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要点及病害防治

2021-12-01

乡村科技 2021年13期
关键词:蜕壳南县稻虾

邱 军

(南县农业农村局,湖南 南县 413200)

湖南省南县地处洞庭湖腹地,耕地面积5.84万hm2,有低洼水田面积4万多hm2,是一个典型的湖区农业大县。近几年,南县发挥湖乡优势,创新推广了稻虾生态种养高效模式。在南县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当地稻虾产业不断壮大,目前已总结出一套成熟的生态高效种养技术。

1 稻田所需基本条件

1.1 稻田选择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强、周围没有污染的低洼地,一般以2.66~3.33 hm2为一个种养单元,便于管理。稻虾连作区四周可开挖小型排水沟渠,与周边传统稻作区、瓜果种植区、棉田种植区等分开,防止农药直接流入稻虾连作区产生药害。

1.2 设施条件

养殖小龙虾的水田应距主要交通道路500 m以上,配套设施要求如下。一水通。要求水源充足,尤其是秋季、冬季、早春水源要充沛,排灌方便,不易被淹没,水质良好,无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污染。二电通。要求三相电拉到养殖区,便于水泵抽水、生活区用电等。三路通。要求交通便捷,主干道要求3 m宽、沙石等级路面以上,方便小型货运车辆出入稻虾种养区,支路可保障生产小型车载工具自由通行。四土肥。土质以黏壤土或沙壤土为宜;沙土、碎石土、酥松土保水保肥性能差,且会增加小龙虾掘穴难度,洞穴易塌陷,易造成小龙虾死亡。

1.3 环境条件

以保水力强的壤土为宜,不宜选择保水能力差沙质土壤,周围水质无工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水,保证水质清洁[1]。稻米产区和淡水养殖的环境条件需符合《无公害农产品 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NY/T 5361—2016)的要求。

2 田间工程

2.1 开挖虾沟

根据稻田地貌类型和单块稻田面积选择开挖环沟、“U”形沟、“L”形沟、侧沟。如果平原地块面积在1.00~3.33 hm2,可开挖环沟;如果丘陵地形面积在0.67~1.00 hm2,可开挖“U”形沟;如果丘陵地块面积在0.33~0.66 hm2,可开挖“L”形沟或“U”形沟;如果山区地块面积在0.07~0.33 hm2,可选择开挖“L”形沟或侧沟。虾沟规格为上宽1.5~4.0 m,底宽1.0 m左右,沟深0.8~1.2 m,坡比为1.0︰1.2以上;虾沟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10%。

2.2 进排水系统

连片规模种养区进排水渠要分开。单块田进排水口设置在稻田对角线上,选用直径20 cm以上的PVC管。进水管设置在田埂上,排水管设置在沟底,排水沟渠深度低于虾沟底端,做到进水便捷、排水彻底。

2.3 防逃设施

在外埂内侧设置防逃设施,可选用厚0.1 mm以上的塑料薄膜、玻璃板、彩钢瓦等材料,基部埋入土10~15 cm,顶端高出埂面40~50 cm,每隔1~2 m使用1根木棍或竹竿支撑防逃设施。防逃设施应与埂面垂直,拐弯处做成圆弧形,并靠近水源的外埂,在埂内埋入塑料薄膜或网片,防止小龙虾掘洞穴,防逃、防漏。

3 水稻种植

3.1 品种选择

选择抗倒伏且耐肥、抗病性较强、稻穗大、稻米品质好、口感好、生育期120~130 d的杂交稻、中籼稻,如泰优390、桃优香占、黄华占等。

3.2 插秧与施肥

6月上中旬,排水诱虾入沟,施用复合肥15~20 kg或生物虾肥,然后旋耕压草、整地。采取人工移栽或机插,株行距控制在13.3 cm×29.7 cm,667 m2栽植密度为1.5万穴。沟边可增加秧苗密度,发挥边际效应。禁施对小龙虾有伤害的化肥,如碳酸氢铵、普通过磷酸钙、尿素等[2]。

