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理剑川白族布扎的工艺特色分析

2021-12-01杨智瑾黄鹏川

艺术品鉴 2021年30期
关键词:剑川白族题材

杨智瑾 黄鹏川

一、剑川白族布扎的题材与功能分类

白族的传统信仰复杂多样,融合了汉文化的因素又兼具自身的文化特点。布扎的传统功能是在端午节佩戴,用来除秽,寓意纳福吉祥。从创作题材上看,不仅有中华传统思想中修身齐家教化的浸润,还有八卦、八宝、蕉叶等形象以及莲花、观音等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其中动物类题材是剑川布扎中的大类,除了汉文化中的十二生肖、狮、鹿、鱼等形象,还有具有民族化特色的金鸡、瓦猫、马帮、乌鸦等形象。根据祈福纳吉、教育引导的图像功能,剑川白族布扎在表现上关注题材象征性的表达和故事性的陈述,如羔羊跪乳、乌鸦反哺、青龙抱柱、金鸡报晓等。其题材多样性体现在种类众多,又有文化语义的多重性,同时兼容并蓄,吸纳地域性和民族文化的特点。

剑川布扎的产品品类主要有儿童挂饰、鞋帽和陈设用品。儿童挂饰又被称为“猴子串”,传统题材有瓜子、八卦、绣球、童子、佛手、猴子、老虎和鱼,在剑川当地也称为老八样,发展到如今又囊括了十二生肖等。在剑川,新生儿出生或端午都要为孩子增添新的挂饰,到了十二三岁,大部分孩童都会收集到十多个不同题材的挂饰串在一起,既是玩具,又是祈福的祥瑞之物。

儿童鞋帽样式主要为十二生肖童鞋。根据动物造型不同而调整样式,平面化或立体化的风格主要取决于设计元素审美性与鞋功能性的结合。如虎头和蝴蝶造型是鞋样设计的一部分,用刺绣、布塑形体现立体感。公鸡、龙、猴子等造型身体是平面的,跟随鞋身的两个样片进行图案化的表现,在前鞋面衍缝时再把头部进行立体化处理,既突出了头部形象,也不影响舒适性。猪、牛形象的鞋则根据鞋本身的结构特点,在鞋头做出嘴巴造型,美观可爱又挡泥护脚。另外,帽子造型也吸收了白族文化特征,有莲花帽、牌坊帽、狗头帽、宰相帽、格格帽等,还要缝制金银、玉石、珠宝等装饰物。

二、剑川白族布扎的审美特色

(一)装饰性与写实性并存的造型特点

剑川白族布扎的形象造型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在前人的布扎形象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继承和沿袭传统工艺的剪样与制作方法。几乎每一种具体形象造型都有不同的表现手法。如猴子献桃,造型上更关注动态的把握。在形象上对猴子进行拟人化的处理,表现对象的灵动特征。而老虎形象的头部被夸大,体现出威严、勇猛的形象效果。为表现细节,即使是很小的作品也要在脸部刻画出虎牙造型。二是源于布扎传承人的自我创作。如赵怀珠很关注自我生活体验和观察,作品《茶马古道上的马帮》的形象创造来源于她年轻时观察到路过自家门口的藏族马帮,过去的记忆被她活化为惟妙惟肖的布扎,马背上驮的盐、茶等货物也颇有地域特色。后起之秀张四代拓展了布扎的功能性,把荷叶题材做成收纳盘,或以黑陶瓦猫作为新题材。从造型创作来看,剑川布扎是布扎艺人们群体智慧的结晶,是世代相传而提炼出来的文化形象。形象创造基于不同的布扎传承人的理解创造,反映出多元文化价值和生生不息的创新价值。形象表现既有来自于真实生活的写实表现,又有文化意义的色彩——高度概括性的具象描写和装饰性处理。作品形象逼真、做工精细,比例结构准确,同时,又具有文化象征性和装饰效果。

(二)立体化与场景性的呈现方法

形象造型上,剑川布扎呈现出立体化效果,用布艺雕塑的方法进行形象提取。牛、羊、狗等家畜形象都来自于生活中的细致观察。比如,牛的结构、肌肉骨骼的表现也在作品中被强调。写实性的表现是剑川白族布扎不同于其他兄弟民族布扎的表现特性。而现代剑川布扎的形象表现脱离了功能性的约束,开始向艺术陈设品转型,由写实性向场景性的转换也是大型作品的重要表现方式,对整个场景的描绘和取景方式使得它不拘于平面的体现。如赵怀珠作品《渔樵耕读》不仅塑造出人物主体,对山、水、树木等环境都用不同材质给予立体化呈现,有鲜明的场景感。写实性的具象描绘使得布扎形象充满了灵动和不断创作的源泉,表现周围的生活现状。地方历史、风景、人物风情、生活观念、美好愿景等都可以用场景性进行描述。

(三)随类赋彩的色彩体系

色彩上,剑川布扎以色彩鲜亮的纯色系为主。但用色的方法主要是根据不同形象寓意进行象征性的配色,如鸡形象以红色系为主,寓意吉祥;龙形象有金龙、青龙。其中金龙是富贵华丽的象征,而青龙是道家文化中的保护神,中国古代星象学中的四灵形象之一。在白族地区,也把青龙、白虎看成是左右护卫神,为辟邪之物。布扎在色彩上应用上,一方面遵循传统文化中象征意义;一方面又以现实形象为依据,比如牛、羊的色彩大多是黄、白、黑、灰,在创作中体现真实和再现。除了以上配色原则,艺人也会根据碎布头原材料进行任意搭配,这种随类赋彩的用色方法使剑川布扎呈现出质朴天真的审美感受。

