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防城港市防城区茅岭镇为例

2021-12-01王之超

乡村科技 2021年13期
关键词:防城港市村民

王之超

(烟台大学,山东 招远 265400)

近几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国大部分乡村积极探索推进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的方法。很多乡村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提出了许多治理方案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不仅诞生了一批优秀的乡村示范基地,还培养了许多优秀乡村干部。但从总体来看,社会良治与经济发展的局面仍未形成。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是一项艰巨、长期的任务,不能一蹴而就,仍然要不断细化和具体落实到每一步,才能有效提升乡村治理的进度。

1 社会治理与乡村治理概念

1.1 社会治理理论

社会治理往往以社会行政、政策、规制或福利等命名。20世纪80年代初,社会治理概念才被引入我国,后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发展丰富。社会治理的重点是调解矛盾,发挥主观作用,对社会矛盾进行逐一解决,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很多西方学者认为社会治理不能单一化,要多元化发展,共享资源,互利共赢,实现多方利益。因此,在沟通交流中要形成良性互动,通过互动协调处理好社会治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1.2 乡村治理理论

乡村治理理论的提出得益于西方社会的发展。我国的乡村治理理论重新定义了传统乡村理论,大部分学者认为乡村治理是在乡村管理过程中,运用治理理论指导工作和实践,使其与农村相融合,主要涉及治理主体、治理方式、治理目的和治理过程等多个方面。本文整合了不同学者的研究成果,丰富了其内涵和外延,认为乡村治理主体应多元化,治理方式应多样化,治理过程应自主化[2]。

2 防城港市防城区茅岭镇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

2.1 防城港市防城区茅岭镇社会治理现状

茅岭镇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防城区东部,全镇总面积123.8 km2,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85.53亿元,同比增长10.1%;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4 677元和9 549元,分别同比增长8.8%和11.9%。目前,茅岭镇在社会治理方面主要采取以下做法。

2.1.1 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对社会治理和精准扶贫工作的领导作用。茅岭镇要求各乡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导下,树立正确的思想和意识,通过抓党建来促进扶贫攻坚工作的开展。

2.1.2 谋突破之路,提升经济实力。茅岭镇做强项目投资“主引擎”,积极跟随国家政策走向确定投资方向,做好项目前期工作,重点谋划推进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

2.1.3 固绿色之本,构建生态文明。茅岭镇夯实生态基础。大力实施绿化茅岭行动,开展城区、景区、新村、交通干道“补绿、增色、添景”工作,加强节能减排,普及城区电动公交车,倡导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2.2 茅岭镇社会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2.1 基础设施、服务设施不够完善。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茅岭镇的经济也得到了较快发展,然而在部分利益主体趋利行为的作用下,茅岭镇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乏力,垃圾乱堆乱放现象频出,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和破坏[3]。此外,在水污染治理方面,政府急功近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投入的资金并不少,但治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近几年,在工业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茅岭镇的生态环境建设不完善,在污染问题治理上投入了数亿资金,但是因为工作不到位,没有连续性,导致污染反弹严重。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茅岭镇重点治理的河流中近70%没有达到标准,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不到88%。

2.2.2 社会环境治理体系不完善。随着社会治理建设的不断推进,茅岭镇针对环境治理采取了多样化措施,如改善生活垃圾的处理、治理污染河流等,使得大部分群众对社会治理方案表示了认可和肯定[4]。然而,社会治理是一项全新的建设工作,在建设成果管理和维护中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茅岭镇由于没有建立完善的治理体系,导致管理责任划分不清晰,管理上较为松散。

2.2.3 村民公共卫生文明意识淡薄。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和“新茅岭人”的不断涌入,当地的乡土习惯和外来的风土人情在不断交流碰撞。无论在老小区还是新小区,每天在房前屋后生炉烧水成为部分百姓的生活必须。公众爱护公共财物的意识淡薄,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围绿垦地”的现象时有发生。茅岭镇环卫局官方统计数据显示,茅岭镇的生活垃圾产生量逐年增加,村民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大约80 t,每年保持近10%的增长速度。居民出行依然以电动自行车、私家车为主,公共汽车的空置率较高,其出行分担率仅19%。

2.3 茅岭镇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2.3.1 农民社会治理意识淡薄。目前,我国对乡镇治理的改革颇具成效,但是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很多人的社会治理意识较为淡泊,呈现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状态。例如,很多人不愿承担社会责任,不愿意履行社会义务,大部分人缺乏主人翁意识,认为应该由政府承担乡镇治理责任,自己只要遵循政府的领导即可,没有发挥自身的主动性,没有提出相应的建议,导致治理时常出现违背人民意愿的问题,容易激发人民和政府之间的矛盾[5]。

2.3.2 治理体制不健全,治理机制不完善。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落后,造成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体制不健全、村民自治未完全落实到位。乡镇政府与村委会还保持行政领导关系,泛行政化倾向严重,导致村干部忙于应付上级交办的事务和上级下发的发展指标,出现责权不对等的现象,村民事务理事会未能有效工作,不能及时解决村民的利益诉求,最终导致矛盾激化。

2.3.3 服务意识不到位。长期以来,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人员普遍缺乏服务理念,治理时基本以行政手段为主,并不注重服务与评价。很多基层干部认为只要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即可,不需要注重村民服务工作,很多干部的思想觉悟没有提升,认为管大于民,忽视了权利与义务的相对关系,没有意识到只有提高基层服务水平,才能实现乡村振兴。

3 完善防城港市防城区茅岭镇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对策

3.1 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基础设施

除了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外,还要多渠道、多角度地募集社会建设资金,保证社会治理资金充足,使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将社会治理专项补贴资金列入乡镇的财政计划。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来投资者依托当地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投资社会治理项目。通过金融股、税收、投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有效激励民间资本进入地方,将社会治理作为农民投资创业的重要领域。采取积极吸纳个人资金投入、与其他企业联合合作、有效使用政府资金等方式,实现多渠道吸纳资金。

3.2 加强生态环境系统的建设与保护

注重源头治理,稳步推进河道清淤、生态修复、河道畅通、河道保洁、防洪除涝工程建设,消除河道的填、堵、束现象,盘活河网水系。加强氮磷污染治理,形成较完善的管控机制,统筹抓好河道水环境治理工作。采取措施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完善工业废水设施和乡镇污水处理站等基础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以此保障地区能够对污水进行有效处理。此外,需要对污水管网进行完善,推广节水生产和生活方式,减少污水排放。

3.3 建立、完善乡镇自治和法制管理体系

3.3.1 坚持党的领导,推行村民自治制度。要建立健全各村党组织机构,建立完善村委会和村党支部,并在党的领导下切实推行村民自治制度。要不断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提升其政治素养和政治觉悟,使其认真履行党的相关职责,积极宣传党的相关政策方针路线,提升村民爱党敬业、争做主人翁的主动性。

3.3.2 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坚持依法治国。要以国家相关政策为蓝本,建立适用于茅岭镇的各项制度,以保障村民的权益、规范村民的日常行为。

猜你喜欢

防城港市村民
防城港市开展“关爱未成年人助力乡村振兴”爱心公益捐赠活动
影响防城港市沿海地区母乳喂养相关因素分析
防城港市2016—2021年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承包地收割时遭村民哄抢,谁来管?
村民喊我去“摘些咱家的菜”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防城港市安全生产四项指标“三降一平”
防城港市组织千余名干部参加安全生产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