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快乐教学成就数学课堂精彩
2021-12-01江苏省徐州市桃园路小学
江苏省徐州市桃园路小学 程 洁
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指导理念。在此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采取多种途径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情感,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下面以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实践为例,谈谈在实际落实小学数学快乐教学实践的几点思考。
一、开展快乐教学的意义
1.调动内在学习动力
让小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激发其学习潜能,是实施快乐教学的主旨。实践证明,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从其学习兴致出发积极开展情境教学,组织游戏、竞赛、探究等活动,能激活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调动其内在学习动力,在思想上、行为上积极发挥其学习主体潜能。
如学习“数一数”时,在教学之初,为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以儿歌《拍手歌》来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边唱边做律动表演。这样既创设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致;接着以“游乐园”的活动形式,启迪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情境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分析,介绍看到的物体及数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他们介绍了气球、蝴蝶、秋千、滑梯……此时,给予学生鼓励性的点评,适时提出:能数一数图中每一样物体的数量吗?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从物体的多个角度出发进行数数,为后面的分类、一一对应数学思维方法的学习奠定基础。
2.增强学习情感体验
小学生活泼、爱动、自制力较差,而快乐教学的实施就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和灵动丰富的教学活动中,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趣味化、具体化,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体验。
学习“数一数”时,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介绍了用手指指着数、用物品指着数等既快又准的方法,从中明确数数的原则:按照一定的顺序,从左往右,或从上往下,不可以重复,也不能漏数。在学习用圆点计数时,为了检验学生的智慧,教师进行现场考评:先展示1~3 幅图示,从中分析滑梯的数量(1)、秋千的数量(2)、木马的数量(3)能否与相应的圆点相对应。学生配合得相当默契,从中得出结论:物体有几个就用几个圆点表示,以此类推,完成下面几幅图示。这样,让学生将数学的学习与生活相联系,能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
3.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快乐教学的实施就是遵循学生的天性,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身心放松,进而体验学习的欢愉之情。学生思维活跃,乐于、善于学习新知、研讨新知,在研讨中不断发现新知,从中训练、提升了数学学习素养。
如引导学生观看教材中的4~6 幅图示时,为了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可以让学生数一数并自己动手画一画:根据图中物体的数量来画一画小圆点。学生先识别图中的物体名称,飞机、蝴蝶、小鸟,然后开展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画得既准确又快。学生积极思考,快速在方框内画上相应的圆点,开展小组互评;接着展示7~10 幅图示,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这里的7 个圆点,表示图中的哪些物体?8 个圆点呢?气球如何用圆点表示?10 个圆点呢?让学生开展探讨、分析,分析这四幅图并进行一一对应的解读,学生的思维素养及乐学、善学素养得以提升。
二、开展快乐教学的策略
1.营造快乐的教学氛围
快乐教学的实施首先应从教学氛围的营造入手。教师尊重、理解、关爱学生,营造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结合教材内容及学生认知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激励性评价等,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体验、探索,在快乐中体验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快乐。
在学习“认识11~20 各数”之前,学生已认识了1~10 各数,所以在教学伊始,为了营造乐学的氛围,教师可以组织猜谜活动:“十个小伙伴,分成两个班,齐心又合力,做事不怕难。”学生兴致浓厚,竞相猜出是手指。接着,教师让学生数一数自己的手指头,自然引入新课——11~20 各数认识的学习。最初以思维启迪的方法来进行推理:古代人用石子表示捕获的猎物数量,如2 只用2 颗小石子,4 只用4颗小石子,当数量越来越多时,用一个大石头表示10 颗小石子,但是石头搬运不方便,于是利用轻便的小棒。在这样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积极体验学习中的愉悦之情,自然导出11~20 的数数、读数学习。
2.优化科学的教学内容
数学学科知识的呈现方式灵活多样,在开展快乐教学时,需要依据学生的实际认知,科学优化组合教材:对教材体系结构进行协调搭配,实现知识的有序状态,积极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情感和学习潜能,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实践中学习新知、探究新知、获取新知。
如关于“认识11~20 各数”的第一课时学习,教材中主要介绍了摆小棒、数字表示两种计数方法。在学习时,为了更形象地展示用数字表示的方便、简洁性,补充了用石头计数的方法;在认识10 的基础上,开展竞技游戏活动——看谁拿得快。第一轮:快速拿出10 根小棒,学生拿出1 捆,将其放入筐中,教师给予鼓励。第二轮:快速拿出12 根小棒,引导学生介绍12 根小棒的组成(1 捆加2 根)。接着组织“摆小棒”的游戏活动:在桌上任意摆出十几根小棒,提问学生11 根、13 根、19 根是如何摆出的,让学生探讨介绍其组成方法,从中体验“2 个十是20”的知识生成过程,很好地认识了11~20 这些新朋友。
3.开展灵动的教学活动
数学知识较为抽象,教师应以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理念为指导,不断研讨、实践新颖的教学方法,开展多种灵动、有实效的教学活动,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如情境、游戏、竞赛、接龙、儿歌、小组合作等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类型,让每一位学生乐于积极动口、动手、动脑,在活动体验中塑造、提升其数学素养。
如在学习“认识11~20 各数”的例3,即“数的组成、写数”时,首先以猜谜的形式引入数数宝贝——计数器,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接着以顺口溜的形式介绍计数器的数位原理,学生大声朗读,有意识地识记个位和十位的用处;之后在学生会运用小棒表示数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用计数器表示小棒的数量(11)。学生积极活动起来,小组内部的成员齐心协力,研讨1 捆小棒与十位上珠子的匹配关系,明确了1 捆小棒表示1 个十,即十位上的1 个珠子表示10,而个位上的1 个珠子就表示1,所以学生竞相在计数器上演示了11 的表示方法,以此类推学习了16、19 两数的组成及表示方法;最后引导学生体验了20 拨法的认识过程,从中训练、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应遵循学生的天性,积极关注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关注学生的积极学习情感,不断研讨丰富多样的快乐教学模式,让学生体验学习带来的愉悦之情,从而乐于学、善于学,成就数学课堂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