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村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12-01张玲钰

乡村科技 2021年13期
关键词:农村基层基层组织党员干部

张玲钰

(文县委党校,甘肃 文县 746400)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人们逐渐意识到农村基层治理对于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农村基层治理成为当前我国需要重视的问题。

1 案例分析

甘肃省各个县区的竞争力普遍较差,发展落后。当前,社区保障、人居环境、教育情况、基础设施建设等处于中等优势;宏观经济、公共服务、社会结构等建设处于劣势,不能满足当前甘肃省人民的生活需求。甘肃省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区域性差异,虽然能够对贫困县进行较大强度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但是对于非贫困县的基础设施投入不足,而且不注重对于新兴产业的投入,不能够有效地进行农村基层治理。

2 我国农村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

2.1 村民自治落实不到位

村民自治是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提出的,是农民在村委会的带领下进行农村治理的一种手段[1]。村民自治指的是农民行使民主权利,依据法律规定进行自主管理,为自己创造幸福生活的一种手段。但是,当前在村民自治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阻碍了农村发展步伐。第一,城市经济不断发展,农村劳动力为了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源,纷纷到城市务工,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人口老年化现象严重,不利于相关产业发展。第二,一些农村管理人员不能有效行使权利对村民进行管理,而且部分农民法律意识淡薄,遇到问题时不能运用有效的手段对自身权益进行保护。

2.2 人口流失严重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农村发展水平之间差异越来越大[2]。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农村,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城市人口相对于农村比较密集,劳动力较多。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农村人口纷纷到城市进行工作、学习,导致农村人口流失严重,加速农村人口老龄化,而且会影响农村发展的稳定性。农村向城市流动的人员一般是青壮年人才或者文化程度较高的人才,这些人才向城市流动会导致农村人口中空巢老人及留守儿童增加。这些人员不能进行强度较高的劳动,导致农村经济发展出现停滞现象,而且空巢老人及留守儿童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怀及照顾。由此可见,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使得农村居民的幸福感急剧下降。

2.3 乡村文明建设不全面

加强乡村文明建设能使农村人民积极配合农村基层建设。但是,当前我国乡村文明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乡村基础建设成效。第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农村人民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而更加注重经济效益。这样会导致农民出现拜金主义、唯利是图等不良心理,对农村道德建设产生不良影响,阻碍乡村文明建设。第二,农村信息化比较落后,农民不能及时接收外界的观念及思想。同时,部分农村人民思想比较保守,不能快速理解并接受先进的思想[3]。此外,受传统观念影响,部分农民存在逆来顺受、重男轻女等心理,不能合理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阻碍了农村发展。

3 加强我国农村基层治理的策略

3.1 加强农村德育建设

针对农村文明建设不全面的现象,应加强农村人民的德育教育,提高农民的德育水平与道德素养,从而起到推进农村建设的效果[4]。村民的德育水平提高能使农民意识到农村基层治理对于农村发展的意义,还能使农村人民积极参与农村基层治理,推进农村基层治理进程。在乡村自治过程中,需要对农村自治组织的成员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使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从而不断完善乡村自治建设。乡村德育建设能让农民转变重男轻女等传统观念,培养农民保持积极向上、努力奋斗等心态,促进农村人民积极投入农村现代化建设,进而促进新农村建设[5]。

3.2 完善基层组织体系

完善的乡村治理体系是实现乡村基层治理的根本。建设乡村基层组织体系,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努力。第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让党有能力对农村建设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管制,提高党的威信力,提升党对于农村各项事务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促进基层组织之间进行合作,推进基层建设有效进行,还应促使基层组织之间进行互相监督,以保证基层建设工作质量;确保基层组织建设制度的规范性与合理性,为农村基层治理提供法律支持,保证农村基层治理方向正确。第二,要落实基层民主自治组织的参与,实现自治结构优化,利用村民自治提高农村基层治理质量与效率。第三,加强培育农村的内生性组织,让农民能整体应对社会风险,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6]。甘肃省进行农村基层治理时,通过完善基层组织体系,保证了农村基层治理成效,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发展空心化、原子化及功利化问题。

3.3 加强农村法制建设

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实际上就是对农民进行基础的法制培训,让农村人民能理解基本的法律要求,使农民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利益。农村的法制准则不仅仅是常规的法律条文,还包括农村的村规。农村的村规都是通过农民投票表决形成的,能够反映不同村庄的实际需求,但要在不违背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行制定[7]。对农村进行治理的过程中应加强农民法律意识的培育,让农村人民能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使村民生产建设中能遵守法律规定,提高村民办事的准确性、合法性。同时,进行新农村建设时,要将法律知识运用到村民生产生活中,让村民能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在产生纠纷时加强法律的介入,规范农村人民的行为,减少村民的打架斗殴行为。最后,要对村规民约进行规范,完善村规中的不足之处,加强村规对于村民的约束力。

例如,甘肃省进行农村基层治理时,加强对于村民的法律培训,让村民具有法律意识,利用村规对村民进行约束,使村民的行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同时,利用法律法规对村民的行为进行积极引导,使其更好地投入农村基层治理,从而提高甘肃省农村基层治理的有效性。

3.4 提升党员干部的治理能力

党员干部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需要强化党员干部的学习能力,逐步提升队伍整体治理水平。在解决治理难点、重点问题的同时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与能力,尤其需要加强党员干部业务能力、钻研能力提升,丰富其工作经验[8];另一方面,建立健全考核机制,不断完善容错机制、纠错机制,最大限度地提升党员干部参与基层治理的动力,不断提升其服务意识,确保党员干部在基层治理中发挥先锋作用。

4 结语

农村基层治理是一项重要的工程,加强农村基层治理能够为农民提供更加优质的社会资源,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为农村发展提供保障。因此,要加强对于农村建设的投入,完善基层自治体系;提高农民教育水平,保证农民能意识到进行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加强对于农民的法制建设,让农民能积极配合农村基层治理工作的开展。

猜你喜欢

农村基层基层组织党员干部
党员干部新书架
加强新时代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助推乡村组织振兴——以河南省濮阳县为例
科协基层组织优化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云南省农村基层治理能力法治化路径探析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凉山彝区贫困农村基层治理创新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