三、剑川白族布扎的工艺特色

(一)材有美—剑川布扎的特色材料

传统上剑川布扎的原材料大多是做完衣饰后的边角废料,或是茶余饭后妇女们相互分享的“百家布”,所以,颜色品类丰富。在创作过程中也会根据不同材料进行设计制作。但总体而言主要使用棉布、绸布和绒布。白坯棉布主要用作布壳,质地结实牢固。布扎立体、硬挺的造型感主要源于布壳的制作。制作布扎前,棉布布衬要提前备好,用糨糊粘合至少两层以上,熨斗烫平直到硬挺平滑。绸布和绒布是制作剑川布扎外表的两种主要材料,绸布具有光泽感,色彩鲜亮,有少许弹性,做出来的布扎平整光滑,质感细腻。绒布比较厚实,可以表现动物的皮毛质感,适合做动物类题材的作品。总之布料的选择是多样化的,根据表现对象的特征和创作者的审美观点的不同而有不同面貌。

剑川布扎来源于端午节的香囊,有避瘟防疫、清香驱虫的功能。填充物主要是艾草,有祛湿、散寒、消炎、抗过敏的作用。另外也会加入如青蒿、紫苏、香菇、苍术、香附、白芷、辛夷等天然香料。这些成分磨成粉后和艾草一起填充到布扎里面再进行缝合。这样的布扎作品不仅在外形上硬挺立体,而且香味持久,具有一定的药用功能。香料的使用和研究可以使剑川布扎进一步提升功能性。从香料研究出发进行产品开发,也是剑川布扎品类设计的可能性途径。

(二)工有巧—剑川布扎的工艺技法与流程

剑川布扎的主要工艺流程:画样—剪样—贴布—缝制—填塞香料—缝合—装饰。根据不同物象,工艺流程会有差异。例如,制作猪形象布扎的过程中,作者关注形象本身的写实性。从画样开始,其头、颈、腰、背、腹的曲线需要符合真实写照又要具有猪形象饱满圆润的寓意特征。剪样是在布壳基础上完成的,一般来说剪样要比布壳样片大6mm 左右。猪形象布扎的身体部分被划分为三个样片,分别是两个侧面身体和底部。此外头顶、耳朵、鼻子、尾巴等局部也需要单独剪样,并注意立体感呈现。第三步是贴布,把准备好的绒布和绸布涂上糨糊与布壳粘合,并用熨斗烫平整。接下来是缝制,从猪鼻子处沿底部进行缝合,先把四肢缝好,并且在缝合时一边填塞艾叶,尽量塞紧让四肢变得硬挺,成为整个身体的支撑。做好整体造型后,头、鼻、耳朵、尾巴都需要单独做出造型并和身体连接。最后用米珠和绣线完成眼睛和眉毛的装饰。另外工艺中使用了多种方法对其进行装饰,比如,在鱼、龙的形象设计中用金银纸叠出棱角,表现鳞片的质感。

四、剑川白族布扎的创作方式

布扎形象的塑造是剑川女性群体实践创作的反映。其传统传承方式主要是纵向传承,即家庭式的耳濡目染,口传心授,言传身教。如已故著名布扎传承人张德和与她的孙女鲁授楣、鲁授娟。笔者在对二鲁的采访中,得知她们非常重视布样的传承关系,老一辈传下来的布样一直精心保留,作为自己缝制布扎时的参考。传承的布样和作品成为三代人之间的文化标志。另外,族群共同体的横向传承(同一地域的白族女性群体)也是布扎的主要传承方式。例如,在工艺制作环节上,制作者经常会共用剪样,并相互交流学习和分享。缝布扎已成为剑川白族妇女维系亲情、友谊的重要方式,是一项社交传统。群体式的创作过程使得剑川布扎在工艺流程和审美上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点。白族妇女将对民族文化符号的理解刻印在布扎作品中,是民族文化的显性载体,是群体创作的投射。

另外,创作的主体内涵是“姑娘为情人制作,妻子为丈夫制作,母亲为儿子制作”。大理剑川布扎也体现了女性在社会族群、家庭观念、情感需要等各方面的内容。

从个人创作来看,布扎的审美观念、形象体系、题材范围,也随着不同艺人的理解出现差异化特征。如赵怀珠更关注传统文化在布扎中的显现。在创作时融入自己对于形象、色彩体系的理解;张四代时常创新和发展剑川布扎的功能性和地域性题材;而刘丽湖从商业化发展的角度对布扎工艺和形象进行改变;鲁授楣希望秉承传统布扎工艺方法和形象,保持原真性。从不同传承人对于布扎的理解和情感认知,也看到剑川女性在时代更迭中表现出的多元价值取向,体现了她们的社会观念和创造文化的能力,是表达自身情感需要和价值的重要载体,也是文化多样的产物。

总体而言,剑川布扎的审美品评体现在形象表达、题材类型、创作目的等方面。在形象上更注重真实感的表达,比例的均衡、随类赋彩的色彩观念、温润细腻的质感表现都是重要的品评标准。从题材上看,布扎呈现的是万物有灵的生命关照,人与自然的和谐是贯穿布扎创作最重要的母题。从创作目的上看,剑川布扎承载着寓教于乐、教育引导的功能,在物象中传达的是善的观念,布扎表现的正是对族群、家庭的美好祝愿。

猜你喜欢

剑川白族题材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千年繁华后的平淡剑川弥井村
中国白族文化的海外展演与传播研究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云南省鹤庆县白族本主庙及演剧活动考论
中国云南大理白族女子头饰文化研究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剑川木雕千年绝技·律动时空
part04 剑川木雕的独特之处
历史题材电视栏目中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