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师与研究生党支部共建体系的分析

2021-12-01史硕博杨田田赵梓含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支部研究生

史硕博,赵 颖,杨田田,赵梓含

(北京化工大学北京软物质科学与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100029)

一、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由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的不断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所需大量的人才和智力支持,高校既面临着重大机遇,也伴随着诸多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曾表示:“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立德树人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实现这一使命,思想政治工作要随着社会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如何以合适的模式构建高校党支部成为高校育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

研究生是高校重点培养的高素质人才,是我们当前以及未来高素质人才的主要来源,也是高校青年党员的主要构成者。目前,我国高校中研究生主要以课题组为单位开展学习科研,课题组教师对研究生思想、素质、生活、学习等方方面面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和带领作用,承担着对研究生进行基本管理的责任。我党的一项重要传统即是“传帮带”,这有助于新生革命力量的快速发展。高校教师一般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理论以及实践水平。为充分发挥教工支部老党员的先锋模范和思想理论指导作用,可实行研究生支部与高校教师党支部共建,特别是同一课题组的教师与研究生党员成立共建支部。这种模式在给予师生更多交流的机会的同时,使教师参与到研究生的党建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之中,不仅丰富了党员思想教育的模式、创新了研究生支部建设的方式[1],还解决了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中存在的积极性差、模式单调等问题。教师、研究生党支部共建模式,对提高高校基层党支部的建设水平、提高党员的培养与管理质量、促进党的建设与学科建设的融合互动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许多高校推行的将高校教师党支部与研究生党支部共建的支部建设体系进行了探讨,并对共建机制进行探索和提出建议。

二、高校教师党支部、研究生党支部的特点分析

(一)高校教师党支部的特点

教师党支部主要是由教师与学校行政人员构成。一些教师不仅承担教课任务还担任课题组研究生导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以及科研水准。此外,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政治理论学习、思想道德社会认知等层面上拥有较为丰富的经验,肩负着引领学生树立正确意识形态的责任。[2]同时,高校教师拥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对事物有深刻独到的见解,是学生遇到困难时可以寻求帮助的对象,日常生活中深入学习的榜样,在工作及思想上皆具有对青年党员很强的引领作用。但是高校教师科研任务重,琐事繁忙,与学生接触机会不多,没有充分发挥其思想引领价值。

部分教师党员过于重视科研而非思政工作,在党支部的建设上缺乏热情,缺少时间投入,导致教师党支部的工作开展频率不高,党员积极性差、参与度低。活动形式多见于党支部书记讲话其他人听,内容空泛且形式主义,这种照搬老一套的流程的状况不利于发挥党员的作用,也没有起到思想建设的效果,浪费了教师支部的济济人才,亏空了基层党支部的力量。

(二)研究生党支部的特点

研究生党支部由博士与硕士研究生组成,这些是国家建设的青年力量与高素质人才后备军。作为高知识人才,党性以及思想道德的培养十分重要。有些研究生党员经过大学党支部的培养,对支部建设热情高,富有创新性,能够对支部活动的举办提供很多想法。也有些研究生党员入党时间短,没有很好的纪律意识,没有树立党员的优良作风,需要加强管理与党性培养,需要在优良的支部氛围下感受身为党员的价值与意义。但是研究生党员理论知识储备不足,社会经验不够,对事物的看法有所偏颇,尚未形成稳定成熟的人格魅力,在建立良好的支部环境上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研究生党员们还面临科研压力大[3],对党的归属感不深,同级之间不便进行管理等问题,致使支部工作应付居多,纪律性差,不能很好地进行支部建设。而且因为班级内成员专业不同,实验室不同造成各个党员时间安排和学习环境的不统一,各个党员不能很好的沟通,工作开展十分不便,因此如果以班级横向建立支部,会产生很多的困难。此外,研究生党员只有2-3年的学习生活,流动性大,仅以研究生党员建设党支部,不利于支部的稳定和作风传承。

