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研究

2021-12-01刘伟春

大众投资指南 2021年11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事业单位

刘伟春

(青岛市城阳区教育和体育局,山东 青岛 266109)

最近几年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在我国经济发展结构中的快速提升,各企业单位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也随之进一步深入,特别是对于我国的事业单位来说,其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需要与市场机制、人民群众需求相结合,与时俱进,革新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中有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水平。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指预测企业单位的人力资源需求,然后以此当作基础,为企业单位制定出有效、合理的人力需求方案,并通过有效的方式,比如:考核绩效、支付报酬等,为企业单位招聘合适的人员,最后对招聘的人员进行激励、培训等有效开发,从而为企业单位创造最佳绩效。

一、现阶段,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不符合新时代发展趋势。自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各项体制制度也随之进一步革新,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但是,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却停滞不前,基本没有变化,特别是在我国事业单位中,其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不符合新时代发展趋势,过于陈旧、落后。尽管现阶段有部分事业单位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创新,但是,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导致改革力度较弱,从而使得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没有得到大的成效。而且,有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在管理时,将管理重心主要放在了单位人员的工资分配、职称晋升等环节上,缺乏对于单位长远发展及单位人员优质管理的认知。基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背景下,管理工作人员不重视人力资源的配置问题,进而导致单位工作人员丧失或者是缺少工作态度及责任心,不利于单位的工作效率[1]。

第二,人力资源管理体制较为落后且伴有较多漏洞。现阶段,有部分事业单位虽然已经开始逐步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不过,人力资源管理体制较为落后且伴有较多漏洞影响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水平。在事业单位中,有部分管理工作人员缺乏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认知,也对自身工作岗位没有清楚的定位,所以,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主要是记录单位人员的考勤、月底对单位人员进行考核、分配单位工作人员的入岗档案及工资等基础性工作,完全没有改善人力资源管理质量水平。由此可见,人力资源管理体制较为落后且伴有较多漏洞是现阶段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一个主要因素,没有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对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缺少明确的约束[2]。

第三,在事业单位中,人力资源管理缺少对单位人员的激励机制。有调查研究资料指出,在事业单位中,如果人力资源部门缺少对单位人员的激励机制,就会导致单位人员在工作过程当中逐渐展现消极的心态,最后降低事业单位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而且,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若是在单位人员的分配上发生不公平、不公正的情况,也是影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例如:在事业单位中,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对于相同职位的工作人员的薪酬分配是不一样的,就会使得单位人员在实际工作时,缺乏竞争意识,降低创新理念的积极性,最终导致事业单位发生人才流失的现象,并减弱了事业单位的核心竞争力[3]。

二、在事业单位发展中应用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

现阶段,我国的事业单位可有效保证社会公共安全秩序,提高国家综合国力,促进社会长远发展,所以,事业单位的稳步长远发展也关系到我国社会的发展状态。在事业单位中,人力资源管理是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且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增强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提高管理水平,可有效促进事业单位的稳步长远发展。由此可见,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可促进事业单位内部工作人员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在确保单位工作人员不断进步的同时,提升单位的整体实力。另外,我国现阶段的事业单位种类较多,具有多样性,因此,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质量,可有效提升事业单位服务人民群众的水平,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4]。

三、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应对措施

第一,结合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对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进行改革创新,优化完善管理制度。改革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主要指在意识形态上,增强事业单位对于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而这也是确保人力资源成功改革的基础。一是事业单位中的领导人员需加强对于人力资源部门的重视程度,清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于促进单位发展的重要性,并根据人力资源部门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及体系,从而促使单位人员也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二是事业单位中的领导人员需多招聘复合型人才,且具有高素质,从而借助其优秀的管理能力,为事业单位探寻更多的优秀人才,以便于人才储备。除此之外,事业单位在优化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需结合单位当下的运营情况,例如:人力资源部门在人才招聘时,需始终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有利于引进高素质、优秀的人才;在分配人才资源时,需按照人才的特长及其专业,将招聘到的人才分配至最合适的岗位,有利于提高人才利用率,再加上完善的管理制度,可给予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的后期工作提供有力保障[5]。

第二,事业单位需加强对管理工作人员的培养。在事业单位中,优秀且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是确保单位管理工作质量的前提,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需具备以下几点品质:一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要有不断学习的进取意识,随着新时代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国内外交流频率也随之增加,因此,关于人力资源的理论也随之不断更新,管理工作人员只有具备进取意识才可以与时俱进,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二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要具备强沟通能力,这一工作的核心主要是以人民群众为中心进行服务,所以,沟通是解决各种问题的必要方法,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对较强的沟通能力,并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才能为其后期工作提供保障;三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要具备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可以应对各种危机,在事业单位中,突发事件会间接或者是直接影响单位的整体运营,因此,这就需要管理工作人员具备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以应对突发事件;四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要具备灵活的接收信息能力以及处理信息能力,由于管理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时需要涉及较多大信息数据的内容,比如:绩效评估内容、人事管理内容、薪酬管理内容等,所以,管理工作人员需具备灵活的接收信息能力以及处理信息能力,以确保工作的精准性、可靠性,有利于单位做出正确决策。由此可见,事业单位需培养引进全面的高素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不仅需要招聘社会上的优秀人才,还需加强对于在岗人员的培训,进一步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6]。

第三,充分开发人力资源,挖掘单位工作人员的潜力。在事业单位中,工作人员的发展直接影响单位的整体情况,只有充分开发人力资源,挖掘单位工作人员的潜力,才能真正实现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所以,在加强管理工作的同时,还需有效开发人力资源,可以通过有效的方式,比如:培训等,提高单位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提升职业素质水平,促进单位工作人员与单位共同发展[7]。

第四,完善健全激励机制。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的依据主要是单位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而管理工作人员则会按照单位工作人员的考核结果进行有效管理,不仅提高了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还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源部门的有序进行。领导人员也能够依据单位工作人员的考核结果寻找工作中思想意识落后、能力不强的工作人员,并做出正确决策。另外,事业单位在完善健全激励机制时,可以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对于工作积极性高的工作人员做出嘉奖,可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领导人员需要重视单位工作人员的薪酬以及福利待遇,以确保工作人员的生活质量水平,还可以设置优秀员工奖项,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工作热情。另外,单位还可以定期开展一些活动,不仅为管理层提供了交流沟通的桥梁,也满足了工作人员的精神需求,发挥放松身心的目的[8]。

综上所述,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不仅可以确保事业单位的有序运行,还能促进事业单位及社会的长远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意义。而现阶段的事业单位只有冲出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的约束,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革新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强化对于管理工作人员的培养,再应用有效、科学的方式,包括:开发人力资源,发挥绩效考核的真正效果、完善健全激励机制等,才能提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效性,并促进其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管理事业单位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