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挖持久性游戏资源,逐步提升幼儿游戏质量——以“泥园”为例

2021-12-01

好家长 2021年5期
关键词:泥人泥土绘本

文 邹 洁

环境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基础。在理解了课程游戏化的指导意见后,我发现,我园的泥园作为园所提供的持久性游戏资源之一,在推动幼儿开展户外游戏、推进课程游戏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我们从对泥园课程资源的改造与相关材料的提供入手,支持不同年龄段幼儿开展多样化的玩泥游戏,鼓励幼儿在泥园中进行长期的探究性活动,并对幼儿的各种玩泥行为、玩泥经验进行跟踪观察与记录,分析幼儿在不同领域的共同发展情况,并为幼儿提供有效的支持,促使幼儿逐步积累、深化与拓展游戏经验。

一、联动——加入自然材料探究玩泥活动

(一)与水联动:“挖小河”

黄梅时节,雨中的泥园会变成什么样子?幼儿们在教室里想象着、议论着、推测着。“泥园里都是泥水啦!”“泥园里的小虫子肯定都爬走了,找地方去躲雨啦!”幼儿们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思索并表达自己的想法。到底推测得对不对呢?等雨停后,幼儿们迫不及待地来到泥园实地查看,发现他们挖的小沟里积满了雨水,都兴奋地叫了起来:“快看!老师,我们的小河出来了!”接着,幼儿们拿起工具感受被雨水浇灌后泥土质地的变化。

(二)与木联动:“造木桥”

在泥园,教师投放了树枝。当泥土被雨水泡软后,幼儿们发现,可以用榔头将较硬的树枝敲进泥土里。当幼儿用力将敲进泥土里的树枝拔出来以后,泥地上就会留下一个小洞。他们好奇地将水灌入小洞,进行自主探索。见此情景,教师投放了木板、木块等材料,幼儿们尝试着将木头与小河相连接,搭建了最简单的小桥。就这样,幼儿们开启了“土木工程”系列活动。

课程游戏化的第二步支架中指出,要根据当地自然与人文环境丰富幼儿园的课程资源,进行园本课程的实施。泥园作为园所可提供的普遍性的游戏资源之一,经济又朴实,能被反复利用。教师通过提供辅助材料、跟踪观察、记录幼儿的经验,逐渐懂得对生活中各类资源进行课程化改造,为幼儿筛选出有价值、能联动的游戏材料。

二、观察——支持幼儿长期探究性活动

泥园作为环保、持久、可变的游戏资源之一,可以陪伴幼儿三年。教师可以结合班级微主题,生发出能够激发不同年龄段幼儿自然与本真的玩泥活动,开展适宜幼儿的泥园课程。依据《3 ~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师对幼儿的游戏行为和游戏经验进行了跟踪观察与记录。

(一)小班幼儿:“小泥人”的故事开启

一天下午,园长带着绘本故事《小泥人》走进我们教室,用PPT演绎了精彩的故事内容,并且告诉幼儿们:“下次园长妈妈会带领你们去泥园做小泥人。”放学时,我发现一个女孩边哭边拉着妈妈的手,非要去泥园做“小泥人”,还有一个男孩也跟爷爷说要去泥园做“小泥人”。于是,第二天,借由绘本的导入,我们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以问题为导向启发幼儿:“怎样才能做小泥人呢?”幼儿们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热烈地讨论着,表示“要有泥土”“要像妈妈搓圆子一样”“要捏上嘴巴、鼻子”……于是,我们提供了各种适合小班幼儿操作的工具,如小铲子、小罐子等,让幼儿去泥园实地操作与体会,生发了一系列有关“小泥人”的主题活动。

(二)中班幼儿:“土木工程”的持续建造

在泥园里,中班的幼儿们挖了一个特别大的泥坑,但是他们在搭小桥时都自觉地避开了这个泥坑。于是,教师将这个泥坑拍了下来,在某次活动中展示给大家,并提出问题:“这个地方能搭桥吗?”“这个泥坑太大了,我们的桥面没有这么长,桥会掉下去的,我们搭不出来。”于是,我给幼儿们展示了我国的很多桥梁建设工程,让幼儿知道,即使在崇山峻岭中,我们的工程师也能建造出大型的桥梁。这极大地激发了幼儿们的斗志与信心,他们决定在大泥坑上尝试搭一座“桥”。在搭建的过程中,小熙来到大坑边,将一排木条敲进泥土作为桥墩,然后将木板放了上去。可是刚放上去,木板就掉了下来。小熙用直木柄量了量水平线,对“桥墩”的高度进行了调整,使其保持高度一致。但即便如此,“桥面”依然不够稳固。此时,我提醒他:“只能设置一排桥墩吗?”于是,小熙又开始尝试搭建双排桥墩。通过探索,小熙搭好了一座具有双排桥墩的稳固“桥梁”。在这个过程中,他进一步了解到桥面是否平稳取决于桥墩的位置。