三、教师、研究生支部共建的意义

(一)促进师生平等交流

高校教师因大多担任教学、科研、行政等多方面内容,所以可能平时与所带研究生的政治交流并不十分深入,导致无法给予研究生思想上的指导,缺乏情感与认知上的交流;高校研究生在毕业、论文、课题上受教师指导,往往处于权力较小的地位,学术关系的不平等导致交流的不平等。所有党员都是平等的,以同一专业方向组建纵向党支部,有助于专业教师党员和研究生党员的平等全面交流,构建师生平等学术与思想的共同体,有助于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及时掌握师生心理,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促进高校教育水平提升。这种制度上的平等是我党的长期以来的一个制胜法宝。例如1929年古田会议确立的“支部建在连上”,促进了官兵平等,极大地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

(二)支部党员管理便捷

教师与研究生处在同一支部,由教师起到带领作用,有助于同一课题组的教师党员对研究生党员的有效管理。对于研究生而言,由于同一班级以及同一年级的学生专业分散,所学课程也不相同,彼此并不十分了解。因此师生纵向党支部相比于同级横向党支部而言,支部成员更为熟悉,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多于其他专业学生对同级学生的了解,支部成员的相互熟悉促进了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该模式下的支部管理更为便捷,教师可直接在课题组内部进行支部党员管理,及时巩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纵向党支部的建立还可以在日常的支部讨论以及活动中穿插科研思想的分享甚至专业知识的交流,带动良好的学术氛围,促进研究生的职业成长。

(三)以师带生树立榜样

研究生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主体,因此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至关重要。由于新时代互联网的普及,学生可在网络获得多种良莠不齐的信息,网络不良风气很容易误导学生思想,从而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不利于维持高校稳定。古人说:“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党员思想维度更高、思想政治修养具有示范作用,在行为思想上有很多值得研究生党员学习的地方。如针对此次新冠疫情期间的防控分析,教师党员往往看问题更深入更科学[4],能够打开研究生党员的思路、提高研究生党员辨别信息的能力,有助于研究生党员正确合理地看待疫情发展,促进优质青年党员的培养;同时教师中不乏一些从事多年党务及组织工作的优秀党员,在他们的引导示范下也有助于锻炼学生处理党务以及组织工作的能力。教育的根本即为立德树人,教师的榜样作用对学生的正确价值观的建立至关重要。教师既是学术上的引路人,也是思想建设上的引导者,有助于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未来师资队伍绝大多数也来自在校研究生,因此教师的正确价值导向会直接影响在校研究生从而不断对后来的研究生党员队伍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好的榜样作用会不断扩大所在党支部的影响力,使党支部建设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四)支部建设骨架稳定

由于研究生的在校学习期限一般是2-3 年,因此传统的横向党支部会因研究生党员的毕业而解散,党支部的不断解散重建导致无法建立一套完善的支部文化,从而会显著影响对研究生党员的教育效果,更容易出现支部党员纪律性差,党性松散等状况。对于纵向师生共建党支部而言,由于一般教师在校任职时间会很久,所以教师党员的稳定性会帮助奠定支部风气与氛围,稳定支部的工作流程,会解决因为过快的更换党支部书记支委等领导班子造成的支部内部工作紊乱、制度不能长久实行等问题。因此师生纵向党支部相比于同级横向党支部骨架更稳定,促进支部制度完善,更有利于支部文化和建设的长期传承和发展,可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四、教师、研究生支部共建的实践思路

(一)支委会建设与设置

支委会作为党支部的领导班子,负责组织开展党支部的日常工作,在支部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高校基层党组织支委会的职能能否充分发挥,对支部的发展以及支部成员思想政治建设影响深远。因此建设一支符合高校实情的结构合理具有活力的领导班子尤为重要。在建立领导班子时,只有选配好党支部“领头雁”,才能带出一个好班子,带出一支好队伍。班子成员必须有较强党性与责任意识[5],以充足的时间与精力承担党内职务。教师党员往往是思想素质高、科研水平高的高级人才,但科研教学日常压力较大,因此可以作为支部的“舵手”,掌控支部发展方向、发挥引领作用;为使党的工作落在实处,研究生青年党员可以在教师党员的指导下建立相关制度、明确责任,营造良好的科学与民主氛围,更多地投身于支部建设的具体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也能极大地强化自身的政治意识与党性修养,成为未来党建的骨干力量。合理的梯队搭配,能够充分发挥合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支部的运行管理

