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生态旅游与健康产业融合发展探究
2021-12-02邱淑萍
邱淑萍
乡村生态旅游与健康产业融合发展探究
邱淑萍
(吉林省集安市职业教育中心吉林集安134200)
文章在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生态旅游与健康产业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为促进我国乡村生态旅游与健康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乡村振兴战略;生态旅游产业;健康产业;融合发展
乡村生态康养旅游是当今旅游发展方向之一,具有很大的生机和广阔前景,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生态旅游产业与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的最终产物。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业地域辽阔,自然景观优美,农业文化丰富,全面发展“乡村+生态+健康”的全新旅游形态,对于有效缓解我国日渐严重的老龄化与亚健康国情意义重大,是实现我国乡村市场经济高效稳定发展的重要路径。但从当前我国乡村区域生态旅游产业同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来看,其融合发展路径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乡村区域虽然已经给予生态旅游产业与健康产业一定的重视,但其融合发展仍旧处于初步阶段,整体融合程度较低,所以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协同发展导向下的乡村生态康养旅游创新业态,是当前促进我国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1 生态旅游产业与健康产业的概念和特征
1.1 生态旅游产业与健康产业概念
生态旅游产业是指借助生态旅游资源,以及相关旅游基础设施,为相关旅游者创造更具有现代生态价值产品与服务的一种全新旅游形态。健康产业是包括健身、营养、医疗、休闲等在内的,与个体健康密切关联的生产与服务产业,这种复合型产业对于全面提高民众生活质量、拉动内部增长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1]。而生态旅游产业与健康产业的融合,能最大限度将两者的优势真正发挥出来,综合来看,两者的融合发展本质就是一种有助于改善旅游者身心健康状况,提高其健康水平的旅游活动。
从产业角度来看,乡村生态康养旅游是生态旅游产业与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形成的,是对生态与健康旅游关联产品与服务的提供,能够最大限度满足人们对身心健康旅游的需求,是包含文化、娱乐、医疗、教育、健身等多项内容的综合型现代乡村旅游产业。
1.2 生态旅游产业与健康产业特征
生态旅游产业与健康产业主要呈现以下几方面特征:生态性,个体的健康状况同所处的生态环境、健康需求密切相关,而乡村生态康养旅游是在乡村区域特定环境与生态资源保健因素的融合构建基础上,推动旅游产业的良性发展。复合性,“乡村+生态+健康”的发展形态本身就决定了其具有一定的复合性特征,是对传统乡村旅游产业在养生、医疗、健身等方面的延伸与融合。康复性,寻求个体身心健康,改善个体的整体健康状态,以生态健康为主,所以康复性就是乡村生态康养旅游的发起目的与最终目标。文化性,中国的健康养生发展历史由来已久,基本上涉及中国几千年的发展中所有文化,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仍旧具有其特殊的魅力,其本身就拥有浓厚的健康价值与良好生活文化意蕴,具有一定的教育与文化意义[2]。技术性,由于其具有一定的复合性特征,涉及资金、信息、技术等领域,所以具有一定的健康科学技术需求。高附加值,由于乡村生态康养旅游涉及领域众多,在品质服务、健康、养生等方面更能让旅游者满意,旅游者也更愿意在旅游中为产品与服务花费高价,所以与传统乡村旅游相比能创造更多的附加价值。
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生态旅游与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现状
2.1 政策资金倾向力度不够
从2015年国家开始关注乡村生态康养旅游以来,相关部门与地方政府都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方针,以最大限度促进乡村旅游战略背景下生态旅游产业与健康产业地融合发展。但从实践效果来看,很多政策方针只是单纯地从宏观层面上对两者的融合进行指导与引领,过于表面化、笼统化,并没有细节上的具体操作政策指导,如在2018年出台的相关指导文件中,明确了要全面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实现乡村旅游、康养、林业等的融合发展,但对于怎样融合、具体带头人等细节内容并没有明确标注,这就使政策方针指引很难有效落实。另外,乡村生态旅游产业与健康产业的融合发展需要一定的配套公共设施,这就必然会涉及大量的资金,但当前我国乡村生态旅游产业与健康产业融合并没有固定的资金来源支持,相关的财政政策也较为缺乏,导致所需的配套基础公共设施无法得到真正完善,整体服务与营销力度受到极大影响。
2.2 企业整合与创新能力偏低
生态旅游产业与健康产业的融合本身属于复合型、多元化旅游产业,提供的都是中高端产品与服务,所以单纯依靠农村群众自主很难实现,所以必须要依靠一些企业与项目的支持。企业的综合创新、产业整合能力对两者的融合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直接影响着最终的融合效果,能力越强越能促进新产品、服务以及业态的产生与发展。企业的整合能力决定了融合的速度与进程,企业的创新能力则直接影响了产品与服务的品质、功能,以及最终旅游者的体验[3]。目前,我国乡村生态康养旅游缺乏能力非常强的企业,并不能实现生态旅游产业与健康产业的高效融合,加上其作为新兴旅游产业发展年限本来就短,所以并没有找到融合创新的良好切入点、盈利点,最终导致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生态旅游产业与健康产业融合发展普遍缺乏鲜明的特色。
2.3 职业能力过硬的高素质人才匮乏