3.3 安全除草和施药技术

抛秧田,在抛栽后5~7 d,667 m2用10%农美利悬浮剂或20%可湿性粉剂30~50 g兑水喷雾。直播田,在芽谷播种后2 d内,667 m2用30%丙草胺乳油100 mL兑水喷施(进行杂草芽前封闭)。要求干田施药,施药后湿润干管5~7 d,3~5叶期667 m2用10%农美利悬浮剂或20%可湿性粉剂30~50 g兑水喷雾。施药时,先放干田水,施药后田面湿润5~7 d。一季晚稻田是双季稻虫害桥梁田,虫害偏重,应特别注意防治,一般防治三四次,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3],禁用小龙虾高度敏感的含磷药物,如菊酯类和拟除虫菊酯类药物。施药时,让虾进入厢沟,保持厢面湿润,施药时尽量喷于水稻叶片和茎秆上,不得施于水中。

3.4 收割

10月底至11月中旬,可采用收割机或人工方式收割,水稻收割前7 d将田中积水彻底排尽。水稻收割时,留茬30~40 cm,然后将秸秆还田抛撒在稻茬上。水稻收割后3 d,逐步灌水,但是不能将稻茬淹没,以防止稻茬在水中腐化影响水质。

4 小龙虾养殖

4.1 虾沟消毒

投放虾苗前15 d左右,667 m2用生石灰75 kg全沟泼洒消毒,消除敌害生物及寄生虫等,并消除农药残留。

4.2 放养虾苗

选择晴天早晨放养种苗,避免阳光直射。种苗放养前,需要培肥水质,实行种苗肥水下田[4]。水草覆盖率在40%~50%,如果水草覆盖率低,要降低虾苗放养量。放虾之前1~2 h,全池泼洒应激维生素C,降低种苗应激反应。种苗运抵稻田后,将种苗在稻田水中浸洗两三次,平衡种苗体温5~10 min,并利用20 g/m3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1 min左右。虾苗沿稻田中间或者子埂均匀散开放养,667 m2放养25~30 kg。种虾沿虾沟均匀散开放养,667 m2放养10~15 kg;育苗田,每667 m2放养种虾可增至25~35 kg。放养时间较晚时,可增加放养规格,多放母虾。每年第一次烤田后,如果稻田洞穴少,可适量补放种虾,667 m2投放2.5~5.0 kg。投放后及时投喂,可拌饲投喂应激维生素C 7 d,避免种苗产生应激死亡。

4.3 种植水草

在田畈上种植伊乐藻,虾沟里移栽水花生,埂边种植空心菜。水稻收割后,667 m2施用200~300 kg腐熟的有机肥或者100~200 kg生物肥,作为水草基肥。4月上旬放虾苗时,水草覆盖率在40%~50%。10月至翌年3月10日前,完成伊乐藻种植,水位5~10 cm,行距8~10 m,株距4 m。在虾沟内每隔15 m种植一团伊乐藻。

4.4 水位调控和水质管理

2—3月,保持水位20~30 cm。4—5月,视气温高低,将水位加至60~70 cm。6月,逐渐排水至40~50 cm,便于捕虾。7—9月,按水稻水浆管理调节水位,第一次烤田,逐渐排水至沟水深80 cm,诱导龙虾入穴交配,彻底清野,之后保持稻田水位10~15 cm。9月中下旬,收割前7 d,排水入沟,诱导龙虾排卵、受精。10月至翌年1月,保持水位10~20 cm。水质要保持肥、活、嫩、爽,水溶氧大于5 mg/L,透明度为20~40 cm,亚硝酸氮和氨氮0.1 mg/L以下。施用充分发酵的有机肥料或者生物肥料,将水质的肥力保持在一定程度。在3—10月小龙虾生长季节,每天定时开启增氧设施,按需进排水,调节水质,可每隔15~20 d泼洒1次石灰水,667 m2使用生石灰10 kg,一方面维持稻田pH值在7.0~8.5,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小龙虾正常生长和蜕壳。

