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文明助推山地旅游景区发展——以贵州省罗甸县红水河景区为例

2021-12-02

广东蚕业 2021年2期
关键词:罗甸县红水河山地

汪 敏

乡村文明助推山地旅游景区发展——以贵州省罗甸县红水河景区为例

汪敏

(安顺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安顺561000)

贵州山地旅游资源丰富,在新的历史机遇下,正在努力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山地旅游目的地。但山地旅游离不开当地村民的参与和支持,只有良好的乡风、民俗、民情,才能助推山地旅游产业的大力发展。文章以贵州省典型的山地旅游景区——罗甸县江水河景区为例,总结了红水河山地旅游景区建设的具体措施、乡村文明在景区发展中的做法,红水河景区仅用半年时间,就打造成为国内市场有影响力的山地旅游景区,其做法值得借鉴。

山地旅游;红水河景区;乡村文明

当前,贵州正以“旅游+”的做法,大力打造全域旅游,以“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的形象,建设世界知名的山地旅游目的地。贵州省人民政府“2019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的召开,将“山旅会”品牌推向了国际。要树立大旅游观,借助旅游平台,做好“扶贫”工作,就需要通过鼓励村民积极参与旅游服务、景区建设、乡村旅游,从而带动村庄脱贫致富,促进贵州省旅游产业“强起来”、乡村环境“美起来”、带动贫困群众“富起来”,这是“山旅会”召开的目的之一。山地旅游离不开当地村民的大力支持和参与,乡村文明是基础,只有良好的民风、民俗、民情,才能助推贵州的山地旅游建设大力发展[1]。

1 案例景区的选择

“贵山贵水迎贵客”。贵州本身是山区,境内92.5%的土地面积是山地和丘陵。2020年,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中,贵州有26 个村寨上榜,大部分以发展山地旅游中的文化村落为主;贵州省在2019年、2020年相继发布的《第一批拟入选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乡村名单》《贵州省标准级以上乡村旅游村寨名单》中,分别有山地旅游传统村落型、户外运动体验型、传统技艺体验型等村寨上榜。调研小组通过对上榜的211 个村寨进行分析,结合最新的贵州省旅游资讯,从山地旅游景区建设和发展的现状出发,分析村寨和居民参与景区建设、发展至今的乡村文明变化。贵州省有一批在山地旅游发展与乡村文明相融合、共同发展,最终实现乡村振兴的景区,如安顺关岭“冰雪小镇”“黔西南州放马坪高山草原”“黔东南州銮里侗寨”“罗甸县红水河景区”“黔南燕子洞露营基地”等,这些景区均是落脚于村寨,依靠乡村文明建设,采用“村集体+”的形式,改变村容村貌、村民意识、文明作风,让村庄走上乡村振兴的道路。最后,调研小组确定较突出的罗甸县红水河景区作为实地走访调研乡村文明、助推山地旅游产业发展的案例景区。

2 罗甸红水河景区概况

红水河景区位于贵州省黔南州罗甸县红河镇,是一个典型的山地旅游景区。2006年由龙滩水库蓄水而形成,水域面积30 平方公里,是集水上乐园、风情度假、热带观光、野外垂钓等为一体的小、精、特的山地旅游胜地。目前已建成的漂浮栈道长5 127.37 m,荣获“最长的漂浮路径”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是我国最大的漂浮游泳和漂浮水上乐园;是我国唯一的半中岛夜光植物园、国家级水上体育运动游泳休闲基地。

红水河镇是一个独具特色、坐落在山顶的特色小镇;辖5 个行政村、22 个自然寨、24 个村民组,少数民族人口占95%。原有8 个贫困村,贫困户2 266 户9 226 人,借助红水河独特的水资源优势,镇政府整合村寨,探索“休闲旅游 脱贫攻坚”产业模式。2019年,红水河镇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5 760 元增加到2019年的9 846 元[2]。

3 红水河景区的成功做法

3.1 紧抓机遇,深谋发展

红水河景区原名“高原千岛湖”,水质清澈、碧波荡漾,却一直不为世人所知。2016年,“第十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黔南州红水河畔举行。罗甸县抓机遇,在充分论证和调研的基础上,决定打造独具特色的南亚热带风情旅游景点和国家级水上体育运动旅游休闲基地,建设漂浮栈道、漂浮泳池和漂浮水上乐园、半岛夜光植物公园。这一具有影响力的盛会的召开,将不为人知的“红水河”景区推向了国际。罗甸县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带动周边村寨居民脱贫、致富。

3.2 政府主导,引入实力企业

有了前期的构想,政府就可以开始引入合作企业,通过多次调研、协商,最终提出了“全产业链集成服务模式”,运用EPC手段,搭建景区建设系统平台,整合各类资源,让景区形成完整的内生发展机制,使红水河景区从零起步,以“差异化”作为景区的突破口,打造出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景区。

3.3 创意亮点、营销推广

2016年,“黔南州第十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红水河景区召开,全新打造的景区让人眼前一亮。从营销上来看,营销团队紧紧抓住红水河景区特色的项目资源,借助旅发大会的平台,将红水河景区“暖冬”和“夜游”相结合,依托规划的吉尼斯认证的“全球最长的漂浮栈道”为核心吸引物,并使用“灯光+文化”的构思,呈现了一场令世人铭记的灯光秀。

