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下农业经济发展策略探究
2021-12-02杨小均
杨小均
“互联网+”下农业经济发展策略探究
杨小均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重庆402160)
应用互联网技术,能够实现线上的信息传播与交流,逐渐改变原有的经济模式,适用于农业生产以及农产品销售等各个环节。文章对现阶段互联网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应用的价值进行分析,结合互联网经济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建议。
“互联网+”;农业经济;发展策略;农产品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使其与各产业之间的融合更为紧密。在当前社会,工业相关的生产在产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农业生产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互联网在应用的过程中,逐渐由虚拟走向实体,对于农业生产以及农产品的销售等,也产生了影响。应用网络进行农产品的宣传与销售的模式,省略了中间环节,使农产品的生产者获得更高的利润,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1 互联网技术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农业生产以及农产品的销售,都可以借助互联网。
1.1 互联网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1.1 指导农业生产
当前,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之间结合越来越紧密,其中信息的整合以及信息的应用对于制定生产计划、选择农业生产种类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信息的收集,并且能对信息内容进行有效的分析与整合,应用在农业生产计划的制定与调整中。另外,农业技术的学习与宣传,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也具有便利性。
1.1.2 加速农产品的更新
在互联网信息的帮助下,农产品的生产者能够迅速地获得有关新产品的信息,一般包括两种情况。其一,本地区农产品的新品种或者优良品种,可以通过互联网信息得到推广。例如,当前许多地区的水果种植都采用统一的优质品种,水果质量得到了提高,建立起了口碑,农产品逐渐在市场中占有稳定的地位。其二,适于本地自然环境的新产品,如一些国外的农产品在一段时期受到了市场的追捧,通过互联网信息可以及时地得知这一信息,并且应用互联网对这些品种进行引进,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
1.1.3 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更新
我国的农业生产历史悠久,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影响较大。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认识到农业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性,促进不同地区中农业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同步。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制定出合理的生产计划,可以使农业生产的过程更为符合市场需求,避免传统生产的盲目性,有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的变革与更新,促进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1]。
1.2 互联网技术与农产品销售
同样,在农产品走向市场的过程中,互联网也能够发挥作用。在准确的市场信息的指导下进行种植的农产品,产品销售得更顺利。对于类型较为特殊的产品,如某一地区的特产,通过互联网形式进行宣传,有助于产品知名度的提升,进而提高产品销量,促进地区农业经济发展。
对于生产者来说,互联网信息有助于帮助其认识到农业生产与农产品销售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在现代社会中,互联网技术有助于农产品生产者身份的转化,从而实现多元化的发展。
2 互联网背景下农业经济的发展策略
2.1 优化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在当前,我国城市区域中网络基础设施较为密集,因此互联网的应用极为广泛。然而,在许多农村地区,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的影响,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还存在问题,使得互联网与农业经济难以实现完全的融合。
为此,需要根据实际的网络建设状况,对各农村地区中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完善。对于一些地理环境较为特殊的地区,如山区等,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难度较大,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资金的筹集,确保网络基础建设能够满足应用需求[2]。
2.2 在乡村展开互联网宣传与培训
实际上,互联网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较为普及,对于大多数的应用者来说,互联网主要提供信息传播以及娱乐,而对于互联网的生产作用认识还不足,特别是在乡村地区[3]。
