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珠海市斗门区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2021-12-01张寰宇

大众投资指南 2021年11期
关键词:斗门区斗门珠海市

张寰宇

(广西旅游规划设计院,广西 南宁 530000)

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由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佛山市、东莞市、珠海市、惠州市、中山市、肇庆市、江门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经济活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在我国发展格局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性地位。珠海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战略定位上、规划布局上都应积极融入整个大湾区的建设发展之中,而斗门区作为珠海市面积最大、农业基础发展最好的行政区域,其在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相关旅游产业的发展上具备资源与区域优势。斗门区通过旅游产业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推动斗门区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实践,也是新时代背景下推动全面开发开放新局面的新尝试。

一、珠海市斗门区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一)斗门区旅游产业基本情况

珠海市斗门区处于南海之滨、珠江三角洲西南部,珠海市的最西部,距珠海市中心约20公里,东临中山市,北靠江门市,与澳门水域相接。过往二十年,斗门区旅游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旅游层次从低到高,旅游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2019年斗门区全区实现接待游客922.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5.37亿元,其中,接待过夜游客196万人次,分别同比增长8.5%、8.8%和8.8%。斗门区旅游总收入2011年5.5亿,2019年15.37亿, 增长了179%, 接待游客总数2011年384万人次, 2019年达到922.1万人次, 增长了140%。

近年来, 斗门区旅游产业增速迅猛, 乡村旅游独树一帜。斗门旅游正从传统的以观光、农事体验为主的旅游产品向康体度假、休闲娱乐为核心的多元化高端休闲康养旅游产品升级, 向创新化、定制化、体验化转型, 从单一服务经济向全方位体验经济发展。

(二)斗门区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背景及机遇

从2016年至今,斗门区的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着三大背景及发展机遇。

一是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工作在即,斗门旅游迎来发展新机遇。2016年,珠海市作为地级市进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第一批创建名单。斗门区作为珠海市开展全域旅游建设,特别是乡村旅游的主要阵地,提供了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发展机制等保障支撑。按照“旅游发展、规划先行”的理念,斗门区亟须对本区旅游发展的理念、资源、特色开展全面梳理和长远规划,真正借助全域旅游发展机遇实现旅游产业新增长。

二是“十四五”规划提出新要求,旅游发展亟待转型升级。2020年逐步启动的十四五规划工作,将引领各行业逐步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斗门旅游发展面向新常态和高质量的产业结构性改革,是旅游十四五规划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斗门旅游面临文化和旅游融合创新的挑战,亟须探索文旅融合项目的建设、品牌和市场主体培育的新模式。

三是斗门区主动融入湾区发展大格局,实现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2019年颁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珠海是湾区的核心城市之一。随着港珠澳大桥的开通,斗门如何树立自身在珠海市旅游体系中的功能定位,如何发展旅游、休闲、文化的特色实现互动合作,如何以旅游带动特色城镇发展从而提升发展质量,是决定斗门旅游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基于以上背景与机遇,为推动斗门旅游产业发展,斗门区政府提出将斗门打造成为“粤港澳国际都会双栖生活理想休憩地”的目标。在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的同时,通过科学规划、战略指引统筹全域旅游的发展,以促进旅游产业的全面发展与创新升级。

二、斗门区旅游资源概况

(一)自然资源

斗门区自然旅游资源构成主要包括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等3个主类,包括:山丘、滩地和湖泊与池沼型3大基本类型, 代表性旅游资源分别为黄杨河湿地、黄杨山、御温泉等。

(二) 人文资源

斗门区人文旅游资源构成主要包括遗迹遗址、建筑景观与设施以及人文活动。遗迹遗址资源:主要有特色街巷和特色社区、祭拜场所、建筑工程与生产地、康体游乐休闲度假地, 代表性资源为:会同古村、南门村、菉猗堂赵氏大宗祠、十里莲江生态旅游区、逸丰生态养殖园等;人文活动资源:包括民间演艺、民间赛事、饮食习俗和现代节庆、民间礼仪、地方风俗等, 代表性资源有:横山粉葛、斗门禾虫造、斗门曲艺文化、斗门水上婚嫁、上横黄沙蚬、横山鸭扎包、斗门乡村旅游节等。

(三)旅游资源评价

归纳上述资源, 珠海市斗门区旅游资源主要分为五种类型:乡村聚落文化资源、田园风光资源、渔区风光资源、林区风光资源、特色民俗文化资源。同时通过对珠海市斗门区旅游资源分析、比较及对区内各主要旅游资源进行因子评定,得出珠海市斗门区区位条件优越,项目类型多,集合度高,环境优美,气候宜人舒适,资源品位高,旅游开发价值大,斗门区旅游资源所具有的独特性、稀缺性、品味性特征,适合开展旅游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时尚运动等活动,具备多元化、区域稀缺性的旅游资源优势。

三、斗门区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产业发展不平衡,产品结构较单一

总体上看,斗门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在珠海市范围内是排在第一位的, 斗门区基本囊括了绝大部分珠海市获得的国家级、省级乡村旅游方面的荣誉称号, 乡村旅游收入、接待游客数量相对珠海市其他区域(香洲区、金湾区)也遥遥领先。形成这一局面,其原因在于:斗门区的乡村旅游资源产品丰富、独具本地特色,斗门区政府对乡村旅游产业的重视程度较高、投入力度较大。斗门区在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所推行的本土品牌打造、全要素投入,在很大程度推动了本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但从目前看,整个斗门区在休闲度假旅游、研学旅游、康养旅游等旅游产业方面比较薄弱,区域内的乡村旅游基本停留在初级的观光游、周末游的层次上,深度的旅游产品开发与融合还未成气候,存在旅游产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二)旅游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不足