人才是生态旅游产业与健康产业的融合基础,新时期为了更适应现代社会人们的发展需求,乡村生态康养旅游必须要有旅游专业能力与健康养生知识双向过硬的复合型人才为支撑。当前,我国并没有形成“两高”成长旅游服务产业的配套人才培养体系,虽然部分院校已经开始开设相关的生态康养旅游专业,但并没有形成良性的优势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很难使人才培养体系与需求市场得到有效衔接,最终导致职业能力过硬的高素质人才严重匮乏。这种匮乏主要体现在:在课程安排、目标设置以及市场需求等方面,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无法与实际需求市场实现有效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缺乏实效性与针对性,院校与需求企业并没有形成专项定制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绝大部分院校在开展教学时往往更注重理论,很少开展校外实践活动,这些都导致所需高素质人才出现严重紧缺的情况。
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生态旅游与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策略
3.1 细化融合政策方针,加强融资引导
政府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生态旅游产业与健康产业的融合发展的统领者与协调者,肩负着产业融合政策的制定,以及融合市场发展秩序的监管,对整个融合过程有着非常重要的组织、引导、监管以及协调作用。
首先,政府要构建权责分明的融合管理机制,对融合发展过程中的市场需求与产业功能进行协调,明确各单位、部门所需肩负的责任。其次,要在产业融合整体规划之外,对具体的指导政策方针进行细化,如在产品服务定位、项目营销、环保重点等方面制定可操作性细则,建立完整的产业链指导政策体系,帮助乡村生态康养旅游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融合发展,促使更多新型产品、服务的产生与发展。再次,增设专项资金项目,政府与地方相关部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适当性进行投融资行为引导,从根本上扩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生态旅游产业与健康产业的融合发展资金来源渠道,加大对基础配套设施、项目开发等的扶持力度,如鼓励社会资本融资、创投机构融资等,促使乡村生态康养旅游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乡村区域创造更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提高当地民众的生活质量。
3.2 提升企业整合创新能力,寻求盈利新模式
企业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生态旅游产业与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的具体执行者与实施者,其整合能力与创新能力直接决定着生态旅游产业与健康产业融合的最终效果,所以要充分发挥企业在其中的作用,不断解决企业在融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企业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整合与创新能力,要知道随着乡村旅游市场与旅游者需求的转变,传统的乡村旅游模式已经无法真正满足旅游市场的发展需求,所以企业必须要对信息、资源、旅游者等各项要素进行整合重置,借助新媒体等,对经营管理模式、机构体系、产品服务等进行优化调整,构建现代化协同发展机制,使企业与整个乡村生态康养旅游形成产业链对接。
3.3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发展梯级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培训机构的水平直接影响着人才的输送规模、人才质量,甚至是产业的融合效率,所以院校作为人才输送的主要阵地,首先,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与市场需求方向,开设合适的康养旅游专业,在人才培养中适当提高实践内容所占比例,在课程授课中合理增加中医、酒店管理、健康服务等课程项目,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体系。在教学中可以根据乡村生态康养旅游需求制定模块化教学体系,可以跟相关企业联合开设培训见习基地等。其次,要创新发展梯级人才培养体系,与岗位所需企业等进行针对性衔接,针对具体岗位进行具体培训,如开设定制培训模式,让学生毕业后直接上岗就业。再次,要开设分层、分工培养机制,对高精尖专业人才进行专项培训,重点培养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创新创业能力、医疗养生水平等都过硬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旅游产业与健康产业的融合发展,冲破了传统乡村旅游产业产品单一、同质化情况严重的桎梏,构建了全新的“乡村+生态+健康”发展形态,对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促进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在实践中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以及人才培养机构的作用,构建协同良性的发展机制。
[1]金媛媛,王淑芳.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生态旅游产业与健康产业的融合发展研究[J].生态经济,2020,36(1):138-143.
[2]常晨,金银亮.泰州市大健康旅游发展现状研究[J].市场周刊,2020(3):50-51.
[3]高文智,陈健,韩福丽,等.黑龙江省共享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及其策略探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J].林业经济,2018,40(12):60-63,71.
F724
A
2095-1205(2021)02-106-02
10.3969/j.issn.2095-1205.2021.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