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瓜州县林草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12-01刘振泉

乡村科技 2021年13期
关键词:瓜州草业林草

刘振泉

(瓜州林木疫情检测站,甘肃 瓜州 736100)

近年来,甘肃省瓜州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稳步推进瓜州县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

1 瓜州县林草业发展现状

目前,瓜州县森林面积达12.733万hm2,人工造林约1.159万hm2,森林覆盖率达6.92%,草原植被盖度在17.50%以上。

1.1 生态林体系逐步完善

瓜州县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大力推进绿色通道和农田防护林建设,实施了玄奘大道绿化工程、城东千亩胡杨林建设工程、城南收费站绿化工程、二十公里万亩生态长廊绿化等重点工程,瓜州县农田林网化程度在83%以上。

1.2 风沙口综合治理成效显著

瓜州县共投入治理资金1.8亿元,完成治沙造林330 hm2,栽植防风固沙林带60 km,减少土地沙化面积330 hm2。以严重沙化耕地治理为重点,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380 hm2、退耕还草1 000 hm2,9 600 hm2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果得到有效巩固。

1.3 特色林业产业培育壮大

瓜州县扶持建成万亩枸杞专业乡7个、千亩以上集中连片枸杞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20个、百亩集中连片枸杞标准化生产示范点200个,新增林果产业面积9 400 hm2;瓜州县果品“三品一标”认证面积达到5 330 hm2,特色果品总产量达到5.53万t,果类商品量达到4.56万t,实现林果业总产值17.9亿元;林果业纯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30%。

1.4 林草资源保护工作成果丰硕

瓜州县加强林政资源管理,严格控制林木采伐限额。建立健全林草有害生物野外普查、预警、联防联治机制和林草植被管护、巡查、考核制度,除治林草有害生物2.800万hm2,11.805万hm2公益林得到了有效保护。投入资金12 308.08万元,组织实施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退牧还草、转变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项目、草原生态治理恢复项目、草原植被恢复费项目、重点草原火险区草原防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草原生态保护重点工程,县域草原植被盖度、高度、牧草产量以及物种多样性等生态指标全面提升。

2 瓜州县林草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林草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协调

目前,瓜州县森林草原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林草业提供生态产品、林草产品、生态文化产品的能力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1]。

2.2 生态环境仍然脆弱

受大环境影响,当地生态恶化的总体趋势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森林、草原防火存在点多、线长、面广、量大、条件差和基础薄弱等问题,森林草原防火形势仍然严峻、任务十分艰巨[2]。

2.3 林草产业发展缺乏“精品”

目前,瓜州林草业中高新技术应用率和精细化管理程度低,生产加工规模小、产品定位低、生产模式单一,高精尖人才和科技支撑缺乏,科技创新和高端产品研发能力弱,产业链不全,产品附加值和标准化生产水平低,市场竞争力不强。此外,当地合作社联结农户与市场的作用发挥不好,组织农户开展标准化生产的能力弱,与终端市场联结不紧密,促农增收效果不够明显[3]。

2.4 促进林草发展的长效机制尚不健全

瓜州对林草业的投资不稳定,投入不足,导致人工造林成本过高。加之水资源严重缺乏,林草生态用水与农耕用水的矛盾还十分突出。面对新形势下林草草原生态保护修复“系统治理”工作的新情况、新课题,研究建立荒漠区退化草原治理与修复技术模式的能力仍然不足、技术力量仍然薄弱[1]。

3 瓜州县林草业发展对策

3.1 加强国土空间绿化

瓜州县全面推进三北防护林六期、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绿化工程建设,坚持稳数量、保质量、双抓双硬的原则,重点抓好“五沿一部”(铁路沿线、公路沿线、景区景点沿线、流域沿线、风沙沿线和城乡接合部)造林绿化,建设绿色通道150 km,通村公路绿化率均在95.00%以上。瓜州县全面实施乡村绿化行动,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重点推进村内绿化、“四旁”绿化和围村片林建设,完成乡村绿化美化133.3 hm2,力争建成省、市、县级森林乡村5个、绿化美化乡村10个,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当地不断加大退耕还林工程管理,采取补植补造、抚育管护等措施,巩固1.098万hm2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成果。此外,瓜州县还重点治理城东沙化治理区、长沙岭(北桥子沙化治理区)、石板台子(西沙窝沙化治理区)3个重点风沙口,减轻风沙危害程度,遏制沙化土地蔓延[1-4]。