另外,景区还利用多家新闻媒体、网络平台、微信、推文等方式,推广景区的各个创意亮点项目,不断吸引世人来观光、探险、体验、旅行。目前,红水河景区已成为一个全新的、在国内市场具有影响力的、集水上乐园、风情度假、热带观光、野外垂钓等为一体的避寒休闲度假旅游的国家3 A级景区。2019年,全县旅游接待人次数达212 万,旅游收入超19 亿元,旅游业累计带动贫困人口7 361 人增加收入[3]。

4 乡风文明助推红水河景区发展

4.1 塑造“诚信文化”,植根于村民心中

2007年,随着全国第二大水电站——龙滩水电站建成蓄水,罗甸县75.91 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淹没,而世代居住在库区边的红河村村民,则整体搬迁到了规划的山顶拆迁房。对村民来说,他们失去的不仅是家园,更是一份赖以生存的生计。搬迁后的居民们一度以饲养“网箱鱼”为生,但久而久之,河水污染严重,镇政府下决心守住青山绿水、全力整治水库环境。

2016年,随着黔南州旅发大会的召开,红水河景区迎来了新的契机。县政府一方面紧抓机遇全新打造景区,另一方面大力开展乡村文明教育。

红水河景区在建设和发展中,生活在其中的村民始终是主体,是景区发展中最积极的重要资源。要想景区建成以后,靠内生动力良性发展,还是要依托村民。村干部们走家串户,宣传景区建造规划,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建设家园,并利用道德讲堂、场坝会议等方式,集中村民进行诚信教育、将诚信文化做为立人之本,倡导村规民约、民风民俗等非正式管理制度,并在田间地头、闲聊家常中,向村民们融入正确的价值观,为景区劳动力储备人才。

4.2 采用“村集体+公司+农户”形式,鼓励村民积极参与

村民主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乡村文明和乡村振兴的核心。在红水河景区发展过程中,除了聘任村民成为景区工作人员,红河村还引进贵州怡然休闲旅游有限公司发展野外垂钓、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户增收,强化了村民们的合作参与性,增加了村民们的意愿和行动力。村委会抓住了景区建设应当有利于创建村民成长和发展的自治空间,培育了村民们的现代化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并将其真正用在建设中,发挥了村民的主体作用。

4.3 紧抓精神文明建设,多渠道倡导乡村文明发展

景区发展起来了,产业也在有效运转,许多在外务工的村民也相继回乡创业了。目前,红水河景区带动周边群众农家乐26家、贫困群众50余人就业。为防止村民们带回外面的不良习俗。红河村紧抓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思想上引导村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行动上守护好赖以生存的景区和产业,为子孙后代们保留好财富。并通过红水河旅游管理公司、贵州怡然休闲旅游公司等企业平台,为在里面就业的村民们组织不同形式的学习活动,贯彻党的政策、方针,聘请专家、学者开展旅游业发展思路、游客服务理念等讲座,提升村民们的服务理念。通过他们,再将这些知识传达给家人和朋友。

村委会通过文化墙、广播室、村文化活动室、微信群进行道德法制宣传和精神文明建设宣传,以营造村庄良好的乡风文明建设氛围。还通过开展“善行义举”“文明户”“好家庭”评选等活动,大力倡导乡风文明建设,弘扬中华的传统美德,让村民们在服务中给游客留下“乡风朴实、诚实守信、邻里和睦、文明礼让、尊老爱幼”的好印象,让游客到景区能玩得尽兴、体验乡土民情,做一次又一次的回头客。

总的来说,贵州山地旅游景区,大部分以“乡村”为基点进行打造、发展。村民应当成为山旅游景区发展的重要内生力量,参与山地旅游的建设和发展。在山地旅游景区建设过程中,乡村文明起到了积极有效的助推作用;贵州少数民族居多,需要做好乡村文明建设工作,贴近村民所需,宣传中华传统美德,建设美丽、宜居的乡村,改变落后的思想观念,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到山地旅游的建设中,从而实现村民脱贫致富、乡村振兴[4]。

[1]邓小海,云建辉.小、精、特:贵州山地旅游发展的现实选择[J].贵州社会科学,2017(7):162-168.

[2]陈水映,梁学成,余东丰,等.传统村落向旅游特色小镇转型的驱动因素研究——以陕西袁家村为例[J].旅游学刊,2020,35(7):73-85.

[3]文晓国,单铁成,李罗瑾.民族地区山地旅游精准脱贫路径研究[J].民族论坛,2018(4):82-85,96.

[4]杨秋婷.基于乡村振兴的山地旅游农业发展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9(3):165-168.

该文为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NO613);安顺职业技术学院基金项目及其它项目配套资助,贵州省乡村文明调查研究(安职院院级基金合2020ZC007号)

F30

A

2095-1205(2021)02-142-02

10.3969/j.issn.2095-1205.2021.02.68

猜你喜欢

罗甸县红水河山地
技术创新永远在路上
——从我国第一代地铁车DK1到山地城市地铁车As
绿色贵州引客来
山地建筑竖向设计分析
红水河之百里画廊
罗甸县老年大学首个“老年教育游学基地”正式挂牌成立
精神的落实与远游
关于山地建筑设计要点的分析
红水河有三十三道湾
罗甸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发展与思考
浅谈罗甸县种子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