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德医学人文教育的对比研究▲

2021-12-01薛英利

广西医学 2021年13期
关键词:人文学科医学院校人文

李 乐 薛英利 赵 娜

(西安医学院医学语言与文化研究中心,陕西省西安市 710021,电子邮箱:leli_ch@163.com)

【提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仅仅具备专业医学知识和精湛医学技能的医务人员已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医务人员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医学人文素养,因此,医学人文素质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对德国高校医学人文教育(GTE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资力量和科研团队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与我国医学人文教育进行对比研究,旨在为我国医学院校的医学人文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医学作为一门不断变革的学科,其发展包含理论和实践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医学界道德价值观的变化。医生不仅要具备疾病诊疗能力,还应具备良好的医学人文素养,才能有效防范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高医疗质量。20世纪七八十年代,欧美各大医学院开始构建医学人文学科,推动了医学人文学科的发展。我国医学人文学科也在同一时期逐渐发展起来。目前,我国医学人文课程的构建和改革很大程度上借鉴了美国医学人文学科的模式,但对德国高校的医学人文学科的研究相对较少。德国先进的医疗技术以及和谐的医患关系,离不开独特的医学人文教育。因此,本研究在查阅大量德语文献和德国高校官方网站的基础上,通过与在德高校的老师和朋友进行访谈,并借助他们提供的高校内部学科资料,对德国医学人文学科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力量和科研团队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并与我国医学人文教育进行对比研究,总结两者的异同点和由此得出的启示,以期推动我国现代医学人文学科教育的改革。

1 医学人文教育现状和培养目标

1.1 德国医学人文学科现状和培养目标 德国新的临床医师资格条款指出:普及并提高医生的专业知识、医学历史和伦理基础是培养临床医师的主要目标,也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1]。自2003年冬季学期开始,德国各大医学院把“医学历史(Geschichte)、理论(Theorie)、医学伦理(Ethik)学”(以下简称为GTE)作为医学人文教育的核心课程,并正式成为大学医学院校的必修课程。GTE也因此成为德国医学人文学科的代名词。

德国国家医学伦理学院和医学史学会明确制定了GTE医学人文学科的教学目标,大部分院系有专门书面的GTE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方面,把医学历史、理论和伦理融合到医学教育中,有的医学院系使用医学历史协会和医学伦理学院的联合政策文件作为他们教学的基础[2]。在给学生传授医学史、伦理学和医学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在医学变革中的定位和独立思考与推理的能力,以及学习团队的合作精神,正确处理同事关系和医患关系,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以及与学科相关的实践技能和能力[3-5]。

1.2 中国医学人文学科现状和培养目标 近几年来,我国高校医学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在医学技术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由于医学教育长期以来过分注重医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而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导致很多医学院校师生对医学人文教育的认识不够。医学人文课程的开设常浮于形式,存在学科体系不完整,课程设置相对薄弱,种类单一、散乱,教学方法死板等问题,甚至不少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主要依附于思想政治教育。

目前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的水平距离它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还相距甚远。为实现“培养具有扎实深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丰富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熟练的临床诊疗技能,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临床思维和分析能力,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卓越创新型医学人才”的目标,我国医学人文学科的发展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面临诸多困难[6]。

2 医学人文课程设置的框架和课程内容

2.1 德国医学人文课程(GTE课程)设置框架和课程内容 德国GTE医学人文学科在教学内容上以医学历史、理论、医学伦理三大主题为基础,但是作为横断面学科,它不归属于任何一门单独的学科。该学科涉及面比较广,更注重在三个主题上的整合教学而不是细分。在新的医学教育改革下,GTE医学人文教学贯穿于整个医学教育过程,医学生会尽可能早的接触医学人文学科,不同阶段的GTE教学在内容和方式上会略有差异。调查显示,历史、理论和伦理三个方向在GTE教学中的分配比例分别为35.4%、14.7%、49.9%,其中医学伦理学在医学人文教育中的重视度最高[7]。三个主题的具体教学内容如下:在医学历史方面,更多的医学院重视讲述国家社会主义时期的医学、人类实验的历史等;在医学理论方面,主要围绕健康和疾病的定义、真理的概念、循证医学等主题展开;医学伦理主题是大部分医学院医学人文教育的重点学科,通常会涉及以下主题的探讨:生命的终结、生命的开始、科研伦理学、器官移植和伦理关怀等[7]。

2.2 中国医学人文课程的设置框架和课程内容 近年来,我国医学人文教育课程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英美国家的医学人文教育。2015 年6 月,在全国医学院校医学人文学院(系)负责人联系会议上发布的《人文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纲要》明确指出:人文医学课程由人文医学导论和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医学社会学、医学哲学、医学心理学、医学史、医患沟通学7门核心课程组成,教学内容由人文医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培训、人文医学见习实习要求、人文医学规培考核要求、人文医学继续教育等部分组成,并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安排在四个不同的教学时段开设。一些综合性的医学院校,比如哈尔滨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等借助雄厚的院校资源和师资团队,开设一系列医学人文课程,创建校园医学人文教育氛围,在医学人文教育改革上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然而,在大部分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仍处于散漫的状态,开设的医学人文课程五花八门,不尽人意,有些医学院校将医学人文课程全部开设为选修课程。师生对医学人文课程重视程度不够,甚至不少院校的医学人文课程仍以思想政治理论类和人文社会医学类为主。另外,医学人文教材更新很慢,甚至缺乏一套完善的教材;课程安排比较集中,通常只在基础教育阶段的一个学期内进行,短时间内的理论灌输,难以达到提高学生医学人文素质的最终目标。