为了促使互联网与农业经济之间实现更为紧密的融合,需要对互联网与农业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宣传。在乡村地区,可以通过基层的乡村管理组织进行相关的信息宣传。首先,开设学习班,引导农民掌握互联网的应用方式,特别是要重视引导其掌握应用互联网进行信息宣传,进行生产信息的搜寻等,使得农民能够树立起正确应用互联网的意识,而非将互联网视作一种娱乐手段。其次,针对地区农业生产的需求,应用互联网实现对生产的直接帮助。如通过网络课程的模式,培训农民掌握农业生产的技巧、掌握新产品的培育技术等,同时,还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向专业的研究者进行提问。通过这种方式,有助于农业研究与农业生产之间的紧密对接。
2.3 加大农业信息整合的力度
就当前的状况进行分析,许多地区产业中,农业信息整合的力度都有不足。农业信息的整合,需要面对三种信息应用对象。第一,需要从行业信息的角度进行信息收集以及信息整合。我国农业生产中小农生产的规模仍旧较大,行业模式的建立仍旧有待完善。通过行业信息整合,能够从行业发展的整体状况以及行业与市场的综合关系进行具体情况的分析。第二,需要从政府引导的角度进行信息的整合。由于我国的基层管理是较为特殊的,政府在农业生产中仍旧占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政府对于农业信息进行整合,有助于权威信息的发布,为农民的生产提供参考。同时,农业管理部门,也可以根据相应的信息,提供农业生产的帮助与支持,制定相应的惠农政策。第三,农业信息最终的应用落脚点,要回到具体生产者即农民,或者是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厂等。行业信息以及政府工作中信息的整合,都要考虑到具体生产者信息的应用需求,在分析研究综合数据的同时,谨慎地提出相关的生产建议,以供参考[4]。
2.4 在农村地区发展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农产品的销售,也有助于农产品生产者收入的提高以及意识的转化。当前,我国政府对于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极为重视,在极力促进各个电子商务平台与地区农业生产的合作。
针对不同的生产类型以及生产规模的农产品,所适用电子商务模式是有所区别的。一些农产品在成熟采收之后,还需要继续进行商业加工,无法直接上市。例如,咖啡就属于这种较为特殊的产品。品质较好的阿拉比卡咖啡豆,对于生长的环境要求较高,一般都位于高海拔地区。同时,产品的种植周期长,农业生产者需要在产品中的种植以及采收上花费更多精力。在咖啡豆收获以及初步处理之后,需要应用专业的现代化设备进行再加工,包括烘焙、磨粉等。就市场上销售的多数咖啡产品而言,直接冲泡饮用仍旧是主流方式。因此,农业生产者难以直接面对市场。我国云南省保山、普洱等地,有着较大规模的咖啡种植产区。为了保障农民的利益,政府部门需要对于各类型生产信息以及销售信息进行整合,应用互联网进行信息宣传,如应用信息发布平台,帮助农民与独立咖啡馆之间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这种方式也有助于种植要求的精准化以及种植水平、农民收入的提高。
对于可以直接进入市场中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应用则更为广泛。如水果、蔬菜等,可以直接在网络中进行销售,通过物流运输的方式,送到消费者手中。为此,在进行农产品的销售时,要了解各个电子商务平台的基本规则,熟练地应用互联网进行信息发布,并掌握一些有效的宣传手段。例如,采用直播的形式,对于农产品的采收过程进行宣传直播,达到吸引消费者的目的。为此,需要在农村地区的电子商务发展中引进人才,不能仅仅依靠培训农民的模式。由于对市场缺乏认知,没有掌握专业的电子商务宣传技巧,农民在进行产品宣传的过程中,往往处于劣势地位。通过人才回流、人才引进的模式,能够帮助农村地区留住适应新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人才。要注意的是,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以乡村企业生产为基础。为此,相关部门要充分应用互联网信息和电子商务,促进乡村企业的发展,使乡村企业进行农副产品的统一生产与销售,提高产品质量与农民收入[5]。
3 结束语
“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较多的机遇。因此,农业生产者要抓住发展机遇,不断优化自身经营理念和生产模式,实现农产品高产、稳产,并能借助互联网技术进行农产品销售,提高农业产业的收入,促进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
[1]张云忠.互联网时代下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策略探讨[J].现代农业研究,2020,26(11):36-37.
[2]支蔚玮.“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农业经济效益提升的战略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27):228-229.
[3]孙孟轲.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策略探究[J].山西农经,2020(16):32-33.
[4]张阳.“互联网+”背景下农业经济的发展[J].中国市场,2020(12):59,135.
[5]姚长林.“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研究[J].纳税,2019,13(16):168-169.
F323.8
A
2095-1205(2021)02-90-02
10.3969/j.issn.2095-1205.2021.0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