3.2 加强林草产业发展

瓜州县继续将枸杞、大枣、葡萄、桃杏作为当地特色富民主导产业。“十四五”期间瓜州县将新增枸杞面积670 hm2,以桃、杏为主的庭院经济林70 hm2,以火龙果、无花果等为主的设施经济林70 hm2,瓜州县特色林果产业发展规模稳定在10 000 hm2以上,打造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和产业集群。瓜州县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加大特色林果商标及地理标志商标的注册和保护,当地“三品一标”认证面积达到0.667万hm2。鼓励工商资本到农村投资适合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林草项目,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互惠共赢产业共同体。瓜州县加大种苗基地建设,新建良种苗木繁育基地133.3 hm2,林木良种使用推广率75.00%以上,基本满足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对林木种苗多样化、优质化、常态化的需求,为当地生态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以及特色富民产业发展提供良种保障。当地大力发展观光林草业,引导群众合理利用现有的林草资源,发展以农家园、采摘园、休闲农庄、乡村民宿、森林人家和乡村旅游区(点)为主的观光园区30个。通过采取以上措施,2025年末瓜州县林草产值将在25亿元以上,占瓜州县国民生产总值的5%以上[3-5]。

3.3 加强林草资源保护管理

瓜州县不断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抓好已纳入国家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范围的7.451万hm2生态公益林的抚育管护,实现公益林生态效益最优化。当地建立完备的法制宣传、日常巡护、森林草原防火、病虫害防治、野生植被保护管理、自然保护区管理成效评估、林草资源和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等机制,建立健全林草资源动态管理数据库。瓜州县政府相关部门进一步落实森林草原防火目标管理责任制,全力抓好森林草原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防火物资储备库、基层防火检查站(点)和火情监控站建设,不断提高森林草原火灾防控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当地不断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积极开展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建设工作,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布区,开展野生动物疫源疫病调查、监测和防控,全面禁止食用、捕猎、非法交易野生动物,全面整顿野生动物人工驯养和经营利用从业机构。此外,当地还强化林草综合执法,对自然保护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和脆弱区实行最严格的管理措施,对乱伐、乱挖、乱占、乱捕、乱垦和乱采等破坏林草资源的违法行为实行“零容忍”,确保林草资源面积和资源总量“双增长”[3-4]。

3.4 加强生态系统修复治理

瓜州县积极争取中央、省级投入,采取破除碱壳、划破草皮、人工补播、引流泡草、压沙固沙等措施,恢复治理和系统修复盐碱化草原2 670hm2,有效增加地表林草植被。通过地形改造、植被恢复、栖息地营造、引水补水、清淤疏浚、初期管护和湿地生态效益补偿等措施,重点对自然保护区、疏勒河流域、榆林河流域自然湿地进行修复和治理,遏制自然湿地面积萎缩、功能退化的趋势。当地以改善生境为重点,综合采取除草、施肥、灌溉、修枝、抚育采伐和更新造林等措施,完成森林抚育和退化林修复。瓜州县坚持封育为主、封建并举的方针,采取架设围栏、禁牧休牧、禁采禁挖、补植补造和人工促进更新复壮等措施,封育天然植被1 670hm2,构筑绿洲外围生态防护屏障[2-4]。

3.5 加强技术推广服务

瓜州县重点围绕特色富民产业培育、重大有害生物监测防控、林草良种繁育、优良乡土树种示范推广、抗旱节水造林种草、林草产业提质增效改造等重点工作,积极组织开展全方面、多形式的技术指导服务,每年组织各类技术培训服务不少于100场次,培训农户不少于12 000人次,及时帮助农户解决生产中的困难与问题。当地不断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龙头企业的交流合作,研究、推广、应用林草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推进林草产业转型升级[5]。

3.6 加强项目建设管理

瓜州县加强项目谋划和储备,借助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时机,重点谋划实施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生态公益林、湿地保护恢复、退牧还草、退耕还林提质抚育、草原生态治理与修复、林下经济发展以及林草产业化等项目。当地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资源招商、以基地引资,紧盯国家和省、市的利好政策,包装策划一批林草产业化项目,采取招商小分队推介、线上线下沟通等方式,积极引进落地林草产业化项目。当地还持续加大项目管理力度,严格执行项目立项审批、资金管理、绩效评估、检查验收等规定,认真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制、监理制、审计制和公示制等制度,对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实行台账式管理,推动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当年开工建设,当年发挥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1-3]。

4 结语

近年来,瓜州县林草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其他地区林草发展情况相比还较为落后。针对这种情况,瓜州县在发展林草的过程中,需要以现有林草资源为基础,制定科学完善的林草资源管理体系,并在林草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贯彻落实,促使林草资源发展与经济发展相结合。这样不仅有利于瓜州县林草产业健康发展,而且对瓜州县经济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瓜州草业林草
龙江林草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青海草业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瓜州的“大地之子”
更 正
林草风采
西夏佛教艺术中的“家窟”与“公共窟”——瓜州榆林窟第29窟供养人的构成再探
2017 年第1 期《草业科学》审稿专家
瓜州养路忙——甘肃省酒泉公路管局瓜州公路段集中整治路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