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与文化融合视角下乡村景观建设策略

2021-12-01

乡村科技 2021年13期
关键词:乡土景观特色

黄 钢

(湛江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广东 湛江 524000)

乡村景观建设,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之一,可以满足村民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乡村景观建设不仅要力图内容完整,而且要提升村民对区域文化的认同感。以往很多地区的乡村景观建设没有结合当地的文化背景,导致缺乏景观特色,难以保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实现。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实地考察所在地的风俗习惯、生产特点等,明确文化特色,将乡村改善作为景观建设的核心,将传承地域文化作为基本目标,构建具有独特风格的乡村景观,实现自然与文化相融合,在传承当地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1 自然与文化融合视角下乡村景观建设要点

1.1 保护区域文化

在乡村景观建设中,要考虑如何保护与传承当地文化。例如,广东省许多农村存在宗族祠堂,由于年久失修存在损坏现象,在乡村景观建设中要采取有效手段对其加以修复。在具体实施中,要结合当地发展状况、建筑风格等设计施工项目,设计内容要融入当地文化,体现当地特色,为文化传承奠定基础[1]。

1.2 考虑当地风俗习惯

在乡村景观建设中,要调查当地村民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及区域经济状况等,以确保建设方案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例如,针对种植为主的区域,要结合当地村民的经济发展方式,避免景观建设对其生活与生产造成不利的影响。进行乡村景观设计时,可以将当地特产、主导产业的相关元素加以提取与应用,保证文化认同感得以延续,这也是推动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2]。

1.3 注重整体规划

乡村景观建设要保证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人工景观协调统一,从宏观上把握乡村景观的建设方向,将当地的文化融入设计中。设计前,要深入挖掘当地的历史,提炼体现地域文化的符号,如从历史事件、名人名句中选题,将其融入景观设计中。在确定选题的基础上,采用恰当的表现形式,体现所在区域特定文化的内涵,在设计中找到切入点。在材料工艺方面,要选择能够体现地域特色的原材料,体现区域独有的自然或人文特征。在建设工艺方面,要在创新中继承传统工艺的核心部分[3]。

2 自然与文化融合视角下乡村景观建设原则

2.1 表达真实性原则

文化的真实性是乡村景观建设的基础。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特色的地域文化,如建筑范式、乡土方言、民俗礼节等。乡村景观建设中要展示原生态的区域文化,要避免“伪乡土”景观的存在;要体现乡村原有特色,展现乡村独特的魅力。进行景观设计之前,要全面分析当地的环境特点,如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土壤特性等,这些都是影响地域文化发展的基础,也是真实体现地域文化的要素;要注重挖掘区域人文特点与历史文化,如村民的生产方式、民居形式、发展变迁等;要考虑区域文化的表达方式,研究如何将乡土元素融入景观建设中[4]。

2.2 环境协调性原则

乡村景观建设中地域文化的融入要保证其自然环境与人居环境的协调性,包括整体环境与区域小环境两方面。整体环境的协调性体现在建设乡村景观时要保证景观融入地域文化,自然环境构成的空间要与村落的布局、色彩、建筑形态等相协调,这也是营造乡村文化氛围的基础。乡村景观中的小环境要彰显地域特征,突出地域特色。例如,建筑景观搭配了茅草屋、竹楼、脚楼等,形态各具特色的建筑可以增加乡村景观的特色,体现当地的风情特点。

2.3 历史传承性原则

各地文化的成型经过了漫长的演变发展,在时间与空间的变化中其内涵也会变得更加丰富。在乡村景观建设中,对于历史文化要加以传承。但是,传承应该是提炼后的科学选择,而不能局限于简单的模仿或再现。传承传统文化时要挑选最具特色、代表性的内容,结合现代建设方法对区域文化加以表达,以实现对文化的传承。地域文化的选择还要结合现代社会的审美标准,对传统地域文化景观加以改造,使其具有现代功能,符合现代审美,满足生活要求。

3 自然与文化融合视角下乡村景观建设方式

3.1 挖掘地域文化

乡村景观建设要注重挖掘村庄现有的历史及文化要素,针对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要划定出红线。特别是针对历史文化景观,要有相应的保护措施,明确保护方法。景观建设不仅要提炼乡村中的自然、文化要素,展现建筑的价值,而且要结合乡村振兴的需要,采用可持续发展的景观建设模式。对于古驿道村庄,在考证、保护、修复的基础上,应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提出沿线历史文化遗产、生态保护、旅游发展等策略。对有特色的村庄,着重突出风貌塑造,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凸显乡村美景和田园风光;对重点发展的村庄,着重提升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水平,增强村庄发展动力和活力。

3.2 优化整体布局

为改善乡村环境,要注重整体布局,科学营造绿化空间。借助不同绿色植物的科学搭配,提升景观层次的协调性,为村民营造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带动旅游业发展。绿色植物除了要有实用价值外,还要确保其观赏性[5]。

3.3 重视人文表达

乡村景观建设要重视表达人文关怀,以“轻介入、微改善”的本土设计理念,重塑“山水田林人居”的和谐共生关系,促进承载乡愁记忆、富有传统意境、充满桃源意趣的当代田园乡村的形成。许多乡村老龄化现象严重,因此,设计前要了解中老年群体对于景观的需求,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娱乐方式及休憩空间需要。例如,针对活动广场的规划设计,要具有不同的功能分区,如棋牌区、聊天休闲区、运动区等。设计时还要有紧急救援区,当中老年人发生意外时要有保障措施。广场设计要有绿色植物、垃圾箱、座椅、路灯及活动器材等,为村民提供休闲、运动的空间,为儿童创造游戏空间。

3.4 种植乡土植物

种植乡土植物不仅可以营造出美丽舒适的乡村景观,而且可以烘托传承当地历史文化。乡土植物能很好地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栽植乡土植物有利于提高栽植存活率,同时是控制成本的一个直接方法。建设前要综合分析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特性及视觉观赏性,提升植物在乡村景观营造中的作用。特别是古老树种,具有传承祈福文化、继承历史文化、传播民俗文化等作用,可以丰富乡村景观。例如,广东省湛江市乡村景观设计中注重发挥热带树种的作用,借助樟树、秋枫、凤凰树、铁冬青、人面子树、椰子树等,打造出具有岭南特色的景观。

3.5 保留特色建筑

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格局、功能等也会有所变化。在建筑设计中直接照搬既有的模式,难以体现乡村景观的原有特色,会影响其文化内涵。乡村景观营造要将建筑造型、风格等作为基础,对传统施工技术加以完善,对特色建筑加以保护,并将其融于乡村景观中。还可以借助现代化方法对特色建筑加以修复,使其发挥新的作用。

4 结语

为给村民营造更加美好的生产生活环境,需要加强乡村景观建设,这也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有效措施。基于文化与自然融合建设乡村景观,要注重保护区域文化,打造出体现文化特色的乡村景观。

猜你喜欢

乡土景观特色
亲近乡土
景观别墅
特色种植促增收
火山塑造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乡土中国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芬芳乡土行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