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农业机械维修与保养技术
2021-12-01沈彦龙
沈彦龙
(长春市农民职业教育中心,吉林 长春 130000)
大量先进农业机械的使用是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大型农业机械的使用改善了传统的农业作业生产方式,带动了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因此,定期对大型农业机械进行维修和保养,可及时发现大型农业机械老化、磨损等问题,并进行处理和更新,能大大提升大型农业机械的工作效率,保证农业生产质量。
1 大型农业机械维修和保养
1.1 维修内容
大型农业机械维修分为定期维修和不定期维修,在实际维修过程中,要根据大型农业机械的维修流程开展维修作业。维修重点是查明故障原因并排除,对大型农业机械中损坏的部件进行修复或更换,或进行中、大修及检测调整等,保证大型农业机械始终处于良好的运作状态。
1.2 保养内容
1.2.1 日常保养。对于大型农业机械来说,防重于治、养重于修。因此,必须做好大型农业机械的日常保养工作,以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在日常保养中需按照保养规程开展各项保养工作,如对各部件的间隙进行调整,对老化机械外观及零部件进行养护处理,及时添加润滑油、燃油,紧固松动的螺栓等;在保养工作中,要仔细检查大型农业机械的外观是否出现腐蚀、锈迹,零部件是否存在损坏、开裂等现象,并做好大型农业机械防腐蚀工作,避免磨损加剧。
1.2.2 定期保养。为延长大型农业机械的使用年限,必须结合大型农业机械的实际使用情况,制定周期性的保养计划;了解大型农业机械的技术状态,辨别机械老化及磨损情况,及时更换易损件,对日常积累的小故障进行排除等,保证农业机械恢复良好的作业状态,切实提升大型农业机械的使用效果。
1.2.3 存放保养。在存放大型农业机械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季节属性,制定完善的存放制度,做好大型农业机械的防雨、防晒、防锈工作,做好各种油料的保管,避免因季节因素而损坏大型机械的零部件及外观,避免影响大型农业机械实际使用效果。
1.2.4 特殊保养。大型农业机械如果出现故障,会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效率,无法保证农业作业质量。因此,有必要制定特殊保养计划,定期对大型农业机械的零部件、附件等进行保养,以维持农业机械正常运转,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 大型农业机械的维修和保养措施
2.1 维修措施
2.1.1 大型农业机械的维修判定。大型农业机械的维修重点是做好维修判定工作,要站在成本控制和使用性能视角进行把控,通过强化维修人员的维修意识,提高大型农业机械的使用效能。相关维修人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运用丰富的维修知识和专业技能,开展大型农业机械维修作业。同时,可引入现代化故障监控技术和设备,辅助维修人员对故障点进行判定,全面评估和判定大型农业机械设备当前的技术状态,并结合实际使用情况采取保养措施,避免频繁地维修作业。控制维修次数,确保大型农业机械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另外,需精细维护大型农业机械的重要部件,保证大型农业机械正常运转[1]。
2.1.2 建立完善的检查机制。完善的监督检查机制可对维修大型农业机械设备的维修人员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要结合大型农业机械设备当前的使用情况,建立完善的检查机制,将大型农业机械维护和保养工作落到实处。同时,规范维修人员的操作行为,避免其主观因素干预维修操作。另外,在实际检查维修过程中,要按照相关的操作规范进行,科学做好大型农业机械设备检查、部件保养及检修工作,确保大型农业机械的使用性能,进而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2.1.3加大维修监管力度。提高对大型农业机械的维修管理水平,可有效提升大型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因此,为保证大型农业机械设备的维修质量,有必要建立完善的维修监管体制,切实将维修保养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在维修过程中,维修人员要仔细参照大型农业机械的维修操作流程,提升对大型农业机械设备检修的重要性认识,掌握农业机械设备的技术状态,加强安全风险防范,避免安全事故发生。此外,相关维修人员要树立维修监管意识,采取行之有效的维修处理措施,保障大型农业机械设备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性能。
2.1.4 做好维修人员培训工作。维修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高低直接关系着大型农业机械设备的维修效率,因此,加大对相关维修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可保证维修作业顺利开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机械的使用价值。在培训中,要大力渗透安全养护管理办法的培训,避免机械设备发生故障。同时,必须将维修监督工作落实到实处,避免出现二次返修的情况。在职业道德素养培训基础上,可制定完善的人员考核机制,重点考核维修人员的专业技能,确保在大型农业机械维修工作中,发挥检修人员的作用[2]。