由于研究生党员流动性大,其中大多数是从其他高校升学进入一个新的学校,由于不同学校间对于支部的建设,如发展流程,活动安排上略有不同,因此对于刚转入支部的党员同志来说可能会有些许不适应,影响党务工作的展开。在管理支部层面,共建支部的教师党员流动性小,可促进支部的长期传承、制度的不断完善,使制度建设切实发挥作用。例如有的离退休老同志活动积极性高,支部学习可以做到 20 多年雷打不动[6],这就是传统、制度的力量。

新加入的研究生党员借此优势,可以快速掌握新支部的具体工作条例、纪律以及管理方法等,进而提高其政治理论实践能力。这种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培训,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在接下来的支部建设中不会因似是而非产生错误,还可以促进教师党员与学生党员之间的有效沟通,交流新老支部成员之间的管理建设经验、党务工作经验,产生师生间思想上的碰撞,取长补短,不断完善支部管理体系,努力把党支部建设成为能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团结奉献、和谐有力的战斗集体。[7]

(三)支部活动形式及其实效性

教师党员一般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缺乏活力、组织形式较为单一;研究生党员普遍具有旺盛的精力和活跃的思维,其加入会显著提高共建支部生命力和吸引力。共建支部组织活动由研究生党员提出想法,教师党员进行把关,该模式可激发研究生党员群体的受教育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以及教师党员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丰富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内容。[8]在师生共建党支部中,教工党支部可利用自身优势,整合多种可用资源,扩大党建格局。例如可以和校外优秀党支部进行结对交流,给学生支部成员提供更多实践学习机会,开阔支部学生成员的眼界;[9]或邀请一些优秀老专家、老党员参与支部活动,讲述其科研与思想发展成熟的实例,学习如何做到“将自己的命运和党的命运联结在一起”,拓展自己的人生格局。在这种师生优势互补的支部模式下,支部建设将会站到新的高度。

五、结论

高校教师党支部与研究生党支部各具特点,也各有弊端。这些问题影响了党支部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两者实行共建,不仅可以规避单一建设时存在的问题,还可以叠加优势产生更好的效果。师生间相互的帮助与交流能增加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以德育人的机会和途径,也能增加青年研究生对党、对学术、对社会的认知力。以同一专业方向建设教师与研究生共建党支部,在日常的支部讨论以及活动中穿插科研思想的分享甚至专业知识的交流,实现二者的融会贯通与互相促进;教师与研究生处在同一支部,教师党员与研究生党员将会在交流上十分方便,更易发生平等的、深层次的探讨,从不同角度为党建及学术事业献策献力;同时,青年党员的加入会增添颇多朝气,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中活动单一的问题可由研究生党员解决,为支部建设提供更多的实践与方法;最后,教师在校任职时间会很久,由教师党员奠定支部风气与氛围,有望系统、长期而不是零碎的建设支部的思想原则和精神动力。

在新形势下教师、研究生党支部共建的过程中,实施新的支部建设体系,使教师党员与学生党员共同工作,能更好地提升研究生党员思想素质水平,拉近党员与党组织的距离,拉近教师党员和研究生党员之间的距离,让研究生党员对党组织有认同感、归属感,让教师党员有党建参与感、责任感,提升双方党性修养和主人翁意识,以更加积极主动、热情投入的态度参与到党政建设当中,推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高,把我国的教育和科研事业进一步推向高峰。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支部研究生
支部联建润“甘泉”
综合指数法在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中的应用
中共长沙特别支部的统战策反工作
高校教师团队知识共享的保障机制研究——以南审国际贸易学专业团队为例
高校教师岗位聘任制改革问题与对策探讨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民进吉林省直联合四支部的“支部经”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