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人居环境中生活污水治理路径

2021-12-01蔺隆基

乡村科技 2021年13期
关键词:人居污水设施

蔺隆基

(山东典图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山东 淄博 255000)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重要环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作为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的理论依据,包含《关于加快开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等,因此,农村地区应当加强污水治理,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等问题,落实政策要求。

1 农村人居环境概述

人居环境是指人类生活、工作、娱乐的周边环境,亦指乡村范围内,农村居民为开展学习、种植及交际等活动建造的环境[1]。人居环境分为环境系统、人口系统、资源系统、社会系统及经济系统,其能够反映人类生存所需的资源、空间、物质、精神等不可或缺的因子。农村人居环境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以人类为主体,受周围环境影响所发展的集空间和物质要素于一体的综合体。通过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可以保护农民赖以生存的生态资源,包含牲畜、土地、草地以及水流等资源。污水治理是人居环境整治中的重要环节,应从源头上解决污水乱排问题,集中治理污水,引进先进设备、借鉴先进技术,从而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

2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面临的问题

2.1 污水治理方法相对滞后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多种工艺方法,应当结合各农村地区不同的地形地貌、经济实力、污水量等采取不同的污水治理技术,提高污水治理效果,减少运维成本。但是,在实际污水治理中,部分农村地区由于更为注重经济发展,对污水治理不够重视,相关工作人员在选择污水治理方法时缺乏有效沟通,存在各自为政的问题,甚至在同一个农村地区会采取十几种不同的污水治理方法,未能实现治理方法的统一,导致污水治理方法应用处于“散而乱、多而杂”的状态,整合运营难度随之提高。这种情况不仅不利于推广成熟的污水治理方法、形成规模效应,而且不利于降低建设和营运成本,且地区之间小规模、差异化的工艺方法限制了资本以市场化方式参与生活污水治理的积极性。

2.2 污水治理技术相对滞后

由于缺少专业的技术人员,在实际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未能应用成熟的污水治理技术。农村环境较差,且距离市中心较远,导致部分人才不愿意进入农村,自然无法将先进的技术带入农村。同时,现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人员多通过事业单位、公务员考试入职,专业多种多样,对于复杂的生活污水治理情况难以予以专业的技术指导。相关人员虽然对农村污水治理较为上心,却未能研发出成熟的治理技术,农村仍缺乏适宜大范围推广的生活污水治理技术,导致污水治理水平较低。

2.3 污水治理设施相对滞后

在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下,农村建设得到了优化,但受限于农村早期建筑建设过于随意、整体布局缺乏科学规划,部分污水治理设施处于边缘位置,污水收集相对困难。而农村地区如果建设新的污水收集管网,则需要投入诸多人力、物力,但农村经济并不发达,受限于客观条件,制约了污水设施的建设,甚至部分地区缺乏有效的治理设施,直接通过排污沟、排污管道向附近河道排放污水,分散居住的农村居民则直接将污水排放至地势低洼区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部分农村地区即便建设了污水治理设施,却由于长期缺乏运营维护资金,造成污水治理设施难以维系运行,特别是部分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村地区,污水治理设施建成后空置现象严重,造成了极大浪费。

3 农村人居环境中生活污水治理路径

3.1 坚持科学原则,合理选择治理方法

在农村污水治理中,应当根据各村落不同的经济状况、地理环境等采取一村一策或一村多策模式,有的放矢地选择污水治理方法[2]。具体而言,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可分综合治理模式、集中治理模式和分散治理模式3种。大部分农村地区应以资源最大化和环境利益为出发点,应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治理方法,实现污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及运营管理成本。在具体实施中,应根据《关于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意见》改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并结合改造后农村地区的具体情况,采取合理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法。例如,在面积大、居住密集、临近水源保护区或经济条件好的农村,可采取集中治理方法,对污水进行统一治理。在建设生活污水治理基础设施中,可选择BOT模式,由第三方机构维护运营。规模小、地形复杂、居住分散、收集污水难度高的农村地区,可选择分散治理方法,按区块收集农户污水,以较大村庄或联村为单元,单独进行区域内的污水治理。另外,在坚持科学原则、选择合适治理方法的同时,还应根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经验,利用物联网、互联网建设运维服务平台,监管污水治理效果。

3.2 加强科技创新,革新污水治理技术

农村多邻近重要的湖库集水区或饮用水水源地,这些地区对水环境要求较高,因此,应当加强科技创新,革新污水治理技术,提高污水治理水平[3]。一方面可创新治理技术,加强资源化利用,通过A2/O预治理组合或应用生物接触氧化池(土地渗滤/人工湿地组合)的方式,根据不同农村的地形地貌、居民集中度,选择相应的技术方式。例如,加强对农村再生水资源的利用,利用治理后的水资源进行绿化、道路浇洒等;还可将化粪池出水资源化,将其用于农田中,但要注意定期清理化粪池,发酵后再用于农田。另外,农村污水治理存在污水混流的情况,尤其是雨季较为严重,需家家户户落实雨污分流,避免雨水稀释污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创新生活污水治理技术的关键点在于人才,因此,需要储备专业技术人才。政府需引进高技术、高素质人才,遵循爱才、护才理念,在科技、经济等方面予以帮助,提供丰厚的福利待遇,引进大数据、水质检测、环保等人才。另外,政府要加大科研投入,组建专家库,研发新的污水治理技术,提高污水治理技术的整合应用与区域适应能力。

3.3 贴合实际需求,完善污水治理基础设施建设

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大部分农村地区采取“设施+管网”的方式进行污水治理,但由于缺乏完善的技术路径,导致部分设施“晒太阳”[4]。因此,应当坚持贴合实际,做好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一是加强规划引领,制定完善的生活污水治理规划,发挥引领作用,选择人口高度集中的中心村和移民村进行设施分批建设,推进设施建设工作;二是选择适宜的模式和技术,借鉴其他地区治理方法解决设施“晒太阳”问题,且注意本土化改进,以免水土不服;三是坚持建管结合,遵循智能化、市场化、专业化原则,多层次、全方位加强农村污水治理设施的运维管理。在此过程中,应坚持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的原则,构建以规划建设局为管理主体、环保局为监测主体、农户为参与主体、村镇为实施主体的运管体系,引导农户以投工投劳、自家监管等方式参与其中,承担相应运维费用。根据污染量、污染源分布、治理方式等选择相应的管理措施,以水质监测、水量计量、污水治理、管网疏导、中断治理以及污水收集为主要任务,构建设备更换、巡查维修等制度,积极利用云计算和互联网构建监控平台,准确掌握运维情况,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长期稳定运行。

4 结语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乡村发展整体水平亟待提升[5]。在城镇化进程下,农民生活用水量不断增加,导致生活污水排放量随之加大,加剧了水环境污染,降低了农村人居环境的质量。因此,应当结合实际情况,通过选择合适的治理方法、革新污水治理技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坚持从实际出发,采取有效的污水治理方法,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推动农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

猜你喜欢

人居污水设施
轻简小农机解决设施蔬菜大问题
污水厂设计与工艺选择研究
民生设施非“摆设”
临深置业理想 这座城刷新美好人居标准!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污水罐坍塌
加强人居环境整治 助推“美丽登封”建设
污水零直排,宁波已经动起来
改善人居环境 建设美丽广东
黑皮游戏大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