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林下仿野生栽培技术
2021-12-01张财生
张财生
(国营铁龙林场,广东 翁源 512629)
1 灵芝形态特征与生长特性
灵芝为多孔菌科真菌灵芝的子实体,子实体单生或者丛生,单生子实体宽15 cm、厚1 cm;其菌盖为半圆形,菌盖上有环状棱纹和辐射状皱纹[1];菌柄长18 cm。灵芝属于典型的高温型菌类,菌丝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5~30℃,子实体分化的适宜温度为25~35℃。灵芝菌丝体生长时对光的需求较少,黑暗环境适宜其生长。灵芝喜欢微酸性或者微碱性生长环境。当前,仿野生栽培技术在灵芝栽培中应用广泛,如粤北地区林下栽培的怀宝灵芝菌体结实、色泽光亮,其品质可以媲美野生灵芝,十分受欢迎。
2 灵芝林下仿野生栽培管理措施
2.1 生产季节与木料要求
在生产季节方面,一般要考虑灵芝菌丝和子实体生长的温度需求。就粤北地区而言,一般在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伐木,伐木后14 d左右可以进行菌棒生产,次年3—4月下地埋棒,同年基本可以收获一两批灵芝。在木料要求方面,可以参考木耳、香菇等栽培木料要求[2],一般能栽培香菇、木耳的树种都能满足灵芝栽培要求。灵芝栽培通常选用直径3~16 cm的枫香木,而且优选营养丰富的弯曲多疖疤木。
2.2 准备工作:锯木、袋装、灭菌
锯木要求杂木砍伐后12 d左右进行,以防止木料过湿或过干,使其湿度达到最适宜状态。将杂木锯成长14~15 cm或者28~30 cm的短木段,而且确保其断面平整、长短统一。装袋时,根据木段直径,用聚乙烯筒袋进行袋装处理。聚乙烯筒袋一般选择宽15~30 cm、厚0.35~0.60 mm的规格,且必须耐高温、抗拉力强。装袋操作是将木段放入聚乙烯筒袋中,两头分别扎活结。装袋和搬袋时轻拿轻放,防止筒袋破损。如果发现筒袋破损,要及时补好。灭菌是灵芝生产中最为关键的一步,高温灭菌必须确保蒸足熟透,蒸煮木段与香菇棒灭菌方法一致,温度达到100℃后要维持12 h。火力控制上要做到“攻头、守尾、控中间”:菌筒上灶后迅速用旺火猛攻[3],使温度快速达到100℃,而且保持火力稳定,直到最后停火。当温度下降至80℃左右时,即可出灶冷却。
2.3 接种
应选择密封性好、场地干燥、清洁卫生、面积在5~8 m2的接种室。接种前7~14 d,用3~4 g/m3消毒盒对接种室进行消毒。待灭菌后筒袋温度冷却至30~35℃时,即可进行接种操作。接种人员应提前换好工作服,并提前对接种工具用漂白粉进行消毒处理,一般选用5%漂白粉溶液浸泡并配合5 g/m3烟雾剂点燃熏蒸。接种时,一人把种、多人解口接种扎袋、专人堆放。多数情况下每包菌种可接种4根木段,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用量。正式接种时,工作人员需裁开菌种袋取1/4菌种[4],将其撕成长度1~2 cm的小块后放置于碗中,并倒入解开细绳的木段,工作人员用镊子将菌种块放入木段与包装袋缝隙中,使菌种均匀分布在木段四周,再重新用细绳捆扎袋口。每根木段接种后,其接种工具和工作人员都要重新进行消毒。
2.4 菌丝培养
接种工作完成后,应将灵芝菌袋运送到无菌厂房进行菌丝培养,菌丝培养的温度应控制在25℃左右,空气湿度应控制在50%~60%,营造出较为黑暗的环境,且确保通风良好。发菌20 d后,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翻堆,使菌丝均匀生长,菌丝培养约60 d后,菌棒表层菌丝洁白浓密、菌木紧连,这预示着菌丝培养成功。此时,可以迅速下地埋土培养。