(三)大班幼儿:“有机泥土”的实验操作

一天,幼儿园的后门停车场来了一座“大泥山”。原来,这些泥土是运到新采购的种植箱里,给小班幼儿种植蔬菜用的。大班幼儿在帮助小班的弟弟妹妹运泥的过程中发现,“大泥山”的土质非常硬,与泥园里的泥土不一样,即使用木工坊的小榔头敲也很难敲碎。这是什么土呢?带着这样的疑问,班级的幼儿代表询问了后勤部门的教师,才得知这是建筑工地上运来的深层土。那么,这么硬的泥土适合种植吗?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们开始进行探索。幼儿们来到了透明的土培实验台,开展了用这种泥土培育种子的活动,并将结果与在菜地中种植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确实差别很大。于是,带着“为什么这种土不适合种植呢?”“怎样才能让它种东西?”的问题,教师和幼儿通过网络等途径查找相关资料,发现深层土缺少微生物,不适合种植。要让泥土变得有养分,关键在于要为微生物创造快速繁殖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大班“有机泥土”的实验活动开始了。

在幼儿园的实际生活中,教师可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支持并鼓励幼儿进行长期性的探究活动。针对幼儿的不同年龄段开展的泥园游戏,要以让幼儿获得新经验为目的,要经过反复尝试与调整,使幼儿在慢慢积累玩泥经验的过程中提升游戏质量和各方面的能力。

三、整合——体现玩泥过程中经验的完整性

(一)科学领域——泥水配比

在制作泥坯活动中,教师在仔细观察后发现,小班幼儿在和泥时并不会考虑结果,往往是边玩边想,常常和出泥浆水,然后就开心地玩起泥浆水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并没有直接将和泥时泥和水的比例告诉幼儿,而是控制了一下活动节奏,和幼儿一起观察泥加水后发生的动态变化,引导幼儿思考他们的行为会产生的结果,并引导他们在实验中做好简单的记录,让他们自己探索并解决问题。通过在探索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和调整策略,幼儿们最终能够自主调配泥团了。

(二)美术领域——打造古街

对于泥团这种结构简单又容易塑形的材料,幼儿们的玩法有很多。在一次活动中,由于教师投放了小木棒,美工区出现了很多利用小棒做成的小泥人。以此为契机,教师带领幼儿了解了无锡本土的惠山古街的文化风貌,然后投放了石板小路、古树、古井、古房子、小桥等实物图片或相关立体泥塑艺术作品。这些材料引发了幼儿的创造热情,他们纷纷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材料进行简单的泥塑造型,用泥板、泥条做成了小路、古树等,还用泥盘筑法制作了古井,等等。他们边观赏图片边学习制作,开始了简单的立体塑形美工创作。

(三)健康领域——工具使用

1.设施、设备的安全使用

在泥园里,教师为幼儿添置了必要的玩泥装备,如摔泥台、洗手台、工具亭、水管、铁铲、木榔头、拍泥板,以及其他辅助工具等。在幼儿使用这些材料时,教师会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幼儿自主选择、自由操作,以达成游戏目的。

2.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在泥园里,教师会要求每一名幼儿在游戏前、游戏后自己换鞋、换防水的衣服以及整理玩泥的工具和材料,并做到保持周边环境与物品的整洁。因为有序整理和归放也是开展游戏活动的重要一环,有利于发展幼儿基本的生活能力。

(四)语言领域——拓展经验

关于泥土的绘本有很多,绘本《小泥人》是其中较为突出且有教育价值的一本,它用绘画的表现方式将做泥人的方法和乐趣表现出来,让幼儿能从绘本中体验到玩泥巴的乐趣。其实,关于泥土的绘本还有很多,教师可以让幼儿借助绘本的价值提升游戏的品质。随着对泥园周边环境的熟悉,幼儿们在泥园里自发地开展了各种游戏,如在泥园里采泥种花、合作筛泥、野炊等,幼儿们玩得不亦乐乎。特别是在野外的“娃娃家”“烧野菜”等活动中,幼儿们自发地沟通与合作,拓展了游戏经验。

教师有意识地用专业的眼光分析幼儿在园生活与活动中的每一个行为,不断积累课程实施的经验。我们以泥园游戏的深入开展为杠杆,撬动起幼儿园自然野趣游戏的实施,特别是在课程游戏化理念的指导下,辐射到更多的游戏场,如种植园地、养殖园地、沙水园,不断开展能还原幼儿本真的游戏,探索出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新路径。

猜你喜欢

泥人泥土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捏泥人
泥土
胆大镇的泥人
翻开一块泥土
泥土中的功臣
泥人刘
面馆惊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