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9个平菇菌株综合性状的比较分析*

2021-12-01胡晓强赵建选靳荣线马玮超

中国食用菌 2021年11期
关键词:新科类群平菇

胡晓强,李 峰,赵建选,靳荣线,马玮超

(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Fr.)Kummer]适应性强、生长旺盛,栽培、管理相对容易,出菇快、产量高、营养价值高,是世界上主要栽培食用菌之一,也是我国各地广泛栽培的菌类之一。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2017年),国内平菇2016年总产量约600万吨,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河南省是全国平菇重点产区,年产量约100万吨,栽培面积分布全省[1]。不同地区气候环境和栽培工艺的不同,同一品种会有不同的出菇表现,因此在规模化生产前应做适应性驯化。楚晓真等[2]对河南地区的12个平菇菌株进行了比较试验,筛选出2个在产量、抗病性、菇色、菇形等方面表现良好的菌株。刘芹等[3]在河南23个常规栽培品种中,筛选出7个品质优良的品种。河南平菇栽培面积大,主要分为熟料、发酵半熟料、发酵料3种栽培模式,为筛选适宜本地发酵料模式生产使用的平菇菌株,对收集、引进的29个平菇菌株进行了品种比较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菌株

供试平菇菌株共29个,菌株信息详见表1。

表1 供试平菇菌株Tab.1 The tested strains of Pleurotus ostreatus

1.1.2 供试培养基

CPDA培养基: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琼脂 20 g、KH2PO42 g、MgSO40.5 g,水 1 000 mL,pH自然。

液体培养基:马铃薯 200 g、葡萄糖 20 g、KH2PO42 g、MgSO40.5 g,水1 000 mL,pH自然。

原种培养基:麦粒78%、棉籽壳20%、石膏2%。

栽培种培养基:棉籽壳70%、玉米芯28%、石灰2%,含水量65%。

发酵料培养基:玉米芯92.5%、尿素1.5%、磷肥3%、石灰3%,含水量65%~70%。

1.1.3 主要试剂与仪器

三羟甲基甲烷 (C4H11NO3,Tris)、N,N,N’,N’-乙二胺(C6H16N2,TEMED)、丙烯酰胺 (C3H5NO,Acr)、甲叉双丙烯酰胺(C7H10N2O2,Bis)、甘氨酸(C2H5NO2)、过硫酸铵、核黄素、甘氨酸(C2H5NO2)、乙酸-1-萘酯(C12H10O2)、乙酸-2-萘酯(C12H10O2)、固蓝RR盐(C15H14ClN3O3,1/2 ZnCl2)等,均为分析纯,阿拉丁试剂(上海)有限公司。

DYCZ-24B型电泳仪,北京市六一仪器厂。

1.2 试验方法

1.2.1 酯酶同工酶法鉴定菌株

同工酶是蛋白质的一种特殊类型,是指来源相同,催化性质相同而酶蛋白的分子结构及理化性质不同,分别由不同等位基因或不同基因位点编码的蛋白质,具有组织、发育阶段及物种的特异性。作为一种遗传标记,同工酶已被广泛应用于动植物的遗传分析、生理生化研究,并且作为分类的重要指标广泛应用于真菌的分类鉴定中。参照农业行业标准NY/T 1097-2006食用菌菌种真实性鉴定 酯酶同工酶电泳法[4]的方法进行试验。供试菌株经试管活化后,接种于液体培养基,25℃恒温静止培养7 d。用滤纸过滤菌丝体,放入预冷的研钵中,冰浴条件下研磨至粉末状,然后转移至1.5 mL离心管中,加入Tris-HCl提取液,混匀,于4℃、10 000 r·min-1条件下离心10 min。取上清液,与40%蔗糖溶液和溴酚蓝指示剂以5∶1∶1的比例混合,即为电泳样品。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胶浓度7%,浓缩胶浓度2.5%,上样量20 μL,在室温条件下稳流电泳。采用固蓝RR盐、乙酸-ɑ萘酯、乙酸-β萘酯染色过夜,7%醋酸溶液漂洗、固定凝胶,胶片成像仪下拍照。

1.2.2 栽培试验

按照技术规程,依次制备原种、栽培种,采用玉米芯发酵料栽培方式[5]栽培,发酵料培养基按照配方堆置,料温达到60℃以后每2天翻堆1次,发酵10 d。采用26 cm×55 cm×0.015 cm规格塑料袋制袋,每袋平均装干料1.5 kg。播种时共播4层菌种,每层使用菌种量15%,室温发菌,适时采收。每个菌株栽培15袋,按照每个菌株出菇比例达到60%时统计子实体菌盖颜色、菌柄质地、菌褶颜色、菌褶密度,记录各菌株满袋时间、产量等指标。

