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学习共同体群体动力研究
——以英语专业为例
2021-12-01邓安安
邓安安
(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 江西共青城 332020)
英语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国际视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出现,不仅能够为英语学习者创造更便捷的英语学习环境,更能够促进他们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得到个性化发展,让学生终身受益。随着网络学习共同体越来越普遍,其类型和组织管理方式呈现出多样性,了解英语学习者在网络学习共同体中表现出来的群体动力特点,将有助于深入了解个体参与度和群体秩序的关系,推动英语网络学习共同体的组织和管理。
网络学习共同体和群体动力
网络学习共同体是指基于虚拟的网络环境、具有共同的学习目标和兴趣爱好的学习者在网络学习过程中遵循共同的规范、共享学习资源、讨论和交流思想从而形成的特定的学习群体,已成为当下常见的学习组织形式[1]。除了具有学习共同体的本质特征,网络学习共同体包含独特的组成要素,这些要素各自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笔者发现网络学习共同体的组织管理以及成员与成员、组织管理者与成员之间的关系已经开始引起研究者们的关注,这对英语网络学习共同体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群体动力理论于1940年代由德国人库尔特·勒温提出,主要研究群体因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群体行为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旨在寻求群体行为与个体行为的动力源,并从心理及社会环境两个层面去探究推动群体发展的力量[2]。
英语网络学习共同体群体动力现状
本研究随机对146名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被调查学生在大学接受了一年多的英语专业学习,已经基本适应了大学学习环境,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他们大多数已经接触到了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方式。
被调查者中,有7%非常关心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发展状况,68.3%平时很少主动维护网络学习共同体的群体利益,可以看出被调查者对自己在网络学习共同体中身份认同感并不强烈,没有产生强烈的归属感。29.3%表示自己会积极参与网络学习共同体组织的讨论,38.3%表示自己提出的问题总是能够得到积极的反馈,而愿意帮助其他成员解决问题而查阅大量资料的却只有28.6%,和前述结果一致,多数被调查者对网络学习共同体怀有“利己”的目的,仅仅当作是一个学习的工具。32.8%经常受到其他成员的鼓舞,49.2%认为其他成员的友好和鼓舞能够提高自己参加网络学习活动的积极性,53.3%表示其他成员的积极参与能够提高自己的积极性,显然,其他成员的影响力是非常重要的因素。41%会遵守网络学习共同体制订的规则,38.3%认为惩罚措施对自己具有约束力,42.4%会因为害怕其他成员的指责而不违反规则,46.5%认为奖励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18.4%在网络学习共同体中经历过冲突,17%因违反网络学习规则而谴责其他成员,奖励和惩罚对被调查者具有同样的约束或激励作用,但对规则的维护仅停留于自己不违反规则的程度。38.3%认为网络学习共同体能够帮助排除自己的学习孤独感,39%通过网络学习共同体结交朋友,能够提高自己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这一发现进一步印证了前述结果。43.7%认为自己认同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学习目标时,会增强自己对其的信任,46.5%认为当通过网络学习共同体达到了期望的学习效果时,会增强自己对其的信任,41.6%参与过具有挑战性的网络学习活动,体会到了学习成功的喜悦,可见,学习成就感是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持续动力。41%认为管理者的能力对于网络学习共同体非常重要,45.1%表示自己会去了解管理者的基本信息,英语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对管理者的背景和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42.4%认为及时得到反馈能够增强其积极性,45.1%非常关注自己的意见是否被采纳,44.8%非常关注自己是否得到平等相待。27.9%认为其目前参与的网络学习共同体能够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48.3%表示网络学习共同体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助于增强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和对其的信任。
英语网络学习共同体群体动力激发策略
网络学习共同体是自发形成的学习群体,一般情况下,管理比较松散,成员享有很高的学习自由度,对于自主能力较弱的成员来说,非常容易出现偷懒和倦怠心理,学习动力难以持续。基于问卷调查结果,本文将从目标、资源、规则和管理等方面提出激发英语网络学习共同体群体动力的策略。
目标——指引
网络学习共同体学习目标是指共同体成员期望通过学习任务达到的目标,是促进群体对成员施加影响的核心动力。调查发现,合理的学习目标有助于增强成员对网络学习共同体的信任。
对于英语专业学生来说,网络学习共同体往往以通过英语考试作为群体目标具有更直接的激励作用,但一段时间后部分成员往往会出现懈怠心理。英语的学习还应以提高实际运用能力为目标,在设定群体目标的同时,应指导学生将提高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作为个体目标。个体目标的设定允许存在差异性,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可以通过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继而引导学生建立与群体目标同向而行的个体化、多层次学习目标。