2.5 栽培场地选择及排场埋土
栽培场地要求遮阴度在70%~80%,排水性能好,且水源供应稳定、充足,要求栽培土壤肥力强且土质疏松,建议选择偏酸性或偏碱性土质。同时,及时翻耕土地、清理杂草,做好埋土准备工作,选择晴朗的天气进行排场埋土。另外,提前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在土壤中撒入药剂以预防白蚁。基于不同的木料、菌种及其生长优劣进行合理分类,埋入的菌木必须大小相当,且断面上有灵芝原基的朝上,按先后顺序去袋排行[5]。埋土栽培时,株距保持在40 cm左右,行距保持在60 cm左右,建议在栽培场地中间设置作业道路,并提前设置好宽60 cm左右的排水沟。菌木排好后用厚度10 cm左右的腐殖土及时填充并喷水,保证湿润度良好。覆土、喷雾后让其进行二次发酵,并在其上方放置高度50 cm左右的防雨棚,以降低降雨对其生长的不利影响。60 d左右即可撤掉防雨棚,并实施人工除草,为灵芝出芝营造良好的环境。
2.6 出芝管理
将床内温度控制在15~30℃,如果气温过低,应及时覆盖杂草进行保温;如果温度过高,需及时喷水、通风。观测温度的最佳时间是每天09:00和15:00。根据实际观测温度,及时调整处理。一般发育成熟的菌材在埋土栽培后15~25 d,便可形成原基,最初的原基是光滑的白色肉瘤形,逐渐向上生长形成灵芝菌柄。灵芝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是25~28℃。林下仿野生栽培时应充分利用林下小气候优势使其自然出芝,一般4—5月灵芝进入成熟期后即可采收[6]。判断其是否成熟,主要查看其菌盖边缘黄白色环圈是否逐渐消失,并查看其是否散发出大量的红色烟雾状孢子粉末,若是则表明灵芝已经成熟。每年7—9月是灵芝盛产期,采完第1批灵芝后,应及时清理床面,霜降后要及时加盖稻草、细土,确保灵芝安全过冬。第2年清明前后,气温升高且稳定时及时清除加盖物,进行有效的处置管理,以收获下一批灵芝。要想培养较长菌柄的菌株,可以适当增加覆盖物的厚度。
2.7 病虫害防治
灵芝病虫害防治,应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按照操作要求控制杂菌污染,确保灵芝生长环境卫生。危害灵芝的常见的杂菌主要有木霉、根霉、青霉等,目前依然以预防为主,尚没有有效的补救措施。这就要求在灭菌过程中要确保灭菌彻底,接种环节则要规范,整个栽培环境要干净卫生,以防止杂菌感染。灵芝常见的虫害主要是白蚁、蜗牛,为对其进行有效防治,可以提前在菌棒埋放地周围撒一些药粉,用来消灭白蚁等虫害,并可以用天然香精油、醋酸进行熏蒸处理,或进行人工捕捉方式。
2.8 采收
成熟的灵芝采收后要及时进行加工处理,主要是处理菌柄,清除杂质,将灵芝晒干后进行专业烘烤,使其彻底干燥。灵芝彻底干燥后要及时包装,同样优选抗拉性能强的聚丙烯材料袋,以防止灵芝贮藏过程中进水、霉变及虫蛀。
3 结语
灵芝适应能力强,在多数阔叶林山区均可生长,但其对生长环境的清洁度及空气质量要求较高,必须确保其生长环境干净、卫生。近年来,国营铁龙林场试验种植灵芝100.5 hm2(其中食用灵芝60.0 hm2、药用灵芝40.5 hm2)。广东省翁源县青云山制药厂检测结果显示,国营铁龙林场栽培的灵芝仿野生性达99.1%,实现了经济和生态效益双丰收。在林下人工种植灵芝既不影响林木生长,又可为灵芝创造良好的“野生环境”,因此,该技术值得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