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建设视阈下的绿色经济发展——以云南省S县为例

2021-12-02杨子仪

广东蚕业 2021年2期
关键词:人参果绿水青山文明

杨子仪

生态文明建设视阈下的绿色经济发展——以云南省S县为例

杨子仪

(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昆明650233)

文章以云南S县为典型案例进行研究,阐述了云南S县的发展概况及绿色经济发展成就,分析了S县在绿色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S县绿色经济更好地发展。

云南省;生态;绿色经济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生态文明的建设极为重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开始重视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的生态环境,因此,生态文明建设迫在眉睫,它是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地位,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1]党的十九大报告重点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2]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深刻地展现了在新时代下我国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人民对于美好环境的追求。本文将S县作为典型案例,探讨当地绿色经济发展的成就和不足,提出建议和对策,以期助力当地绿色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

1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

1.1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把握社会发展规律、人与自然规律的重要理论创新,展示了人与自然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关系。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指明“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同时恩格斯也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人类每次对于自然的伤害,最终都会反映到对于人类的伤害。例如,人们大量砍伐树木用于生产生活,满足自身的利益,造成了水土流失、洪水泛滥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在新时代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度思考,提出了我们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说“要像保护眼睛一样来保护生态环境”,只有人类对自然进行保护,才能让中华民族在这篇土地上永续发展。

1.2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有机的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3]自然界是一个复杂庞大、相互交织的生态系统,我们要了解其内在规律,按照它的内在发展规律去利用它、保护它。只有在尊重其内在规律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造和发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平时的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不能把整体割裂开来,要按照自然界本身的规律进行治理,才能有效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发展,达到更好的治理效果。

1.3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环境保护问题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4]我们要站在大的格局上看待生态问题,生态一旦破坏,那就回不到最初的模样,因此,我们不能为了一时的利益而去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绿水青山就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云南S县的发展就遵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点,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相关产业,通过当地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经济的大力发展,为S县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途径。

2 S县发展概况

2.1 县情现状

S县地理位置优越,离云南省中心城市距离近,交通极为方便,同时S县还是广东、广西等沿海地区及滇东、滇东南等地十八个县进入昆明和滇中的要冲,也是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入境我国的重要通道。各种高速公路的交汇构成了“三高两铁一专”的现代交通网络,为S县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优势。

2.2 农作物现状

S县农作物发展良好,农作物的生产、加工、销售已经成为S县一个重要的经济来源。2019年,S县水果种植面积达到17.49 万亩,产量达13.84 万吨,水果的产值达到6.63 亿元,深刻地体现出农作物的生产、销售在S县的绿色经济发展中的极大作用。

人参果是S县主要种植的农作物产品,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产业,并且在不断地壮大发展。S县J镇作为人参果盛产之地,在人参果产业的帮助下,逐渐摆脱贫困,奔向小康,2019年,J镇人参果大丰收,亩产达3 000 kg,许多种植户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2020年S县种植人参果达到15 万亩,仅J镇就达到10 万亩。在此基础上,S县种植户还学习了新的知识,改变了人参果的栽培方式,使得其生产质量能够更高、更好,人参果的种植已经可以达到平均每株产量为2.87 kg,亩产量可达到4 500 kg以上,亩产值突破2万元,大大提升了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由于J镇人参果的产量高,2020年9月10日,当地组织创办了人参果产业自律联合会。联合会根据市场需求,制定行业标准,规范农民合作社经营,不断促进绿色生产,从而提供更加优质合格的农产品,共同维护人参果的品牌,促进人参果产业健康持续发展。2020年,S县人参果种植面积已突破15 万亩,人参果品牌也获得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成为目前全国海拔最高、种植面积最大、品质最好的人参果规模化种植核心区。

