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2021-12-01梁贵嗣

乡村科技 2021年13期
关键词:配套技术秧苗高产

梁贵嗣

(象州县寺村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广西 象州 545804)

水稻作为我国农业生产中最基础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数千年前就有栽种记录[1]。随着我国相关农业科研人员在水稻种植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探索总结出的水稻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不仅能大大提高水稻产量,而且能很好地提升水稻品质,极大地增加了种植水稻的收益。如何广泛的推广应用水稻高产栽培配套技术,成为当下水稻种植产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

1 水稻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的内容和特征

1.1 水稻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的内容

所谓水稻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简单来说就是若干个有助于水稻高产种植技术的总集。目前,有关水稻种植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的研究,大致分为三类。

1.1.1 影响水稻种植和生长环境的技术[3]。例如,在控制水稻种植区域的温度和土壤条件等自然因素时,技术人员可以应用配套的合理密植技术实现对水稻栽种区域温度、土壤、光照等因素的控制,从而达到提高水稻产量的目的。

1.1.2 影响水稻生长效率的技术。例如,水稻种植后,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其生长的不同阶段设计不同的施肥、灌溉方案,最大限度地保障水稻生长环境良好,为水稻后续抽穗提供充足养分。

1.1.3 保证水稻不受病虫害侵扰的技术。应用病虫害防治技术防治病虫害,从源头减轻病虫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以上3个部分相辅相成,共同组成了实现水稻高产的配套技术,只有合理、灵活地应用水稻高产栽培配套技术,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促进水稻高产。

1.2 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的特征

相较于传统的水稻高产技术,水稻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的覆盖面更广、针对性更强,基本可用于所有区域、所有类型水稻的种植。所以,在水稻种植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这一高产栽培配套技术已经逐渐成为当下水稻种植过程中最受关注的技术之一[4]。

2 水稻高产栽培配套技术应用要点

2.1 选种

为实现水稻高产栽培,有必要选择优质的水稻品种,为高产奠定基础。选择水稻品种时,尽量选择优质高产品种。同时,要保证所选水稻品种的种子颗粒饱满,以免影响种子的发芽率。

2.2 处理种子

种子处理的一般方式是将筛选出来的稻种浸泡在药液中,浸泡一段时间后捞出、晒干,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需要注意的是,在种子处理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浸种时间和水温,即在55℃左右的温烫水中浸泡24 h,随后再在35~40℃的温水中浸泡40~45 min,完成浸种后应及时冷却,以免降低种子的发芽率,然后在太阳下晒干[5],以获得最佳的杀菌效果。

2.3 选地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所选地块的土壤养分、土壤透气性等均与水稻的质量和产量密切相关[6]。因此,要选择适宜水稻生长的地块和苗床,保证所选地块的土壤中含有充足的养分,且必须保证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良好,以提高水稻成活率。尽量选择有南风、阳光充足、排水便利的地块,并确保地块土质疏松、土壤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

2.4 整地

种植水稻之前,一定要先修整土地,及时清除其中的岩石、杂草或其他废弃物。同时,不宜使稻田过于干燥,以免影响水稻种子的成活率。整地持续时间不宜过久,一般要在3 d内完成。

2.5 施肥

为培育出强壮秧苗,需在播种前充足施肥。一般采用农家肥和化肥相结合的施肥方式,需要的化肥种类有磷酸一铵、硫酸铵、硫酸钾和硫酸锌等。667 m2田地需要施加磷酸一铵16~21 kg、硫酸铵31~41 kg、硫酸钾16~21 kg、硫酸锌3 kg左右。施肥之后再使用细耙将肥和土均匀混合在一起,以更好地发挥肥效。

2.6 播种

首先,要掌握好播种时间。播种时间太早或太晚均会影响秧苗的质量。例如,播种太早容易导致秧苗老化,从而减慢分蘖;播种太晚会使秧苗不够强壮,导致嫩弱的秧苗返青速度减慢。在象州县,春季水稻播种的最佳时间是3月底至4月上旬,秧苗生长36~41 d[7]。播种之后要适量浇水。在水稻长出3片叶子之前,采用旱长的方式培育,以促进根部生长;等到长出3片叶子以后,要防止秧苗因缺少营养而出现病害,如立枯病等。

2.7 移栽

培育好秧苗后要选择合适时间进行移栽。移栽之前要对田地进行耕耙,确保土壤松软、平整、深厚,同时要施足基肥,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移栽时需遵循“适时早栽”的原则,以免错过水稻最佳生长季节、延长水稻的生长期。一般在平均气温15℃以上时,即可移栽。插秧时要注意秧苗的间距,行距控制在19.98~23.31 cm,株距控制在13.32 cm左右,一丛秧苗控制在两三株即可,要使每株秧苗均能得到充足的光照,并且能够充分汲取土壤的营养。另外,要注意插秧深度。为了促进秧苗分蘖,要将秧苗浅插入土壤中,以保证足够的氧气供应。

2.8 科学合理灌溉

鉴于水稻不同生育期对养分和水分的需求不同,应根据水稻生长状况科学调整灌水量。水稻播种完成后,要不断加强田间灌溉,保持土壤水分充足,以促进水稻生长。在水分管理中,应始终遵循“浅水移植、湿地操作”等原则,即水稻移栽宜选择浅水,以保证秧苗成活率;移栽后淹水1.33 cm左右护苗,避免高温对秧苗造成伤害;正常返青后,进行干湿交替的水分管理,促进分蘖发生;进入孕穗期后,保持适度深水,促进幼穗分化,形成大穗。

2.9 水稻病虫害防治

加强病虫害防治对于优质无公害水稻栽培非常重要。一定要早期预防,采用综合防治措施,科学有效防治病虫害。水稻病虫害防治方法包括化学防治法、物理防治法和生物防治法。物理防治法,即利用一些农艺措施来预防和减少病虫害对水稻的危害。例如,平时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减少田间病源;选用抗病性好的优良品种;培育健壮的秧苗,增强秧苗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等。化学防治法是指使用化学杀虫剂、杀菌剂等防治病虫害。采用化学防治方法时,应根据病虫害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农药种类,和科学的施用方法。例如,白叶枯病主要发生在水稻叶片和谷粒上,因此,可在水稻三叶期和移栽前施用龙克菌、叶枯灵、菌毒消等喷雾防治。选择药剂时,要选择高效低毒农药。生物防治方法,即释放害虫的天敌去捕捉、控制害虫等。目前,出现了较为新型的防治方式,即采用高频电压网进行捕虫杀虫,非常有效。

3 结语

紧跟发展需求,合理运用水稻高产栽培配套技术,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水稻种植效果。

猜你喜欢

配套技术秧苗高产
DA-6对番茄秧苗生长的影响
苹果高光效树形改造综合配套技术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桑树穴盘育苗组合配套技术要点
隧道施工中的机械设备配套技术探讨
农民
秋茬蔬菜高产有妙招
基于Meanshift和Hough变换的秧苗行中心线提取
插秧
超级杂交稻广两优1128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