菌褶密度(D)计算公式为:

式中:X表示统计的菌褶数(条);C表示统计的菌褶长度(cm)。

生物学效率(E,%)计算公式为:

式中:M表示子实体鲜重(kg);m表示培养料干重(kg)。

2 结果与分析

2.1 平菇不同菌株间酯酶同工酶分析

不同平菇菌株酯酶同工酶酶谱见图1。

图1 部分平菇菌株酯酶同工酶图谱Fig.1 Esterase isozyme zymogram for a parts of Pleurotus ostreatus

如图1所示,平菇的酶带较多,数量在3条~9条不等,共检测到13条迁移速度不同的酶带,根据酯酶同工酶条带的有无,按照有条带记为1,无条带记为0进行统计,采用相似系数法进行聚类分析,得到树状图,见图2。

图2 供试平菇菌株酯酶同工酶聚类分析树状图Fig.2 Dendrogram of esterase isozyme cluster analysis for Pleurotus ostreatus strains

由图2可以看出,当相似系数为0.65时,可以把29个平菇菌株分为4个类群。第一类群包括:野生1、野生4、PH5、PH2、豫三05、106-2共6个菌株;第二类群包括:野生2、野生3共2个菌株;第三类群包括:PH4、PH8、PH14、新科108、Pl46、650、8129、18003、新科 106、107-2、17004、615、8105、Pl54、黑平 2号、新831、雪F2、2106、99共19个菌株;第四类群包括:新科102、原生2号共2个菌株。其中第一类群、第二类群与第三类群、第四类群相似系数为0.51,第一类群与第二类群相似系数为0.53,第三类群与第四类群相似系数为0.61,29个平菇菌株的酯酶多态性较高,种质资源较为丰富。

2.2 栽培试验

不同平菇菌株栽培试验结果见表2。

表2 供试平菇菌株农艺性状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the agronomic characters of Pleurotus ostreatus strains

如表 2所示,菌株2106、650、180-2、8105、PH2、PH4、PH8、新科102这8个菌株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均为25 d满袋,野生4、PH5、豫三05这三个菌株菌丝生长速度较慢,大多数菌株菌丝满袋时间为26 d~30 d之间;供试菌株的子实体菌盖颜色分为灰白色、灰色、灰黑色至黑色;菌柄质地分为硬、中等程度硬和软;菌褶为白色和灰白色;菌褶密度差异较大,菌褶密度为13~21不等;前三茬生物学效率最高的菌株为2106,达82.9%,其次为新科108、650。通过对菌株满袋时间、子实体农艺性状、产量等一系列性状的比较,2106、新科108、650菌株综合性状较好,可作为本地秋冬季生产的优良平菇菌株。

3 讨论与结论

酯酶同工酶是从蛋白质水平反应生物的遗传变异,是一种主要的生化标记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食用菌的分类鉴定及种质资源评价等研究[6-9]。本研究对收集和保藏的29个主要平菇栽培菌株进行了酯酶同工酶分析,得到了29个平菇供试菌株的遗传相似系数和聚类分析树状图,初步鉴定了29个供试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29个平菇菌株的酯酶多态性较高,种质资源较为丰富,可作为遗传育种的备选材料。

豫北地区秋冬季发酵料栽培平菇,主要选用菌丝生长速度快、子实体菌盖颜色深、商品性状优的菌株作为生产用菌株。发酵料培养基为非纯培养培养基,菌丝生长速度快,生长优势强,一般抗杂性和栽培成功率较高;本地市场对菌盖颜色深、菌褶颜色白的菌株较为喜爱;菌褶密度与平菇商品的运输影响较大,一般认为菌褶密度较稀的菌株,在采摘及运输过程中,由于机械碰触,易造成菌褶破裂,影响商品性,菌褶密度大的菌株成为人为选择驯化的一个指标。综合29个平菇商品性状及产量,2106、新科108、650可作为本地秋冬季发酵料生产用的优良平菇菌株。

猜你喜欢

新科类群平菇
临清市平菇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平菇种植记
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及多样性
新科空调逆势增长200% 2019年销售目标200万套
薏苡种质资源ISSR分子标记筛选及亲缘关系分析
免耕玉米秸秆覆盖对大型土壤动物功能类群的影响
奥斯卡新科影后朱丽安·摩尔:爱,是朵不曾辜负的“勿忘我”
1990年代文学时尚:类群命名的无差别变换
江苏:平菇价格上涨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