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州经验对武汉城市圈空港经济建设的启示

2021-12-01周睿全

大众投资指南 2021年11期
关键词:航空港空港临空

周睿全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7)

航空港经济是以航空枢纽为依托,以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支撑,以提供高时效、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为特征,集聚临空属性产业和提升城市功能布局的一种新动能经济。2019年12月,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打造中部崛起的动力源,湖北省出台了《武汉城市圈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2019-2035年)》,依托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和鄂州民用机场两大空港,聚集航空运输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推动武汉城市圈空港经济发展。截至2020年,全国已批复14个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发展成果。尤其是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身处中部,交通地理区位、经济发展基础条件都与武汉极其相似,同时作为我国第一个由国家批准的临空经济实验区,其发展历史及成功经验对武汉城市圈空港经济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发展历史概况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简称郑州航空港区,是中国首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地跨郑州、开封两市部分区域,包括郑州航空港、综合保税区和周边产业园区,面积总共415平方公里。

2007年10月,为推动郑州打造国际航空枢纽,河南省设立郑州航空港区。2010年10月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正式设立,并于2011年11月正式封关运行,这是国内少数围绕机场而专属建设的综合保税区。2012年4月,借助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有利契机,河南省进一步提升了认识,决定以空港经济为重点,使其成为带动中原经济区发展的有力抓手,向国家申请设立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2012年11月,郑州新郑机场被确定为“十二五”期间中国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试点,建设规模和等级大幅提升,郑州新郑机场被确立为国内大型航空枢纽之一。2013年3月,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正式获批,标志着全国首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实验区正式设立,其战略定位为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现代航空都市、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

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主要做法及成果

(一)民航优先发展战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展,航空产业已经逐渐成为未来高端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空港经济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我国在经历了公铁交通全国网络化的基础上,航空产业发展必然是下一步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选择,因此在2012年7月,当国家明确提出发展航空经济、建设若干示范区,出台《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关键时点之前,河南省就预测到了航空产业发展未来趋势以及相关空港经济的巨大潜力。早在2007年,河南省就意识到郑州区位发展的巨大优势,审时度势提出了民航优先战略,将空港经济作为助推河南发展的增长动力源,并作为河南一号工程予以大力推动。

(二)政策助推极化效应

为了推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河南省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有力推动了空港经济的快速发展。2020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0亿,达到1041亿元,增速在全市排名第一。进出口总额达到4447亿元,在全省、全市占比分别达到67%、90%。跨境电商货单量达到1.39亿单、货值113.9亿元,在出货量以及货值方面连续五年翻番式增长,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各项经济指标持续快速增长,在全国范围内,发展的速度和质量都处于领先地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区域增长极效应已经凸显。

(三)产业聚焦集群发展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自设立以来,坚持空港经济的发展方向,吸引大量涉及航空物流、高端制造和现代服务业等产业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在空港实验区集聚发展。郑州作为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在郑州航空港综合试验区成功上升为国家战略后,迅速吸引了联邦快递、UPS、敦豪、圆通、韵达等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集聚郑州航空港区,发展现代物流。同时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巨头在郑州航空港区兴建物流仓库、配送中心、电商产业聚集园区等基础设施,将郑州航空港区作为企业辐射全国乃至全球的重要基地。“十三五”期间,以富士康为核心,以智能终端为代表的郑州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不断壮大,累计200余家相关企业入驻。微软云计算、日本三菱重工、华锐光电、绿地会展城等一批涉及智能装备、精密机械、新型显示、现代服务的优质产业发展项目不断聚集,郑州现代产业基地已经初具规模。

(四)机场开放不断提升

2015年,郑州新郑机场货运航线已初步构建起了以郑州和卢森堡为双中心的覆盖全球的航空货运网络,能够通达全球主要的经济体及重要城市。截至2018年7月,中部地区省份共开通了14条国际全货机航线,其中13条都在郑州。纽约、洛杉矶、莫斯科、伦敦等13个国际城市的航空快件可实现“当日寄出、次日递达”。2020年,新郑机场年货运规模达到64万吨,同比增长22.5%,增速排名全国大型机场第一。同时客运规模达到2000万人次,货运和客运规模相比2015年分别增长60%和16%,全年货运量排在全国第6位,客运规模提升至全国第11位。“空中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地位进一步提升。

