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民间文化艺术
——山东省德州市“跑驴”的现状调查与传承保护
2021-12-02
德州跑驴是山东传统民间艺术中具有代表性的舞种之一,是山东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民俗舞蹈形式,是一个将舞蹈、武术与杂技融为一体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于2013年正式选为非遗名录。我了解到许多舞蹈界的前辈们大都是对这一传统文化的起源和价值作出了研究,这段时间本人通过搜集资料和训练实践,着重分析了它的现状并作出相应对的措施,最重要的是提出了个人理念,将德州跑驴的动律特点提炼成五个字:“野、逗、扭、翻、美”,方便后人规范严谨的学习这一民间文化艺术。
一、德州民间文化艺术之跑驴的起源
跑驴,又称“小黑驴”或是“小毛驴”。有关资料调查显示,“明朝期间民间春节社火表演中已经有跑驴这一民间艺术了,但具体是何时起源的这一传统文化尚不明确,由此看来,跑驴至少也得有600 多年的历史了”。它在最早只是一种即兴表演,无内容也无道具,紧跟随在秧歌队伍后面烘托热闹喜庆的氛围。新婚夫妇回娘家或者是丈夫接媳妇回家,这一情景在许多地区的跑驴中都有所体现,也从中可以确定这便是跑驴的基本主题。后来,不同地区的老艺人会根据自己当地的故事传说创作出故事情节、人物关系以及表演形式。德州跑驴作为独立的舞蹈节目诞生于1930年,德州郊区的马庄村民袁福生在赶马车的路上结识了德州驻军二十三师军人刘长河,刘长河喜爱唱戏唱曲儿,袁福生长年坐车赶驴侍弄牲口,最是摸透驴子的脾气秉性,再加上他本身就有武功基础,把表演勒环、着鞭、扬蹄、撒欢、闹性等动作模拟得栩栩如生,两人便共同摸索着改编了《王小赶脚》,演出形式有单驴、对驴、驴队。最初的德州跑驴只是用京剧的唱腔唱的一小曲儿,1930 年在德州城郊马庄村也就是现在的德城区新华街道办事处马庄居委会表演的时候,才将唱词去掉,创作了生动形象的德州跑驴这一舞蹈形式。
二、跑驴的文化特征与艺术价值
德州跑驴具有鲜明的平原地区农耕文化的特点。体现在生活里:农村里老一辈的人们历代以耕种为主,与土地和驴子有着深厚的感情,驴子日日耕种、拉粮食,为农民提供了劳力,分解了压力,是农民不可或缺的好助手,农民与毛驴在生活中便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在艺术上,德州跑驴的表演,是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的创始人与表演者都是土生土长的德州农民,于是在角色的扮演上也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例如新婚夫妇为养家糊口与驴子耕地推磨、妇女骑毛驴赶集或是回家等。在舞蹈中选择的是驴而不是马、牛、羊等牲畜,正是因为他们与毛驴的交集最多,所以农民才最是喜爱;在表演时间上,跑驴都是在春节、元宵节等农忙时节后进行的演出,这也是与农业生产的节奏相适应,与农民生活的节律相关联。
德州跑驴所拥有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它的实用性,德州跑驴亲近百姓、与生活息息相关,它表演的神态来源于生活,有着丰富老百姓业余文化生活的功能。其次,它在学术上也有一定价值,在山东德州,人与驴的关系十分密切,将这种亲密的情感升华为艺术的情感来丰富和娱乐人们的生活,这种现实与浪漫主义的有机合成,形成了令入震憾的艺术作品。
三、德州跑驴的现状发展状况与现状分析
人们对早些年前德州跑驴所获得的成就有所遗忘,大多数人对此文化的重视度不是很高,但不可否认的是,也有不少艺术家为之付出了诸多的努力。德州跑驴不仅在德州民间受到极大的欢迎,也曾跃上全国舞台,是山东人引以为傲的艺术活动。1950 年,跑驴队参加“上海之春”音乐舞蹈节;1960 年跑驴队参加了全国性的表演;2008 年,德州跑驴队在山东省参加了“国都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与此同时,在这一年德州市将跑驴列入德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单,并开始为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做准备;2011 年,德州市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出要将德州跑驴申请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 年,德州跑驴正式入选省级非遗名录。