3 医学人文课程师资力量和教学方式

3.1 德国医学人文课程(GTE课程) 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方式 在德国,医学人文的教学与研究,由医学人文学院的专职教师负责。GTE医学人文课程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它涉及复杂而广泛的主题领域。因此,GTE学院很重视教师背景的多样化。教师除需具备医学背景之外,大部分教师还需要有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教育或研究背景。如2020年乌尔姆大学GTE医学人文学院共有教师19人,其中教授4人、博士10人、硕士4人,他们均有医学、哲学、历史、外语等教研背景,大部分拥有至少两门或多门交叉学科的教育经历,其中4名为国外博士(2名波兰人,1名俄罗斯人,1名西班牙人),师资背景的多样化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也推动了教研上的国际合作。2020年以医学专业著称的马丁路德大学,其医学人文学院有14名专职教师,其中医学博士2名、哲学博士2名、医学硕士4名,他们均有多年的临床经历,另外6名均为具有医学背景的助理人员。上述两所学院的大部分教师都有医学背景和临床经历,扎实而丰富的教师团队确保了学科的教学质量。此外,GTE医学人文在教学上与其他专业和医院有紧密的合作,最常见的合作专业有麻醉、重症监护、精神病学和姑息医学等。这有利于吸引更多更专业的教师来丰富医学人文学科的教学,同时,学生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

在教学方式上,GTE医学人文课程以讲座的形式开展占49%,以研讨会的形式占43%,还有7%以自学的形式进行。大部分讲座和研讨会采用小班授课,为保证教学效果,一般会设定讨论小组的人数上限,最多参与学生不超过20人[7]。课程流程如下:在课程开始时,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与主题相关的历史知识和背景,随着课程的深入,进一步提供给学生更深层次的背景知识,以辅助和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例如,在“生病和成为病人”这个以患者视角变化为主题的课程里,首先提供给学生医学伦理学和与健康相关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主题讨论,再进一步把讨论内容延伸到“疾病和健康”的历史概念,以及针对各种疾病史如何从患者视角和医生视角作出适当的处理。在“从文化历史的角度看待死亡”这一主题下,引导学生将“安乐死”也考虑在内。有关生命结束的主题研讨会中,指导学生深入学习“德国医疗协会的医学死亡引导原则”,详细讨论如何处理绝症患者的有关事项等等。除了讲座和座谈会等常规教学方式之外,还有以问题导向教学、模拟游戏、观看医学人文电影纪录片等多种辅助教学方式。例如,在模拟游戏中,学生将自己置身于患有遗传性乳腺癌风险的家庭中,去切身体会和感受患者的情感需求。医患关系是医学人文GTE学科讨论的重点,在观看医学史和医学伦理的经典纪录片之后,针对性地开展小组研讨会,讨论影片中涉及的相关主题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延伸到医患关系的历史演变内容。最后,让学生探讨当前患者对医生的期望以及学生作为未来医生对患者的期望等问题。通过研讨会,引导学生从患者和医生的角度去思考。上述形象生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从临床角度理解患者,提高和改善学生的医患沟通技巧,学会在类似场景中用更人性化的方式分析问题和诊疗。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医学生去思考,协助他们逐步建立和完善自身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3.2 中国医学人文课程师资力量和教学方式 目前我国医学人文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差距较大。医学人文教学属于跨学科、跨专业的教学,对教学老师的知识结构要求较高,而大多从事医学人文教学的教师学历背景较为单一,多为从事哲学、历史、思想道德教育、法学等社会科学的教学及研究者,具有医学背景的教师所占比例少,医学专业教师参加医学人文教育的比例小。教师对医学专业知识了解匮乏,医学人文课程任课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完善,不能很好地将医学人文与医学专业知识紧密结合[8]。有些高校没有单独的医学人文师资团队,甚至一些高校的医学人文教育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医学人文师资配备呈现不合理和匮乏现象。

我国医学人文教学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学生参与度不够,教学效果不显著,医学人文课程实用性不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提升不理想。针对这些问题,一些医学院校逐渐调整教学方式,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讲座等多种教学形式来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和互动。例如,武汉大学医学院展开床边医学伦理教学,使学生在病床边切身体会医学道德教育。此外,灵活引进专题讨论、案例研究、课堂辩论等教学方法,积极尝试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学习自主性。然而,这只是极个别几所医学院校的教学尝试,在我国大部分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学仍然属于边缘学科,学校重视度不够,以教师为主导的填鸭式授课方式为主,学生靠死记硬背来通过考试、获得学分。当前我国的医学人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较多,需要尽快构建和完善专业的师资队伍,更深入地优化教学方式。