2.2 保养措施
2.2.1 大型农业机械使用过程中的保养。受农业作业条件影响,大型农业机械在使用过程中,大量尘土及杂物会覆盖在其表面,甚至会造成管道堵塞现象,因此,农业机械操作人员应及时对大型农业机械的零部件进行清洁,防止产生故障,进而保证大型农业机械的使用性能。同时,要加强对各相对运动部件及各种链、轮张紧度和间隙的检查调整,保证机械在良好的状态下工作。
2.2.2 更换发动机油。机油是发动机的血液,要定期更换发动机机油,以保证发动机的使用性能,提高大型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在保养过程中,要注重对柴油箱、水箱等部件的检查,查看其是否出现漏油、漏水等问题。在发动机油的选择上,首选高品质、优性能的发动机油。更换发动机油时,避免将新旧油混合使用,防止杂质损害发动机[3]。
2.2.3 正确使用润滑剂。正确使用润滑剂是保证大型农业机械设备高效、稳定运行的前提。润滑及冷却工作是大型农业机械设备保养的重点,在具体的保养工作中,要着重检查旋转相关部件的灵活程度和润滑情况,针对磨损严重的部件,需及时处理,以免影响大型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为保证大型农业机械养护水平,需要首选合适的润滑油,并在保养前,做好大型农业机械清洁工作。同时,注重冷却水的使用,尽量使用防冻液,避免因使用普通水作为冷却水而导致产生水垢。
2.2.4 检查磨损情况。受保管条件的限制,大型农业机械设备出现磨损及老化情况不可避免,磨损及老化问题会导致大型农业机械的运行性能下降、设备的零部件运行灵活程度降低等。因此,在保养大型农业机械过程中,必须对磨损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定期更换老化零部件,保证大型农业机械的运行效果。
2.2.5 季节保养。由于大型农业机械使用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因此,在机械保养过程中,要加强对季节因素的考量。在夏季,要做好大型农业机械保养、清洁工作,定期检查零部件的受损情况、定期更换润滑油,加强对润滑系统的养护。实际保养过程中,及时清除缠绕在各部件上的杂草,检查各个部件安装是否稳固无误,避免出现零部件组装错误及零部件丢失问题。由于大型农业机械在长期使用中,会出现机油氧化、产生水垢等问题,因此,要求养护管理人员及时更换机油、清除水垢等,避免故障隐患的发生。在冬季,对大型农业机械进行保养时,要严格按照冬季的用油标准使用柴油及各种润滑油,与夏季使用的油料要区分开来,以保证农业机械的工作性能。例如,使用柴油时,要确保柴油的凝固点温度低于地区最低温度5℃左右[4]。拖拉机要做好预热准备工作,避免因冷热更替而导致机体炸裂。预热完成后,以低速起步,避免长时间高负荷作业。另外,冬季大型农业机械的轮胎附着力变差,易发生侧滑问题,因此,要做好轮胎养护工作,防止因轮胎老化而发生事故。
3 大型农业机械维修与保养关键点
3.1 技术到户
大型农业机械技术工作者要切实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作用,精准定位自身的角色,努力学习大型农业机械维修和保养的相关知识,做好大型农业机械管理和大型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工作,拓展大型农业机械维修和保养知识的传播渠道,提高农户对大型农业机械维修的认知程度。农业机械主管部门要大力引导和鼓励农业机械技术人员深入农村走访和调查,了解农业机械户的大型农业机械设备维修保养情况,及时发现维修保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农业机械户正确的指导意见,帮助农业机械户解决农业机械设备故障问题。同时,大型农业机械技术人员要定期为农业机械合作组织和农业机械户提供技术指导,包括大型农业机械设备的操作流程、正确的使用方法、维修及保养技巧等,尤其在农忙时节,要及时了解和解决农业机械户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4]。
3.2 建立农业机械合作组织
随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不断涌现,小型农业机械已不适应现代农业生产要求,其不仅生产效率低,而且无法完成多项联合作业。对于大型农业机械,由于农业机械户缺乏正确的维修、保养及使用知识,导致维护保养不到位或引发技术故障,影响了农业生产,制约了大型农业机械作用的发挥。因此,各地农业主管部门要提升对大型农业机械普及和推广的重视程度,鼓励成立农业机械合作组织,按照整合分散的农业机械经营模式开展农业生产经营,促进大型农业机械大户积极参与农业机械合作组织,协同构建新型农业机械服务体系,实现对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并在农业技术层面实现共享,确保将农业技术成果转化成生产力[5]。
4 结语
大型农业机械的维修与保养工作直接关系着农业现代化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因此,做好大型农业机械维修和保养工作尤为重要。在实际维修和保养大型农业机械的过程中,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和操作技巧,进而驱动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