏。秋风四起吃蟹的日子,主料从阳澄湖出水,剁得细细的姜末早已备好,兑上香醋、白糖,随着蒸得热气腾腾的清水大闸蟹一起上桌,这个姜末不像很多地方比如宜兴用嫩姜,苏州人是用老姜的。

很多人家会在大夏天买上一些姜,晒晒藏藏,说是伏姜去寒效果好,为一家老小常年备着点。小时候以为伏姜就是三伏天收获的姜,后来才知道老姜一般在十月中下旬至十一月才收获,八月初收获的是嫩姜,当然现在有了大棚,很多情形不确定了。有人说三伏天吃的姜,就是伏姜;也有人说,初伏第一天将姜置瓦上任凭风吹日晒雨淋露湿,充分汲取天地日月之精华,到末伏的最后一天收起来,这才是伏姜。故而相信,“伏姜”只是伏里买姜后的处理方法,而不是一种原料,一千个人可能有一千种伏姜。

“菰首甜供茹,姜芽嫩漉菹。”嫩姜上市,苏州的各大酱园就忙开了,像老底子渡僧桥北堍小邾弄口的恒泰兴酱园,创建于清咸丰元年,由徽州人潘氏开办,它的嫩姜一定要用浙江硖石的原料;《葑溪琐记》一书记载了创始于清末年代的“瑞泰酱园”,是当时除了金永盛、吴鼎源之外的葑门三大酱园之一,腌仔(嫩)姜亦是当家产品,如今在葑门横街重开园。苏州人的早餐一般是清粥小菜,稻花香大米煮得开花,天热有时放点绿豆,配上乳腐、酱什锦菜、王子瓜(大黄瓜做的酱瓜)、酱莴苣笋、咸鸭蛋之类,腌嫩姜也是当家品种。主食不够,再买两根油条,配碟虾子酱油蘸蘸,匆忙又满足,吃罢,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上小菜场的上小菜场。

置在厨房窗台或小篮子里暂时不用的姜,一不留神就会冒出些呈紫绿的芽,仿佛雨的湿气和伏的燥热让它们挣脱束缚。掰下这些胖嫩芽头,可腌可糟可凉拌,兴趣所致,带些姜身切下,放入土盆或水盏,不几日,青青丛苗葳蕤,竹叶儿似的,如果再认真些种植,还能等到花冠黄绿色、唇瓣有紫色条纹和淡黄色斑点的花儿盛开,这与菜市场门口常有叫卖的有浓郁芳香的白色“姜花”,完全不同。

端午、小暑时的黄鳝细嫩肥美,故有“小暑里黄鳝赛人参”的说法。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苏帮菜,有道名菜“响油鳝糊”,色香味声齐全,活鳝经沸水烫泡后,划出鳝丝(鳝丝一定要用活鳝,且当着买主的面加工而成),熟猪油炒透,加绍酒、酱油、食糖等,湿淀粉稀勾芡,撒上胡椒粉,出锅装盘时上置一堆葱花、姜丝、蒜泥在顶上,上桌后,将一勺滚油往葱姜蒜上一浇,瞬间喧嚣四起、酣畅淋漓。这菜如果手边缺了葱花蒜泥,尚可成菜,但少了姜丝,就不是这个菜了。如是,得月楼的汆糟、石家饭店的鲃肺汤、松鹤楼的秃黄油、寻常人家的面拖六月黄,少了姜丝,也就都没有了灵魂。

老苏州人是不大吃辣的,但是辣酱(苏州人叫辣火酱)是厨房里的常备。小时候,辣酱要到酱油店里去买散装的,和现在市面上的很不一样,鲜嫩红色、细而无颗粒、无油,记忆中母亲会在冬日红烧萝卜时放一点,其他菜则均不放。大夏天的傍晚,街边的油炸臭豆腐出摊,大而方正的臭豆腐炸得焦黄,里面仍然白而烂酥,用稻草穿上几块,摊主会问:“要不要蘸点辣火酱?”多半是要的,小心拎回家,就是全家人的晚餐菜之一。

吴江有鼎鼎大名的平望辣油,让苏州居然也有和吃辣之乡攀比的资本。正宗的平望辣油原料是肉厚色红味辣的辣椒品种鸡爪椒、羊角椒(这两个地方品种估计已经消失了),腌制、粉碎成辣椒酱,将菜子油、辣椒酱按比例混合,加配料(据说是十八种独门配料),煮沸加焖后,将油撇出,经沉淀过滤就成了辣油,副产品就是辣酱。如此简单,却是只闻椒味、不见椒身的清透醇正,辣中有甜,甜中生香,说辣不辣,说不辣还真有点辣。近在吴江咫尺之远的姑苏城里人,家家都备,但未必家家都用。

姜抽叶,椒孕果,天长雨晴恰。离家乡久了,口味也变了许多,重味浓辣几十年,才明白,有时不过是为了漠视生活中的艰辛和苦痛,终了,仍然会念起那姜丝的淡和椒油的轻,因为得失沧桑,该受的总要受,该面对的总要面对。“畦畦姜芋葵荽蓼,物物蕃滋辅主人”,随手掰下的几个姜芽,如今已长出尺把高的青丛,厨房忙碌之间瞥一眼,便是满心的欢喜。

猜你喜欢

酱园辣油姜丝
葱丝姜丝蒸黄花鱼
“追凶”记
鸭血粉丝汤里的初恋味道
济美酱菜,每一缸都有故事
“姜丝可乐”能治疗流感吗
姜汁四季豆丝
老长沙人的酱园生活
谐音创品牌卖出好彩头
辣油的秘密
10中国大著名酱园(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