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绢花艺术在东北秧歌表演中的重要性分析
2021-12-01平原王海楠
平原 王海楠
作为汉族民间舞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秧歌的手绢花是极为典型的代表性道具,通过使用手绢花,能够借助其独特的表演功能抒发秧歌表演中人物的情感和性能,这对增强东北秧歌艺术观赏性、提升表演空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东北秧歌表演中的手绢花基础艺术
(一)顶绢艺术
目前,顶绢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单指顶绢,二是五指顶绢。单指顶绢这一手绢花艺术主要是使用手指将手绢的一边挑住,其余手指握绢,做“反片花”将手绢转平,再从头前向上抛出,之后使用食指以顶住的方式接住手绢,且将食指落在手绢中心,紧接着,随着手绢旋转方向从外向里转为单指顶绢[1]。五指顶绢拇指在上,其余手指托住手绢,同样是做着“反片花”将手绢刷平,之后将其抛在空中,在手绢降落至头前时,使用五指屈伸和手腕的力量,以顺着手绢旋转方向的方向,将手绢弹到空中,通过重复动作能够做到将手绢反复弹出,进而呈现五指顶绢的手绢花艺术。单指顶绢可配合小碎步等,五指顶绢可配上十字步等。
(二)片花艺术
片花艺术是东北秧歌手绢花艺术中十分常见的艺术之一,主要是让手绢以圆形的状态匀速运动,该艺术经不断发展,目前,分为三种,分别为里片花、外片花和立片花。在做里片花时,双手应将手绢全把握住,通过手腕主动发力让手绢朝身体内侧由外向里舞动,将手绢花完全展开,使其能够在手心形成圆形平面,之后对片花进行舞动。在舞动过程中,小臂要微微抬起,让里片花能够顺利从小臂下掏出,从而紧接着做下一个里片花,通过手腕持续发力、反复操作,形成连续里片花,这一系列动作就是里片花艺术。而外片花艺术与里片花相同,仅是方向相反,即双手全把握住手绢,小臂微微抬起,将手绢朝向身体外侧由里向外绕动,之后在手背展开手绢,减少手腕发力,从而形成外片花。在做立片花时,主要是改变手绢状态,即在里片花和外片花工作的基础上,将手绢的平圆状态改为立圆状态,通过流畅衔接里片花和外片花,手绢花在手中形成8 字立圆状态。
(三)交替花艺术
交替花艺术以里挽花艺术为基础,通过配合上身的左右动律完成,目前,交替花艺术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小交替花艺术,另一种是大交替花艺术。在做小交替花艺术时,主要让手臂在身体斜下方快速做里挽花动作,之后将手肘弯曲,弯曲过程中,让手朝向身体后方,将手绢花收到胯旁,并是手臂相同边的胯旁,随后,另一只手臂以拎着手绢花的状态自然伸直打开,并顺着身体落下,以自然悠起落下的状态完成动作。在做大交替花艺术时,将两只手臂伸长,其中,一只手臂一边做里挽花一边移动至身前,另一只手臂以手拎手绢花的形式自然打开在身侧,双臂同时起伏让两个手臂交替动作,并配合身体的左右扭动,进而完成大交替花艺术。
二、分析东北秧歌表演中手绢花艺术的重要作用
(一)塑造东北秧歌人物的形象特征
东北秧歌表演作为东北地区代表性舞蹈之一,在其不断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的表演节目和种类繁多的手绢花艺术,通过根据东北秧歌舞蹈作品人物形象合理选择手绢花艺术,能够配合舞蹈作品中的其他元素将人物形象完美塑造出来,呈现给观众。以手绢花艺术中的“小燕展翅花”为例,舞蹈表演演员双手在迅速做里挽花的同时,配合脚下踢步,能够呈现出人物逗趣、欢乐的情绪,实现人物形象特征的快速塑造。或是“盖分花”,该手绢花艺术主要表现人物的内敛害羞;“下甩花”艺术则是表达人物泼辣开朗的形象;“小交替花”艺术能够表现人物的俏皮与灵活;“缠头花”艺术则展示人物的顽皮与诙谐。由此可见,通过在东北秧歌表演中运用手绢花艺术,对塑造人物形象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丰富东北秧歌表演情感