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是英语学习的总体目标,具体来说,英语学习涉及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可以针对这些技巧设定具体目标,再进一步制订详细目标。实际上,针对这些具体目标可以成立特定的英语网络学习共同体。例如亓明俊和王雪梅以提高英语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培养英语自主阅读能力为目标,探讨了大学英语阅读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建构与实施[3]。
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长期目标不易实现,有时会使学习者望而却步,学习动力容易随着时间而减弱,所以需要制订一系列的短期目标,比如二十天词汇学习目标、因果段落写作目标等,根据某个知识点或主题制订阶段性目标,不仅能保持目标的动态性变化,还可以围绕这些目标组织和设计丰富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增加趣味性,保持良好的学习动力。当然,阶段性目标必须要系统化,应形成科学的逻辑体系,各目标之间要有机融合。
资源——保障
调查发现,仅有27.9%的被调查者认为其目前参与的网络学习共同体提供的学习资源能够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学习资源直接影响网络学习共同体成员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是维持群体动力的重要保障。英语学习资源建设不以越多越好为原则,但必须同时在“足“和”精“两方面下功夫。
鼓励成员共建共享学习资源。一方面,学习者参与学习资源建设,可以增强其对共同体的责任感和归属感,甚至是获得认同感和成就感;另一方面,英语学习者个体化差异很大,共建共享学习资源不只是简单地分享学习资源,还需要鼓励优秀的学生分享自整理和利用所分享学习资源的方法。管理者可以采取一些激励措施鼓励成员分享学习资源,并及时分类整理。
丰富学习资源的呈现方式。英语学习涉及词汇、词组、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翻译等多个方面。可以按上述模块或按主题对学习资源进行分类整理,不要一次性提供所有学习资源,可以将其分解成日常打卡任务。同时,必须标记学习资源的难度,可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按主题提供的学习资源可以兼顾英语词汇、词组、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翻译等能力,此类资源不在“多”,而在“精”。
优化和更新学习资源。建立共同体内学习资源评价机制,以评价作为参考,优化学习资源,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同时,关注时事发展,充分利用英语杂志、China Daily,BBC,VOA和CNN等新闻网站以及影视大片等,及时整理和更新学习资源,吸引学习者对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关注,提高学习积极性。
规则——手段
规则是网络学习共同体实现规范管理的手段,通过约束不当行为和鼓励优秀成员对群体动力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本调查发现奖惩对对被调查者具有约束或激励作用,而只有17%的被调查者会因违反网络学习规则而谴责其他成员,建立和维护规则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多重激励保持群体动力。调查发现管理者的认可和其他成员的鼓舞很大程度上帮助提高成员的学习积极性。管理者应建立共同体激励机制,对于表现积极或优秀的成员,及时给予激励,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同时,建立同伴激励机制,选出一批成员担任评委,对成员的表现进行评分。还可以建立自我激励机制,对达到自己预期目标的成员给予激励。有条件的可以建立实物奖励制度,激发成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建立多元评价机制,给予成员有效的反馈。多元评价机制由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组成,需要考虑学习目标、学习结果,更要考虑成员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动,可以采用自评和互评结合的方式。多元化评价应从各个方面反应成员的学习情况和效果,激励他们深刻反思和总结,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
管理——重点
学习管理贯穿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整个学习过程,与学习目标、学习资源和学习规则等密切相关。对于网络学习共同体来说,学习管理的直接目标在于营造友好的学习氛围,终极目标在于帮助实现学习目标。
定期发布讨论任务,对讨论结果及时进行反馈和总结。交流讨论有助于英语学习者掌握良好的社交技巧,更好地融入集体。讨论可以是非正式的:例如,在学习共同体内发布一个任务,由成员自主完成或解答,任务发起者进行点评和提供参考答案。讨论也可以更正式:例如,将学习共同体成员分成若干个小组,指定两名小组负责人;定期发布讨论话题,可以模仿四六级或雅思考试,由各小组在规定时间内组织小组讨论,并形成展示成果;组织各小组集中展示讨论成果;各小组进一步讨论完善,所有成员撰写总结和反思。
基于大数据管理建立有效的学习监督管理制度,让学习监督更好地融入学习管理。英语学习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学习动力的维持还需要有效的学习监督管理。例如,针对不同的学习模块,不定期举行学习专题打卡活动,其目的在于以完成任务的方式提醒学生每日坚持学习。定期进行阶段性学习测试,并在共同体内公布测试结果,学测结合,以测促学。
维护共同体秩序,对于一切“不文明”“恶意攻击”行为,第一时间采取合理措施。前述调查发现共同体内发生正面争吵的情况比较少,成员之间不友好往往表现为对其他成员的发言不搭理,管理者应采取措施及时引导,想方设法化解尴尬局面,传递待人友好、相互信任的精神力量。鼓励成员之间互相监督,主动制止不合理行为,及时遏制成员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