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影像诊断胆囊切除术后残余胆囊的临床应用分析

2021-12-01赵俊韩龄锋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10期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应用分析

赵俊 韩龄锋

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影像诊断胆囊切除术后残余胆囊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于2020年3月~2021年3月一年期间在我院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实验组(n=30)。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诊断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螺旋CT检查,给予实验组患者超声影像检查,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患者胆囊切除术后残余胆囊诊断准确率。结果:经过检查,实验组患者的残余胆囊检查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影像诊断胆囊切除术后残余胆囊的效果较好,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超声影像诊断;胆囊切除术;残余胆囊;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0910--01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经济发展使得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日常饮食中对脂肪的摄入量越来越高,进而导致胆囊相关疾病,如胆囊结石和胆囊炎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涨的趋势,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不良影响[1]。因此需要及时对上述疾病进行有效的治疗,胆囊切除术是临床上的常见手术,可用于治疗胆囊结石、胆囊癌以及胆囊炎,对于患者的疾病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但由于技术等条件的限制,术后易出现参与胆囊,不利患者术后身体恢复[2]。因此,需在术后对患者进行诊断,本文目的在于通过研究分析超声影像诊断胆囊切除术后残余胆囊的临床应用,具体如下: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于2020年3月~2021年3月一年期间在我院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实验组(n=30)。对照组患者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区间为20-70岁,平均年龄为(42.85±6.45)岁。实验组患者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区间为20-70岁,平均年龄为(44.15±5.36)岁。使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后显示,其年龄和性别等差异不影响研究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参与的患者对本研究均完全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也完全知情,并批准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患者螺旋CT检查:

扫描仪器:东软螺旋CT全身扫描机

扫描方法:使患者保持仰卧位进行扫描,扫描周期为1s,层间距为2~ 5mm,窗位为50Hu,窗宽为250H。

1.2.2实验组

给予实验组患者超声影像检查:

扫描仪器:Acuson 128XP与Sinmens 450超声仪

参数设置:探头频率:3.5 MHz

诊断方法:于清晨空腹进行检查,使患者保持平卧位。检查医师使用腹部凸阵探头,检查位置主要为剑突下、右肋缘下、右肋间隙,并对患者的肝脏和胆囊区进行多切面扫查,包括横切面、纵切面和斜切面等,对患者胆囊内区、肝外胆管的影像图进行重点观察,记录患者残余胆囊的大小、形态、部位、胆囊壁和胆囊管,记录残余结石的大小、形态、数目、部位及回声特点。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需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残余胆囊诊断准确率。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2.1实验组和对照组残余胆囊诊断准确率对比

经过检查,实验组超声影像诊断出29例患者存在残余胆囊,诊断准确率为96.67%;对照组螺旋CT扫描诊断出20例患者存在残余胆囊,诊断准确率为66.67%。经过对比,实验组患者对残余胆囊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X2=30.060,P=0.001<0.05)。

3 讨论

胆囊是位于人体右方肋骨下肝脏后方的一个梨形囊带状构造,胆囊的作用主要就是浓缩和储存人的胆汁,胆囊主要包括底、体、颈和管四个部分,其中胆囊的颈部与管部密切相连。而胆囊壁则是由黏膜﹑肌层以及外膜三部分所组成。人体胆囊很容易发生病变,出现胆囊结石、胆囊癌、胆囊息肉以及胆囊腺肌症等疾病。胆囊切除术是临床常用的治疗胆囊疾病的手段,对于胆囊炎、胆囊结石以及胆囊癌的治疗效果显著,但术后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3]。患者在接受胆囊切除术后,因胆囊颈残留或胆囊管残株过长,进而形成小胆囊,也可将这些小膽囊称为残余胆囊。残留的病灶不利于患者术后身体恢复,需及时对患者体内是否残留小胆囊进行诊断,并在确诊后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和进步,影响诊断技术也得到显著的提升,在临床诊断中,CT扫描、超声影像诊断等技术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对胆囊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也不断提高。在胆囊切除术后,为判断患者体内是否存在残余胆囊,可结合影像诊断技术对患者进行检查,可取得较好的诊断效果[4]。其中、超声影像诊断和CT扫描均为常用诊断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残余胆囊的诊断当中。在本次研究中,对60例已经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给予对照组患者螺旋CT检查,给予实验组患者超声影像检查。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残余胆囊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超声影像诊断胆囊切除术后残余胆囊的准确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蒋童新, 谢秀丽, 赵红霞,等. 超声诊断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价值研究[J]. 养生保健指南, 2020, 000(001):30.

[2]裘思英, 郭琪, 詹凤凤,等. 超声影像诊断胆囊切除术后残余胆囊的临床价值[J]. 浙江创伤外科, 2020, 025(001):168-170.

[3]战云, 左溢华. 超声诊断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意义探讨[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 003(018):131-132.

[4]蒋童新, 谢秀丽, 赵红霞,等. 超声检查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后的临床应用价值[J]. 养生保健指南, 2019, 000(042):12.

猜你喜欢

胆囊切除术应用分析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应用
结合视嗅觉刺激的优质护理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康复的影响
浅析腹腔镜治疗用于小儿胆囊结石治疗的临床效果
经脐单孔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的Meta分析
试析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新型传感器在汽车技术中的应用分析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