2.3 旅游产业现状

旅游产业是S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之一,一直以来,S县都在着力打造一流旅游景区,通过发展旅游产业促进当地绿色生态经济的发展。2019年,S县对当地5A级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及服务品质进行了升级改造,通过政府的干预手段进一步提高旅游的质量。经过改造,该景区被评为“我最喜欢的云南旅游景区”。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研学旅游也成为一个热门的旅游项目,在2019年S县仅研学旅游人数就达到12.98 万。在当地政府的努力之下,S县旅游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收入达到了4.6亿元。S县在旅游产业的带动下,也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旅游产业的发展为S县的绿色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强大的经济动力。

3 S县绿色经济发展的成就

S县根据自身独特的优势,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探索出一条绿色发展的道路,取得了一些成就。

3.1 大力发展农旅结合新形式

S县大力发展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发展方式,二者相互带动,促进经济更加平稳高效的发展。S县景区发展向好,每年旅游人数都在不断攀升,根据这一特点,当地在景区周边开展住宿、餐饮等产业,以景区的发展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与进步。景区附近的客栈依托景区的辐射力度有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在平时,客栈的入住率都能达到70%以上。同时,附近客栈、餐饮等行业的兴起,也为当地民众的就业带来了一个契机,大大促进了当地就业率的提高。

3.2 打造全域旅游胜地

旅游业是S县的重要产业之一,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S县根据自身优美自然环境的优势,将其打造成为一个全域旅游的胜地。S县引进并开展了文化旅游街、海洋世界、地质博物馆等项目,补全了S县旅游产业发展上的空白。同时,S县对乡村旅游也进行了大力的开发,形成了集生态休闲、民俗体验、文化休闲、科普教育、农家乐等特色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类型。如今,S县大力推进全域旅游的发展,将全县的景区和景点相互联结,着力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品牌。

3.3 创新农业管理模式

S县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紧跟新时代发展步伐,将农业发展与科技发展相结合,建成全省第一个5G农业试点项目,通过互联网的大数据分析建立智慧管理平台,对农业进行更加清晰的管理。通过网络技术手段,进一步推动当地农业的发展。5G农业项目的实施,大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农业发展的效率,加快了S县绿色经济发展的步伐。

4 S县绿色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S县虽然具有发展绿色经济的优势,在发展中也创造出一些成就,但同时,S县在绿色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4.1 发展资金匮乏

S县属于县级市,财政收入相对较少,主要靠国家扶持政策资金、当地旅游收入、农产品销售等方式来维持当地的经济发展。虽然S县生态资源优越,有许多发展绿色经济的条件,但由于该县经济底子较薄,导致一些好的项目难以做大,许多项目因资金的匮乏而中断。同时,遇到前景良好但现阶段较弱的项目,也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扶持,错失了许多有潜力的项目。这些在项目发展上出现的困境导致S县经济发展缓慢。

4.2 民众创新意识薄弱

S县在发展过程中缺乏创新发展意识,许多民众在发展过程中的思想观念也相对落后,只局限于传统的思想,很少有适应于时代发展的思想。在农业生产方面,S县人参果、苹果、枇杷、梨产量很高,但在销售方面,大部分都属于传统销售,辐射范围仅在本地及其周边几个城市。其销售方式缺乏创新性,没能与时代的发展相结合,没有利用电商等网络平台扩大其销售途径,增加其辐射范围。同时,S县农产品虽创办了园区,形成了相应的产业链,但仍然是相对粗放的经营模式,产业链不长,缺乏深加工。因此,S县仍需加强创新意识,利用新手段、新方法来促进S县的发展。

4.3 产业支撑不强

S县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产业支撑不强的问题,在农业方面,缺少加工;工业方面,缺少实体产业;在旅游业方面,旅游配套设施不全面,旅游交通没有网络化。在S县的发展中,缺乏产业的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占比低,竞争实力弱,对于全县的发展产生了阻碍作用。因此,对于产业支撑不强的问题应进行改正,增强当地产业的支撑能力,促进全县经济更好发展。