三、郑州经验带来的若干启示

(一)紧抓时代有利契机

郑州空港综合试验区设立有其先天优势,同时也抓住时代发展的重大契机。2010年前后,我国的电商物流业处于大爆发状态,来自海内外的货物运输呈现激增状态。2011年4月,中国民航总局要在内陆的中部地区选择一家机场,分担北京,上海,广州三个机场剥离出的中转功能和门户机场的功能。郑州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积极争取,新郑机场终于成了中部地区货物中转的枢纽机场。在新发展格局条件下,空港经济同时也是促进国内外双循环良性发展的重要抓手。湖北已经制定了《武汉城市圈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一定要把握好空港发展的绝佳契机,统筹空港周边武汉、鄂州、黄石、黄冈、孝感五地发展要素,有效利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和鄂州花湖机场的航空枢纽作用,构建运行高效的航空客货双枢纽体系,切实推动武汉及周边地区临空经济做大做强。

(二)统筹发展理念超前

空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交通物流的统筹谋划。河南在最初谋划郑州航空港经济实验区时,就考量了如何积极运用郑州全国铁路交通枢纽的地位,助推新郑机场发展,并提出新郑机场“建设综合交通枢纽”的发展理念。客运方面,郑州积极推动新郑机场与高铁客运枢纽站紧密对接,大力发展空铁联运,逐步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客运中转换乘中心。货运方面,在拥有亚洲最大的铁路编组站郑州北站和全国最大的铁路零担货物中转站郑州东站的基础上,还在航空港区以东约5公里处打造郑州高铁南站,部分高铁线路以及城轨项目在此连通,还专门配套建设高铁物流基地,推动郑州南站成为空铁联运综合交通枢纽。目前,武汉天河机场的客运量虽然高于郑州新郑机场,但在货运量方面却远远落后,虽然武汉市拥有三座高铁站,但主要集中于客运。因此,武汉城市圈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发展,在大力发挥鄂州花湖机场的货运职能的基础上,还要推进综合实验区内高铁专用物流基地建设,打造一体化国际快运多式联运物流体系。

(三)产业发展聚焦明确

郑州航空港综合试验区设立以来,始终坚持空港经济发展的核心理念,将大力引进和培育航空相关产业发展作为区域产业发展的方向,航空物流、高端制造、现代服务业等产业不断变大变强,成功将自身打造成为我国空港经济发展的典型标杆。相比之下,武汉临空经济的发展也起步较早,但在产业发展指向并不明确。2008年10月,为了进一步促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配合湖北“打造支点、走在前列”的崛起战略,武汉市通过了《武汉临空经济区总体发展规划》,大力推进临空经济发展。但在临空经济区发展的实践中,临空产业却又包罗万象,定位不清晰,发展特色不明显,部分地区还以临空经济为噱头,大力开发房地产,区域产业发展迷失了具体方向。因此,在武汉城市圈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未来建设过程中,要紧盯航空产业发展的主导方向,引进和培育相关企业,才能不断集聚相关产业资源,将空港经济做大做实。

(四)不断推进经贸开放

空港经济模式的特征之一就是对外经贸流通,因此航空港综合试验区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不断提升航空港对外开放度,推进综合保税区、自贸区建设、陆空口岸等平台建设,完善国际化营商环境,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在郑州航空港综合试验区2013年3月成立之前,河南就积极推进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建设。2016年8月,范围覆盖郑州空港区的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也正式获批。在平台建设的基础上,郑州航空港综合试验区还在通关方式、贸易结转、跨境电商等开放形式上不断完善和探索。这些经贸开放措施,都成了郑州航空港综合试验区的发展壮大的关键。目前,武汉城市圈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之中,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综合保税区和保税物流中心等开放平台的区域布点业已展开,下一步要汲取郑州航空港区经验,进一步加大平台布点,并且将平台建设与经贸服务相关联,不断完善服务形式,助推武汉城市圈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不断发展壮大。

猜你喜欢

航空港空港临空
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生态空间识别与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李万雄:湾区引擎,空港之芯
乘世界空港东风,聚湾区枢纽动能!未来空港新经济发展高峰论坛
广州空港经济,乘“机”起飞
袁奇峰 空铁上的广州都市圈,花都临空经济红利空间巨大
郑州航空港区庙后唐墓地部分墓葬
临空高速目标多传感器自主协同资源调度算法
探析临空经济对区域物流竞争力的提升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临空经济发展研究
以法治保障郑州航空港的建设与发展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