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探究

2021-12-01李春香

时代人物 2021年33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育人

李春香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福建省福州市 350000)

2016年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之后,课程思政成为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行“三全育人”工作的举措,高职院校也不例外。经过几年间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摸索,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可谓是如火如荼,成了高校育人工作的一道亮丽风景线。2020年5月,随着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下发,高校课程思政推进有了指导性文件,其推进和普及的速度大大加快。然而,在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实践中,专业教师在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偏差、参与课程思政的积极性和实施课程思政的能力上的诸多不足,极大影响课程思政的成效,亟待进行探究和克服。本文将分析影响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的原因,并进行路径探究,以期帮助提升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

专业教师在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中的重要性

专业教师是高职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纲要》指出: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1]。在高职院校,与通识课程和思政课程相比,专业课程(含专业实践课)占大半壁江山,课程课时数多,加上专业课程与学生未来从业的紧密关联、专业教师与学生相处时间往往更多,师生联系更为密切。因此,可以说,专业课程是高职“课程思政”建设的主阵地,

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对“课程思政”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专业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承担重要的育人责任,对“课程思政”的成败和质量影响极大。在学生眼里,专业教师既是教师,又是专业上的“师傅”。专业教师的人格、素养、对职业的态度等,对学生影响较大。因此,专业教师对学生育人工作是否积极主动、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和理念,以及实施课程思政的能力等,对“课程思政”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

影响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的原因

主观上对课程思政建设缺乏应有的重视。在高职院校,许多专业教师认为自己的职责是上好专业知识课,教会学生某方面技能,而思政育人的职责是思政教师和学生管理部门的事,所以从内心对思政育人工作漠视或抵触。这种主观认识上的偏差极易导致被动应对的态度,极大影响专业教师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精神,忽视对课程思政的思考、设计和实施,自然难以提升课程思政的能力与效果。

客观上缺乏实施“课程思政”的经验和能力。什么是“课程思政”、怎样将育才和育人统一起来?如何挖掘思政要素并自然融入专业课教学?对于这样一些问题,许多专业教师一知半解,甚至茫然不知。这样的状态让他们对于课程思政,无从下手、焦急困惑。以我院为例,一些专业课教师在申请课程思政课题时,寻求思政教师的指导合作时,直接要求后者帮发几个故事,准备嵌入自己的教学进行合成,他们误以为所谓的“课程思政”就是让他们教学中讲几个思政主题的故事,加点思政味道而已。还有一种情形,就是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心有余力不足。一些专业老师自身思政素养不足,不善于挖掘思政元素,即便有找到一些资源,也无法自然、贴切地融入专业教学,生搬硬套,勉为其难,难以起到启润德性的育人效果,其课程思政的效果自然就大打折扣。

思政育人的效果难以量化评估,影响专业教师实行思政育人的积极性。显然,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较为明确、直观,可考核、量化。而对人的价值塑造短期内却难以验证。[2]比如,他们可以通过实操等检查学生是否掌握某项技能,可以通过考试检查学生某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但对学生的价值塑造和引领,却难以在短时间内立竿见影、一目了然,亦难以量化考核。换句话说,教师哪怕把课程思政做得很上心走心,外人也难以看出其付出的劳动及其成效;反之,教师哪怕课程思政做得很敷衍了事,也很难被发现,除非遇到特别典型和出格的事。这种效果难以评估、成效滞后显示的的育人教育特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作为课程思政主体的积极性。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水平提升的路径探究

基于以上这些不利因素,笔者认为,提高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意义的主观认知,激发教师施行课程思政的积极性,提高其课程思政的挖掘和融合技巧技能和能力等,是提高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必要途径。

提高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必要性和紧迫性的主观认知。首先,应该认识到高校实施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对于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里,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这是高校教育必须回答的问题。在前不久的全国职教会议上,习总书记做出重要指示中再次强调,职业教育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教师必须认识到,高职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的统一,每门课程的实施应坚持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统一,实施“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环节。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正确的价值引领和较高的人文素养。所有高职教师既要当好“经师”,还要学做“人师”。只有在思想意识上转变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轻价值引导的观念,才能以积极主动的状态和饱满的热情主动投身“课程思政”。

