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德国汉学家雷德侯的中国书法研究

2021-12-01程郁华

时代人物 2021年33期
关键词:雷德艺术史书法

程郁华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浙江金华 321004)

中国书法在德国的传播

近年来,中国书法已经成为海外认识与了解中国最重要的符号和媒介之一。中国书法的海外传播,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但是其传播范围主要集中在东南亚一带。由于语言和地理距离的阻碍,中国书法被欧洲的英国、法国、德国所瞩目,就要晚近得多。

中国书法在德国的传播,按照时间轴来划分,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中国书法在德国的传播最早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纪下半叶的康德和赫尔德时代。康德在其口述记录中非常细致地提到过中国人如何制作墨汁。赫尔德则在其重要著作中提到中国汉字以及中国书法运笔的繁复,并以欧洲中心主义的口吻对中国书法表现出某种傲慢无礼的认知。第二个阶段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这是中国书法在德国传播的发展期。当时德国上上下下都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的阴影中,非常急迫地想从遥远的东方古国寻求到释放自身焦虑的中国智慧。代表人物是翻译中国儒家经典的基督教传教士卫贤礼。卫氏本来是被派到中国青岛传教的,未曾料到的是自己在漫长的中国生活和工作中被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所倾倒,从内到外变成了一个中国通。卫氏回到德国后,在大学获得教职,并创办了研究中国文化的研究机构和发表中国研究成果的期刊,还出版了介绍中国国情的书籍,其中特意提到中国书法,并对中国书法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第三个阶段是二十世纪下半叶至今,是中国书法在德国的深耕时期。随着中德邦交的正常化以及中德文化交流的日益增长,德国涌现出了一批深谙中国文化的汉学家,如福赫伯、岑贝柯、卜松山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谢凯和雷德侯这一对师生。谢凯被喻为德国东亚艺术史的创始人,对中国书法独有的留白、运笔以及书法对于书者个性的塑造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解读,为德国民众打开了一扇欣赏中国书法艺术的新窗口。其学生雷德侯更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在很多方面超越了老师谢凯,成为东亚艺术史研究的集大成者,研究领域涉及中国的绘画、建筑、宗教、碑刻和书法等。在中国书法研究中,雷德侯打破了西人对中国书法刻板化的看法,认为中国书法可以很好地呈现出书者书写时真实的生命能量与情绪,具有极强的艺术和创造性。其最大的贡献在于其研究中国书法的方法,不仅仅执着于书法本体,更是从社会政治、文化等多元视角来研究书家与书法的关系,这对中国书法研究和传播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所以,笔者将在下文中对雷德侯的中国书法研究的经历及其方法和特色进行专门的论述,希望为中国书法研究与传播寻求到它山之石。

雷德侯东生平及其主要学习经历与研究发现

1942年7月雷德侯出生于德国工业城市慕尼黑的一个教师家庭。在他年幼的时候,汉学在德国是一冷门专业,并没有多少人有热情去关注和学习。

雷德侯对中国文化感兴趣,是和一段奇妙的经历分不开的。在德国科隆读中学时,雷德侯经常去科隆东亚艺术博物馆参观,并和馆长史拜斯先生逐渐熟络起来。史拜斯先生对馆藏的东方文物如数家珍,经常让年轻的雷德侯听得入迷。这样,高中时期的雷德侯逐渐痴迷上东亚艺术和历史,心中也产生了学习东亚艺术史的愿望。

青年的雷德侯的求学足迹遍布德国、法国、美国等国家的顶尖名校,尤其是美国普林斯顿和哈佛大学的求学经历对其特别重要。在他的学生年代,欧美大学汉学系专业并没有现在那么细分,而是把中国考古、艺术史融为一体,这样的学习经历为雷德侯后来用综合性的眼光来研究中国书法奠定了深厚的学术基础。

雷德侯对中国古代建筑史抱有浓厚的兴趣。因为曾经系统学习过欧洲的建筑艺术史,所以雷德侯能够用犀利的比较视角来看待中国的建筑,这让他有很多有趣的发现,比如他发现欧洲建筑材料多是石材,而中国古代建筑更多用木料;中国建筑没有钉子,仅用卯榫,却坚韧稳固无比,承重能力还比欧洲的高出不少。雷德侯还对中国人习以为常的斗拱和梁柱感到特别的新奇。

雷德侯的研究并不拘泥于中国书法或绘画单一层面,而是涉及到青铜、建筑、瓷器等各方面,这是因为中国文化的每个方面都能激发出雷德侯的浓厚兴趣,更为重要的是雷德侯认为中国艺术各具特色,又是一个整体,具有很多共性。

2001年出版的《万物》是雷德侯集大成者的著作,作者从青铜器、文字、绘画、建筑、瓷器、漆器、丝绸等各方面,以探讨中国艺术中的模件化和规模化生产。

雷德侯对中国艺术品模件化生产的这一重要发现,是和他一系列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分不开的。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他曾有机会在法国巴黎的赛努奇博物馆跟随瓦迪姆.叶利塞耶夫先生学习,那里有非常丰富的中国和其他东亚文物收藏。叶利塞耶夫先生当时正在研究中国古代青铜器,发现青铜器上错综复杂的纹饰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母题,甚至进一步发现中国艺术创造品中,总有一些基本元素先固定下来,再加入的一些新的元素就可以组合出一个新的艺术品。这个发现让年青的雷德侯眼前一亮。

后来雷德侯有机会到中国进行实地考察,并且在中国其他的艺术领域里有陆续的类似发现。比如,他曾经到西安考察秦始皇的兵马俑,发现数量庞大的兵马俑也是两千多年中国古人应用模件规模化生产出来的。兵马俑的主体部分大致相似,这可以让制作快速和规模化,面部表情和姿态方面细微的差别又让兵马俑各具特色,可以说兵马俑是规模化和个性化的完美结合。