4 医学人文课程的考核评价

4.1 德国医学人文课程(GTE课程)的考核评价 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需要有多样化的考核方法来评价。根据新的医学教育法案,医学人文学科属于高校医学教育的必修课程。因此,与其他必修课程一样,GTE课程每学期要进行期末考试,并颁发附有具体分数的结业证明。不同的是,这个分数主要由期末考试(口试或笔试)、专题报告及事件分析论文等构成。期末考试题型可以是多项选择题形式的闭卷考试,也可以是解答问题式的开卷考试。(1)常见的开卷考试问答题有:根据所学医学人文知识,论述哪些方面可以促成有利的医患关系,以及哪些因素会导致不和谐的医患关系?如何与其他护理和治疗成员建立有利的专业合作关系?举例陈述一个不同于传统医学的疾病概念,并分析其优点和缺点。根据预先给定的标准,分析一个自己经历过的道德冲突案例等等。(2)专题报告也是医学人文常见的考核方式,一般会给学生2周左右的时间来准备一个约15 min的口头报告。(3)事件分析论文的考核方案,一般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针对一个伦理事件,完成一篇有字数要求的论文写作。除了以上3项主要的考核形式之外,还有如课堂参与、家庭作业和教师的综合评估等作为确定该科目最终成绩的参考项目。由上可知,德国的医学人文考核只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个途径,医学人文教育的重点仍然是对医学生的素质教育和人文熏陶。

4.2 中国医学人文课程的考核评价 目前,我国医学人文学科主要以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的试卷考核为主。过程性评价主要根据课程的课堂表现和考勤情况进行考核;终结性考核是通过期末考试来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这种考核方式以考核理论知识为主,多局限于对某些知识点的检测,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的人文素养。为了应付考试,学生死记硬背相关的理论知识,很难真正体现出教学效果和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既没有激发学生学习医学人文的兴趣,也没有培养学生对临床实践中的伦理问题进行主动思考的能力,与《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所提出的将“职业价值、态度、行为、伦理、医学知识、临床技能作为医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能力和基本

素质之一”的目标差距甚远[9],难以实现“通过对医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进而形成良好的医学职业道德”的初衷[10]。当务之急,我国的医学人文教育需要一个有效的教育考评方案来评价医学人文教育效果。

5 德国医学人文教育对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的启发

5.1 提高对医学人文教育的认识,明确培养目标 近年来,医疗活动中发生的一些不良事件,引发了国人的深刻反思,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不断被肯定。然而,在实际中医学人文教育在很多医学院校依然被淡化。医学人文课程仅仅浮于形式,并没有把医学人文教育落到实处,医学人文教育的水平离它应当承担的责任还相距甚远。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医学院校对人文教育缺乏正确的定性和定位。医学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技术的提高,还要重视人文精神教育,尤其是医学院校的管理层要提高对人文教育的重视程度,创造校园人文精神的氛围。其次,要明确医学人文培养的目标,并制订具体可行的人文教育课程,提高未来医生医患沟通能力,增强医生专业操守和提高解决医疗纠纷的能力。

5.2 丰富师资队伍,完善医学人文课程的设置并优化教学方式 随着人们对医学人文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在一些重点医学院校的医学人文课程设置和实施渐趋完善。但是在我国大部分医学院校,除了开设国家硬性规定的医学人文课程(如医学伦理学、医学史等)外,医学人文课程的设置仍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其中由非专业教师开设的一些人文课程往往缺乏学科系统性,而且大部分为选修课程,很难保证教学质量,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目前我国很多医学院校的人文教育由马克思学院或者其他学院教师兼职负责,导致教学严重缺乏医学专业性和系统性。我们可以借鉴德国医学人文教育方案,成立专门的医学人文院系,引进具有医学背景和哲学、心理学等交叉学科的教师,努力完善医学人文教师团队,专门负责医学人文教学和研究工作。首先,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借鉴德国高校少而精的医学人文核心课程设置(医学伦理、医学历史和医学理论),结合我国国情,设置医学人文核心课程,去掉那些华而不实的课程,注重核心课程纵向发展,在教学内容上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注重教材更新、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中。其次,在教学方式上要突破传统授课方式,开展以案例、问题为中心的小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医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协商、床边诊断和合作水平,潜移默化地达到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的目标。最后,增加医学院校与医院的合作,给医学生创造更多的运用医学人文知识参与实践的机会,在与患者的接触中加深对生命、死亡及伦理等方面的理解,运用学到的医学心理学、医患沟通等技巧处理复杂的临床问题,学会批判性思考问题,做出正确合理的临床决策。

综上所述,医学人文是医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门交叉学科,它作为统领全科的人文教育,在单一的几门课程教学中和短暂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能真正处理复杂的医疗问题具有一定难度。今后或可借鉴德国的做法,即将医学人文整合到医学历史、医学理论和医学伦理这三个学科下,对各大医学院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标准化,同时在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上呈现多样化,完善专业的医学人文师资团队,以推动医学人文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的发展。

猜你喜欢

人文学科医学院校人文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别再这样为人文学科辩护了
人文绍兴
再论哲学人学的学术性质
人文社科
人文学科文化及其影响大学生发展能力的基本理路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