目前整个斗门区除了御温泉度假村, 其他住宿设施普遍存在老旧、简陋、不上档次的现象,同时在整个斗门区旅游景点集聚的区域也缺乏上规模、高星级、大品牌的酒店项目。餐饮设施几乎以大排档为主或设施简陋的餐馆, 缺乏高档餐厅。同时, 外部交通主要以市政公共交通为主, 区域内旅游专线交通及交通服务配套设施比较薄弱, 区域内许多乡村旅游点缺少大型停车场甚至无停车场,因此造成在旅游旺季当地交通严重超负荷,目前区域内完善的道路交通结构体系尚未形成。此外,斗门区还存在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不足的问题,如:游客中心、旅游咨询点、旅游标识系统、旅游厕所、购物商店等。

(三)旅游产品开发深度不够、特点不突出, 品牌形象较模糊

目前斗门区区域内与周边市场旅游产品同质化较严重,产品特点不突出。如:斗门区大力推行“自在斗门”品牌建设, 该品牌是涵盖文化、旅游、体育资讯等综合性品牌,但并未突出斗门区旅游资源的亮点和特色。斗门区乡村旅游资源虽比较丰富, 但主题活动开发宣传不足,缺乏深层次打造,乡土品牌模糊,还需进一步整合现有资源, 全方位推动斗门区特色乡村旅游的发展。同时斗门区旅游资源的开发, 缺少在休闲类、康养类、度假类等方面的产品拓展, 没有树立特色鲜明的品牌形象,在推动建设“一村一品”的乡村旅游风貌上还需要长期深化推进。

(四)从业人员综合能力及素质待提升,专业人才储备不完善

斗门区乡村旅游发展较为迅速,但在从业人员能力、服务品质及人才储备方面亟待加强。一是从业人员综合水平有待提高,综合素质、专业能力均需强化;二是随着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原有的旅游从业人员已不能满足现有的产业发展需求,各类旅游专业人才缺乏,旅游类高级管理人才稀缺;三是由于专业人才少,斗门区还未能形成人才储备体系,专业人才储备不完善。

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斗门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产业规划意识,融入全域旅游理念

珠海市作为全国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之一,斗门区应是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主战场”,必须提高产业规划意识,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发挥政府作用,组织各方力量, 把乡村旅游发展融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之中, 树立斗门全域旅游发展的思想理念, 精心编制斗门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同时按照规划内容指导发展斗门区乡村旅游。因此,斗门区在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发挥产业优势,从乡村旅游发展来看,则必须提高产业规划意识,融入全域旅游理念。

(二)积极引导“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看,斗门区旅游产业要不断发展壮大,积极引导“旅游+”产业是一条优势发展道路。斗门旅游要从内部闭环向开放融合的方向发展, 发挥“斗门特色”“斗门优势”,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 打造斗门“旅游+农业”(如:休闲农业和生态康养产品建设)、“旅游+水产”(如:休闲渔业) 、“旅游+工业”(如:旅游和手工艺品)、“旅游+体育” (如:举办各项国际赛事等)、“旅游+网络” (如:建设斗门智慧旅游服务平台)、“旅游+文化” (如:斗门传统文化与特色民俗)等“旅游+”产业发展。

(三)保留斗门乡土文化,凸显斗门特色

在乡村旅游规划设计及项目建设中,乡土气息一直是乡村旅游的灵魂,斗门区旅游产业发展应深度挖掘本土文化特色,可因地制宜最大程度留住乡村原汁原味的建筑特色,充分保留斗门乡土文化,凸显斗门特色。例如:引导当地村民将民宅改造成为特色民宿,以特色民宿产业为切入点,打造集观光度假、休闲康养、农事体验等产品为一体的斗门乡村旅游产业链。

(四)强化区域旅游服务配套设施

目前斗门区旅游基础设施配套较为薄弱,尤其在旅游厕所、标识系统、游客咨询、道路交通、智慧旅游等方面亟须提升。因此推动旅游厕所革命、建设旅游标识系统, 增加旅游咨询点、加快旅游交通建设、推动智慧旅游项目, 建立健全斗门区旅游信息化共享平台,实现外在旅游建筑风貌+旅游开发精神内核同步发展将是斗门区未来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所必须强化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内容。

(五)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工作,积极引进优秀专业人才

一方面应积极推动旅游从业人员开展新技能、新知识培训, 促进其专业技能及文化素质的提升, 尤其要全面提升旅游接待服务技能水平;另一方面要建设以行业主管部门为主体, 高等院校、专业化企业为骨干力量的培训网络, 多渠道开展旅游服务标准化培训工作;除此之外,要进一步引进优秀专业人才,在引进人才方面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及保障措施。

(六)坚持生态保护开发原则

斗门旅游对外的形象一直都是以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的乡土气息为品牌进行对外推广,因此斗门旅游从开发伊始就必须要坚持“生态保护是第一位”的开发原则。从斗门区区位上看,其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整体定位就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后花园”。因此,在保护自然景观与传统文化,保持原生态风貌,推动非遗文化传承、古村落、古建筑的保护,营造人、乡土气息、村落民俗和谐共处的旅游环境是斗门区旅游开发的重点。同时还需避免过度商业化开发,始终保持淳朴民风民俗和乡土气息,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推动斗门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猜你喜欢

斗门区斗门珠海市
Daqing Oilfield
All about Me
All about Me
Where Are They?
发现斗门 畅游无限
黄昏
珠海市检察院依法对卢子跃案提起公诉
赚钱
斗门地标新生传统非遗佳作
用音乐认识斗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