5 S县绿色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只有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经济才能高速稳步发展。S县作为一个云南省生态文明示范县,应根据自身的生态优势,促进S县绿色经济更好地发展。

5.1 依靠自身优势促发展

对于县级市来说,要想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就要以当地的优势带动经济的前行。注重当地生态的发展,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以生态的发展带动绿色经济的发展。当地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规划,始终要将发展和生态作为两条底线,既注重生态的发展,又要让当地经济得到很好的发展。以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向新阶段,以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快对于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建设,推动特色农业做大做强,通过农业的发展,带领广大农民过上好日子。在遵循传统农业基础的同时,促进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要加快产业的转型,加快对于农村电商的发展,将农业与电商相结合,利用互联网渠道,促进当地农业及绿色经济的发展。

5.2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完善

S县生态资源丰富,生态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有许多特色景点,虽然S县已经推进全域旅游,但仍然要对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更新。对于景区周边的酒店进行改造升级,在原本的基础上,发展康养小镇、红色教育基地等多种项目。在发展过程中对S县的文化遗迹、民风民俗等进行保护和传承,讲好当地故事,推动景点的教育功能。同时,根据自身的特点,做出具有当地特色的美食,形成高质量的吃、住、行一条龙的旅游形式。加强对于景区服务人员的素质培养,对导游进行专门的培训、定期的考核,优胜劣汰,促进导游人员服务质量的提高,优化景区的游玩体验,提高“回头客”的比率。政府采用创新的营销方式,推出高品质“一条龙”的旅游路线,进一步推动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5.3 加强政府主导作用

在发展中,政府对于生态、经济方面的不足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尽快加以改进,要加强政府主导作用,通过政府的主导,着力促进当地生态向更好的方向发展。首先,以政府为推手,将当地生态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促进当地生态更好的发展,只有当地生态环境得到良好发展,当地经济才能平稳有序的进步。其次,政府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对工作进行布置,有针对性地对工作进行指导,对绿色生态产业进行扶持,从政策和经济上进行扶持,建立一个示范区,通过示范区带领一系列产业链的发展,从而促进当地产业的发展。再次,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对好的、有潜力的项目进行扶持,加大对政策和资金的投入力度,促进当地更好的发展。

5.4 抓紧契机,不断发展

在前进步伐中,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要抓紧契机,不断发展,立足“三个抓手”,积极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主动融入省、市发展,合作共赢,提升当地经济发展,并深入落实云南省“三张牌”的要求,加强与其他美丽县区的合作,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同时,牢牢抓住“十四五”时期发展的契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并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贯彻新的发展理念,以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绿色经济为目标,不断促进S县的发展。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定位及发展的重点方向,切实落实好每一步,在“十四五”规划的带领下,发展得更快更好。

[1]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EB/OL].(2013-01-01)[2020-05-20].http://www.gov.cnldhd2013-01/01/contentent_2303402.htm.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7)[2020-05-20].http://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

[3]黄承梁.以人类纪元史观范畴拓展生态文明认识新视野——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论[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31(2):123-126.

[4]彭悦.新时代边疆地区绿色经济发展的实践与启示——以普洱市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24):3-5.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Econom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A Case Study of S County in Yunnan Province

Yang Ziyi

(College of Marxism,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Yunnan Province, Kunming 650233)

This paper takes S County in Yunnan as a typical case to expound the development condition and achievements of green economy and analyz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economy. Therefor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better development of green economy in S County.

Yunnan Province; Ecology; Gr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Xi Jinping Thought 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F127

A

2095-1205(2021)02-94-03

10.3969/j.issn.2095-1205.2021.02.46

杨子仪(1996- ),女,云南昆明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人参果绿水青山文明
从“天人合一”到“绿水青山”
请文明演绎
绿水青山
人参果,能补什么
漫说文明
绿水青山
人参果 脱贫果
绿水青山
吃货妈妈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