雷德侯还在瓷都江西景德镇发现了模件规模化生产的踪影。景德镇之所以被称为瓷都,是因为它那惊人的生产能力。早在明代的万历年间,官方定制的瓷器生产量就高达17万件。今天景德镇的瓷器生产量更是以百万为计算单位。这么大的量是怎么生产出来的?雷德侯观察到,这也和模件化生产有关。比如,景德镇生产一种蟋蟀花纹的杯子,画工并不是一个一个用手工在杯子上画蟋蟀,而是手里拿着一个刻着蟋蟀轮廓的模具,把模具按在杯子的胚胎上,留下蟋蟀的基本轮廓,然后画工用手中的笔快速点染蟋蟀身体的细微部分,让每个蟋蟀看上去大致相似,又各有特点。

雷德侯中国书法研究的方法与特色

雷德侯在中国青铜器、书法、绘画等门类中,特别钟情于中国书法,是因为书法不受阶层的限制,几乎人人可以习得,不像其他的艺术的创造者和收藏者都局限在一定的阶层范围。

对中国艺术领域内模件化生产模式的洞察,给雷德侯带来了很高的学术声誉。但是,真正触动雷德侯心的是那些极具个性化的艺术,比如书法艺术。书法作品的完成极度依赖个人的创造性,好的书法作品往往会打上个人的印记。

雷德侯对唐代僧人怀素的《自叙帖》情有独钟,在雷德侯看来怀素在初下笔时,自己都不能判断作品最后会写成什么样子,因为这里也很多即兴发挥且不可把控的成分。怀素在创作的过程中,就如舞者随着音乐在自由舞蹈,笔锋与字形不停地随着自己的心情变换,一气呵成,落笔时有种自然天成的感觉。书法审美最重要的特质是要体现书者的独特个性和书法创造时书者的心境,这才是书法独有的魅力,书法由此脱离了模件化体系。这也是中国艺术理论审美价值的核心。

雷德侯对中国书法研究的基础是在德国海德堡大学读博士期间奠定的,当时他师承东亚艺术史系主任谢凯教授。在老师的指导下系统性地学习书法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雷德侯的博士论文是研究清代的篆书,除了分析篆书作品外,他更注重研究书法派别和师承等带有时间连贯性的问题。

这种上下贯通的研究方法被雷德侯应用到他对米芾书法的研究当中,由于视角和方法的独特性,他的研究新见迭出。

《米芾与中国书法的古典传统》是雷德侯多年来对中国书法研究的心血成果。雷德侯的这一研究的特别之处在于,他并没有和一般的研究者一样把注意力放在对米芾与同时代的书法家进行横向的比较,他更注重从纵向的时间来分析米芾的长远影响。他发现米芾不仅是书法家,也是重要的书法鉴赏家,而且他的鉴赏标准对后世影响深远。

在对米芾书法的研究中,中国一些学者可能更偏重对于米芾自己所书写的书法作品的本体分析,而雷德侯则更着重研究他的书法理念和他所生活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之间的关系。这种考察书法本体之外的社会性因素的视角是中国书法研究学者们所缺乏的。

雷德侯研究方法对中国书法研究的启示

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雷德侯在中国艺术史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多的成绩,2002年获得了列文森图书奖,2005年获得分量极重的巴赞奖。雷德侯几十年来在德国海德堡大学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弟子,让海德堡大学成为世界知名的东亚艺术史研究重镇。

通过简要梳理雷德侯的求学和研究经历,我们可以看到雷德侯在中国书法研究方面可以给我们很多的启示:

一综合研究的方法。雷德侯在很多的谈话和文章中一再强调中国艺术史研究,包括中国书法研究不能仅仅着眼于某一个点,而应该进行综合立体的研究。这和雷德侯早年学习时就广泛涉猎艺术史的各个领域有直接的关系。早年的学习经历让他很年轻的时候就领悟到不同艺术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所以,其名著《万物》对中艺术史各个领域进行了综合比较研究,而不像中国的学者通常更多是重点研究某一领域,如书画研究,或青铜考古、或丝绸研究等等。雷德侯也将中国的文字研究也纳入研究范围中,并成为研究中国艺术史的一个重要的出发点。雷德侯这种从不同的背景、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看待历史,提出疑问,寻求研究的独到之处的方法值得中国学者借鉴。

二比较的方法。雷德侯在学习中国艺术史的同时,也系统性地学习过欧洲艺术史。所以,他在做中国研究时,会很自然地带入比较的视野,这样非常有助他得到新颖的研究发现。比如,他就发现欧洲书写的美比较确定和简单,不太强调书者自由的个性发挥。而中国书法则非常在乎展示出书写者的个性。

三循其本、上下贯通的研究方法。雷德侯有比较强的、从线性时间梳理中国汉字和书法变迁的研究观念。他不仅和一般中国学者一样分析汉字的笔画顺序、间架结构、组合规律等,更是追本溯源,追问汉字造字和使用的目的,从而提出了长期以来学者们不曾留意的问题:中国先人何以用简单的笔画组合出几万个汉字?中国书法有非常漫长的历史,但是雷德侯采用“循其本”的研究方法,考察书法风格流派与传承,发现一些书法风格历经千年而具有不同寻常的连贯性,这一发现令人耳目一新。追寻事物的起源和来龙去脉是一个非常容易发现学术问题的方法。

猜你喜欢

雷德艺术史书法
艺术史研究的锚点与视角
——《艺术史导论》评介
书法
《近代艺术史研究资料续编》评介
书法欣赏
书法
毛扎扎艺术史
哈雷德没有出声
狮子与西方艺术史 下
哈雷德没有出声
书法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