其次,专业教师要提升“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教育的本质内容,是所有教师的神圣职责。专业课教师站在推进课程思政的第一线,对学生的人格塑造,价值引导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教师是“三全育人”的重要主体,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和塑造灵魂、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要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认识高度,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素质人才为己任,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准确把握课程思政的内涵,摒弃认识误区,努力使自己的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大思政”格局。

要强化和提升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育人能力。首先,专业教师要以《纲要》为指导,对照标准,踏实推进“课程思政”。《职教二十条》第一条中明确指出: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完善评价机制,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高职围绕立德树人任务,培养德技并修人才,是一种长期坚持的育人机制。这就决定了,课程思政不是一时兴起,也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种教学理念和育人模式。如果说,前几年高校的课程思政是一种育人教育模式的自发摸索,那么时至今日,课程思政更应该是一种顺应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下的主动自觉的作为。教育部的《纲要》从新时代人才培养需要角度,以高度凝练的指导文件,为我们如何认识、如何实施课程思政提供了极具建设性和可行性的指导。所有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师应认真研读,领悟高校立德树人的初心与使命,要力戒为思政而思政的形式主义,摒弃急于求成的功利心理,提升“课程思政”的自觉性极其基本方法,做好自觉长期修炼内功的准备。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旨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其次,专业教师应精心挖掘和提炼与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相匹配的思政元素和资源。如:了解和提炼课程所归属或服务的学科和专业需要的职业规范、发展历程和成就、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典型人物和事迹,结合学生未来的从业趋势和行业发展的热点时政等因素,挖掘专业所蕴含的使命感、爱国精神、奋斗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如果课程思政是制作一道大餐的话,思政要素元素就如同各种菜肴、佐料,专业教师要博学广闻中,精心选取提炼思政元素,避免“无米之炊”。

再次、专业教师要摸索和提高思政要素融入专业教育的能力和技巧。课程思政是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在课程和专业教学中的体现[3]。在准备好课程相关的思政元素基础上,教师要结合学校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读懂专业读懂学生,真正弄通我们的培养对象需要具备的家国情怀、职业道德、人文精神、思政素养等,把职业技能教授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统一起来。精心设计,精准匹配、让思政元素与专业教学自然融合相得益彰,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爱国情怀、树立敬业精神、形成美好人格融等。这个自然融合的过程,需要教师在实践中虚心学习、精心设计、有序实施,并不断反思改进、逐步提高,直到水到渠成、润物无声。同时,教师须知身教胜于言传,要以自身的爱国情操、正确的人生观和良好的职业操守影响学生,上好每一堂课,帮助学生“扣好人生扣子”。

科学制订课程思政的评价标准,激发专业教师积极性。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个问题的重要意义,目前已经被全社会高度认同和重视。“课程思政”的推进是对这一根本问题的回应,其意义不言而喻。但正如前言所说,思政育人的效果往往滞后显现,短期难以评估和量化。如何鼓励教师积极、用心参与对学生成长意义重大“课程思政”呢?如何客观评价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效果?需要院校在实践中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工作的考察和评价标准。

首先,建立一套鼓励和激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思政的评价和奖励标准和机制,如在评优选优、职称评聘等环节给予积极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师以优先资格或者奖励措施。其次,按照《纲要》的要求进行尽可能客观的考察和评价,既要考察参与与否,又要评价做得好与不好。譬如,通过对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制定,教案的编写、课堂实施的评价、教学督导等环节对教师的“课程思政”进行尽可能客观地评价;再次,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积极性的调动还需要教师内在的自觉。一个有思政情怀的教师,在心中要树立一个无形的自律自勉的担当,那就是:要有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本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奉献情怀。

当前,中华民族在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基础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进发。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广大专业教师应从承担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时代使命的角度,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既要“授业、解惑”,也要主动“传道”,不断提升课程思政的水平能力,为推进中华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应有的力量。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