由于手绢花艺术主要由舞蹈演员的手部动作实现,通过摆出各种姿态,例如,高亢热情的里外缠花和左右旋花、优美的双臂花、舒展的大交替花和蚌壳花以及激昂雄伟的碎绕花和上捅花等,均承载着丰富的情感,为此,手绢花艺术还能够丰富东北秧歌表演的情感。不仅如此,手绢花艺术还能够与东北秧歌表演的伴奏旋律相配合,进一步抒发舞蹈作品的情感。以片花为例,若是东北秧歌表演的节奏音律较为舒缓,那么,该手绢花艺术主要表达的是优雅、浪漫的情感;若是东北秧歌表演的节奏音律较为快速,那么,该手绢花艺术主要表达的是欢乐、热闹的情感。因此,在不同的音乐旋律下,手绢花艺术表达的情感存在差异,但不可否认的是,手绢花艺术对东北秧歌表演情感的丰富作用从未消失。以《东北那旮旯》的慢板为例,舞蹈演员在该音乐节奏下,主要表现柔和抒情、优美浪漫的情感,随着音乐节奏的不断加快,逐渐进入快板后,舞蹈演员开始使用碎绕花加快舞蹈节奏,不同多次、连续使用,让舞蹈情感逐渐由原本优美浪漫、柔和抒情转变为欢快。最后,舞蹈演员通过做出快速舞动的外片花和里片花艺术,同时,配合快节奏的步伐,从而将作品氛围营造为喜庆、欢快,提升东北秧歌表演情感,让受众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该舞蹈作品高亢红火、热闹喜庆的情感[2]。因此,手绢花艺术的使用对丰富东北秧歌表演情感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三)增强舞台展现力和色彩性
在东北秧歌表演中,许多人对手绢花颜色的概念往往是红色和绿色,但实际上,手绢花有白色、黄色、蓝色等多种颜色,通过在东北秧歌表演中,使用不同颜色的手绢花和手绢花艺术,能够有效增强东北秧歌表演的表现力和舞台的色彩性。以《绢花》这一舞蹈作品为例,舞蹈演员在台上拢共使用了四种颜色的手绢花,分别为黄色、蓝色、红色以及绿色,在手绢花艺术本就灵活、多变的前提下,多种颜色手绢花的舞动变换进一步给受众一种目不暇接的观看体验,并营造出色彩缤纷的美丽场景。舞蹈演员在表演《绢花》这一作品时,使用了大量的手绢花艺术,有底挂、立挂出手、顶挂、穿脖等,尤其是在该舞蹈作品的第二段,手绢花艺术成为舞蹈演员的主要动作。开始时,手绢从舞台的一侧飞出由一个舞蹈演员接住,之后三个舞蹈演员以手绢这一道具为中心进行三人舞蹈,主要使用的手绢花艺术为底挂艺术。在《绢花》这一舞蹈作品的最后一段,所有舞蹈演员在舞台上,通过滚地抛绢的方式,让多个颜色的手绢铺满舞台,之后使用立挂艺术让所有手绢转动起来,最后将所有手绢抛向舞台上方,以满天飞舞的方式营造色彩缤纷的画面,从而给人较为强烈的视觉冲击。由《绢花》这一东北秧歌表演作品来看,通过使用手绢花艺术,并配合多个颜色的手绢,能够充分展示手绢这一道具以及东北秧歌表演的魅力,增强舞台色彩性和表现力,丰富作品、舞台颜色,从而给观众带来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视觉体验。由此可见,手绢花艺术对增强东北秧歌表演的色彩性和舞台的表现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四)拓展东北秧歌表演空间
舞蹈演员在使用手绢花艺术时,身体线条会得到舒展和延伸,而这会对舞台的表演空间起到拓展作用。以东北秧歌表演《人龙舞》这一作品为例,舞蹈演员通过使用手绢做单指顶绢动作,并进行上下起伏,能够很好地表达出海水波动的感觉,之后使用立花连转艺术,则表现出海水汹涌的状态。其他道具无法将大海状态生动地呈现在舞台上,而手绢花艺术的使用能够营造大海恢宏的场景,并配合流畅的人体线条,能够使观众眼前一亮,直接打破舞台空间的局限性,实现东北秧歌表演空间的有效拓展;或是在《嬉雪》这一作品中,舞蹈演员通过使用转花艺术和大出手艺术,将女孩儿们打雪仗、嬉戏玩闹的生活场景直接搬到舞台上,从而进一步扩展舞台表演空间。
虽然舞蹈演员在表演过程中肢体无法避免的存在局限性,但通过手绢花艺术的运用,能够很好地弥补该局限性,尤其是大出手这一手绢花艺术,能够很好地比喻飞舞的蝴蝶、天上的风筝以及地上的鲜花等,对丰富舞台场景、拓展舞台表演空间具有极强现实意义。为此,手绢花艺术的运用,能够实现东北秧歌表演空间的延伸和拓展放大,提高表演效果。
三、探讨东北秧歌表演中手绢花艺术的运用
手绢作为东北秧歌表演的重要道具,在表演中运用手绢花艺术时,应注重对艺术的传承,将其承载着的东北秧歌的文化特色原汁原味的表现出来,从而保证手绢花艺术运用的合理性。具体运用方法如下:
第一,基于传承运用手绢花艺术。无论是手绢花还是东北秧歌表演,均起于民间,逐渐变为舞蹈品种和道具后,最后才呈现在舞台,为此,在使用手绢花艺术时,舞蹈演员应把握东北秧歌和手绢花艺术的情感表达和原有涵义。舞蹈演员应高度重视手绢花这一道具,根据具体的作品风格选择手绢花艺术,将其原本特点原原本本地体现出来,从而实现民族民间东北秧歌舞蹈的文化传承,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第二,立足于手绢花艺术表现力,根据群众秧歌特征运用手绢花艺术。舞蹈演员应对东北群众的日常生活进行观察,认识群众秧歌特征,将其融入手绢花艺术中,从而切实表达东北秧歌表演的思想感情,充分发挥出手绢花艺术的重要作用。
四、结论
综上所述,手绢花艺术对东北秧歌表演风格、情感表达以及整体效果呈现质量具有极强现实意义。因此,舞蹈演员应认识到手绢花艺术在东北秧歌表演中的重要性,并不断挖掘群众秧歌特点,从而丰富手绢花艺术的同时,推动东北秧歌表演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