4.5 投饲管理

沿稻田中央水草空挡区及沟边浅水处均匀投喂饲料。为方便投饲、捕捞,每块田(或几块田共用)应配置1个硬质塑料船。具体投喂时,需注意以下四点。一是设置食台,每天检查饲料的剩余情况,酌情增减。二是观察小龙虾的夹草情况,如果出现夹草及水浑情况,可酌情增加投喂量。若为水质问题,需要减量投喂,并加强水质调节。三是水质很快变肥时,需减少投喂量。四是根据小龙虾的捕捞量调整投喂量。一般4—5月,一笼捕捞2.5~3.0 kg,667 m2每天需要投喂饲料2.5~3.0 kg;一笼捕捞3.5~4.0 kg,667 m2每天需要投喂饲料4.0 kg。小龙虾养殖采取全程拌料投喂方式,目的是增强小龙虾体质,防病促生长。

4.6 诱导繁殖

5月以前放养的虾苗,可选择8月中旬至9月控水,9月中旬至国庆前后加水,诱导其掘穴交配、排卵,促进繁育秋繁苗。6月之后放养的虾苗,可选择10月控水,诱导其掘穴交配、排卵,翌年2月加水,促进繁育春繁苗。严禁在11月随意抬高稻田水位,防止抱卵虾出洞,造成卵子霉变脱落,影响育苗量。

4.7 预防病害

养殖小龙虾的过程中,要坚持无病早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原则。一是提供良好的环境。保证进排水系统设施完善,清除过多淤泥,合理栽种水草,培养浮游生物,及时调节水质。二是搞好虾病预防,如用食盐和药物浸泡种虾。三是对养虾水体食场和渔具进行定期消毒,667 m2食场每10~15 d用生石灰10~15 kg化水泼洒。每月用漂白粉对食场进行消毒一两次,每次用漂白粉250 g。对渔具采用日晒消毒,或用石灰水或300 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四是及时防治。小龙虾病害主要有烂鳃病、纤毛虫病、难蜕壳等,应及时防治。①烂鳃病。发病症状为虾鳃发黑,局部霉烂。防治方法为保持水质良好,每667 m2用过硫酸氢钾粉3包+浓戊二醛甲溶液150 mL。②纤毛虫病。常表现为小龙虾外壳表面有层絮状东西附着,用水很难洗掉。防治方法为保持水质清洁,每667 m2用甲壳爽2包,严重者间隔三四天再用一次。③难蜕壳。虾的成长要经过十几次蜕壳。只有蜕壳顺利,小龙虾才能健康生长、品相良好;如果蜕壳不顺利,次数过少,会影响小龙虾品质和产量。为促进小龙虾脱壳,可定期施石灰水或超能离子钙[5]。

5 结语

近年来,南县依托得天独厚的水土资源,大力发展稻虾产业,打造了集科研示范、苗种繁育、生态种养、加工出口、健康餐饮、冷链物流和精深加工于一体的完整稻虾产业链,稻虾产业规模和影响力跻身全国三强,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业经济发展。调查显示,2020年南县稻虾种养面积达4万hm2,产小龙虾10万t、稻虾米原粮30万t,综合产值超过140亿元;稻虾种养667 m2平均产值可达6 000元,纯利可达3 000元;南县稻虾产业从业人员达12.8万人,18 000多名贫困人口通过发展稻虾产业实现稳定脱贫。通过发展稻虾产业,南县农业产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提高。稻虾综合种养技术应用前景广阔,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蜕壳南县稻虾
大通湖流域稻虾种养尾水分析与治理对策
魏巍
蜕壳的歌唱家
江西省国营恒湖综合垦殖场稻虾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螃蟹
欢天喜地过大年
蜘蛛蟹:我的蜕壳“苦”旅
南县:“青骄·第二课堂”开课啦
17次蜕壳
山区稻虾综合种养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