但在当代社会中,德州跑驴已经发生了改变,最重要的是专业的表演技能性淡化了,逐渐成为老年人健身强体的一种方式。德州跑驴的发展,虽仍然有往日的辉煌,但在继承和保护上面临了诸多困难:一是缺乏演员与传承者,德州跑驴集武术、舞蹈和戏曲于一体,翻跟头、尥蹶子、花梆步等动作有较大难度,在这一点上,普通人学起来就比较吃力,初学者也只能模仿到其形、不能模仿到其神,更做不了那些高难度的技巧。正因如此,年轻的跑驴传承者少之又少,使德州跑驴很难再现原来的面貌;二是缺乏相关部门的支持。跑驴舞蹈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几乎没有类似的会所与俱乐部,较少人愿意将精力花费在重建跑驴的传统文化上,经济上没有保障,德州跑驴的保护与传承便难以维持;三是社会对跑驴文化的关注程度大大降低。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人们有了更多的休闲娱乐活动,致使古板的文化活动逐渐离开人们的视野。
四、德州跑驴的传承与保护措施
我作为山东本地人,也是宁夏地区综合类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应起到文化传承的推动作用。因此我曾将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华彩艺术培训学校的孩子们作为第一批接触并了解、训练德州跑驴舞蹈文化的小舞者。通过亲身教授上驴、勒嚼、指驴、对视、撒欢等基本动作、基本步伐、基本队形的训练,让孩子们首先感受到训练此舞蹈文化的乐趣,同时希望孩子们在掌握德州跑驴这门舞蹈技艺的同时,通过亲身参与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能够让孩子们从中了解传统文化故事,将非遗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中,为今后的道路带来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每种舞蹈都是一道特别的风景线,所谓“地域有别,文化各异”,其实也可以理解为“地域有别,舞韵各异”,正因为文化间的差异而导致各有各的感觉、韵律和风格。暂且不说别的地区,单是山东秧歌就分好几大类。以山东胶州秧歌为例,胶州秧歌动律特点可概括为“拧、碾、抻、韧、扭”五大特点,通过对大量视频与资料的分析与实地考察,我个人将德州跑驴的动律特点归纳为“野、逗、扭、翻、美”。
“根据音乐的节奏与乐器的不同,骑驴者与赶驴者所叙述的故事情节也不同。在跑驴高潮的表演中,情节紧凑,动作多变,表现驴受惊时炸毛竖耳,二人拦驴勒嚼的紧张画面,表现得活灵活现、扣人心弦,驴对以一骑一赶为一组,一二十组一起表演,热闹非凡,德州跑驴非常注重跑,脚下一定要轻快,流畅,跑得欢实,潇洒,表现出愉悦的心情。”我虽然将德州跑驴的特点归纳为“野”,却最想说明的是德州跑驴将小毛驴跑活了。
“逗”尤其重要的一点是,与东北秧歌的“浪逗”特点不同,德州跑驴中人物间虽也有“逗”的内容,但并不过分,只为逗人发笑,夫妻二人的情感更多则通过含情脉脉的眼神来表达,愈显含蓄、高雅。
“扭”德州跑驴泛属秧歌的一种,它的一举一动、一招一式都在一个“扭”字上,基本步法、女角步伐的十字步、鸳鸯步、屈膝、前脚掌着地等,在用这些步法的基础上扭动起来,完成各种基本队形。骑驴者表演时膝部弯曲,前脚掌着地,上半身保持稳定,左手要一直晃,表示勒缰绳,赶驴者则全脚掌着地。
“翻”:德州跑驴的表演动作吸收了大量武术动作,整体风格轻快、流畅.最吸引人的动作便是翻,例如前后后空翻、单刀架、旋风腿以及蝎子爬、大劈叉、地旋子等,表演起来雄健敏捷.这可能与创编者本身具有的功底有关,德州跑驴面临失传,也正是由于老人们行动不便,高难度的技巧很难做到。
“美”:不同于山西、宁夏、河北等地的跑驴主人公为一对一老夫妻,或是一丑一旦的角色设计,德州跑驴的主角为一对一新婚夫妇,女角是戏曲中的花旦,丈夫基本是戏曲中的武生.媳妇可由女演员也可由男演员来扮演,男扮女装时也尽量妆扮的俊美,而绝不扮丑。人物形象俊美、潇洒,舞蹈内容健康、清新,不会刻意以丑来制造噱头,就连道具毛驴,也非常精神、漂亮、活灵活现。
“野、逗、扭、翻、美”不是单独表现的而是要综合表现。将含蓄与豪放与鼓点相配合,从舞蹈中充分体味到情感与地域文化,使舞蹈生动细腻,更具魅力。
五、结束语
我将德州跑驴的动律特点提炼成五个字:“野、逗、扭、翻、美”,方便后人规范严谨的学习这一民间文化艺术。我期望能有年轻人将这项独特的表演形式传承下去,使之重新焕发民间艺术独特的生命力。在继承的基础上,群众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新,使之注入现代元素并尝试将山东快板、山东秧歌等元素加入跑驴中。未来我会付诸实际行动,在课堂上传授这种民间艺术文化,一个将舞蹈武术与杂技融为一体的民间文化能被舞蹈专业生搬到舞台或者代表市、省甚至国家参加比赛,通过我们的努力,将民间瑰宝世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