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文旅融合发展路径探索
——以山东省汶上县白石镇为例

2021-12-01李红兵

大众投资指南 2021年11期
关键词:农文白石融合

李红兵

(山东省汶上县白石镇人民政府,山东 济宁 272513)

一、乡村振兴背景

(一)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实施是我们党和国家在十九大的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目标,其中就要求我们建立一个健全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和政策框架,加快和推进我国农业和乡村经济的现代化,并在2050年实现我国乡村经济的全面振兴。随着目前社会的大步向前发展,乡村的各项服务设施在不断改善,变化惊人。尽管如此,在与城市的比较之下,乡村环境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其呈现出一种整体整洁,但是局部落后的趋势,有许多偏远地带仍有一定的脏、乱、差现象。因此,建设美丽乡村,改善乡村居民的居住条件成为目前的主要趋势与诉求。

(二)随着现代人们日常收入与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更倾向于在周末进入乡村感受宁静的氛围,来一场心灵的洗涤。近年来,山东省也提出了五大乡村振兴工作方案,全面指导各地工作。汶上县十分重视农村基础建设,围绕建设自然型、生态型村庄体系这一目标,大力发展旅游业。白石镇也在生活垃圾治理和改善民居环境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为后续的美丽乡村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农文旅融合发展道路探索趋势

(一)区位优势和生态资源为农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汶上县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丘陵与平原的交界地带,地势平坦,且位于兖州、泊梁山、微山湖与泰山之间,整体为黄河冲积平原,土壤肥沃,且气候宜人,光照充足,极度适合农作物的生长。白石镇则处于汶上县的东北。作为春秋时期郑王城所在地——白石镇民风淳朴,景色诱人,其源远流长的历史使其具有异常浑厚的文化底蕴。境内昙山作为汶上县最高峰,在“一马平原”的汶上,显得尤为独特。泉河、进军渠、小汶河流经而过。区域内有摩崖石刻、荣子墓、山仁堂、送子娘娘庙、明朝郭尚书林等一批省、市重点保护文物。核桃、茶叶、锈石是白石镇三大产业。白石镇是“中国核桃之乡”“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单位”、国家级核桃生产基地、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镇内茶叶总种植面积高达1000余亩,其中主要为红茶、绿茶,实现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三产融合发展。在市县两级的领导下,镇政府牢牢把握“求突破、争进位”总要求,以“经济强镇、生态优镇、旅游名镇”为创建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凝心聚力、加压奋进,双招双引、产业转型、绿色园区、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等各项工作均取得巨大进展,白石镇的建设在不断地稳步向前。2020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因此,白石镇悠久的文化历史,良好的农业产业发展以及社会经济条件,为促进该区域农文旅融合发展发展创造了条件[1]。

(二)紧抓五个“建设”,农文旅融合发展初见成效。在农文旅融合发展道路的探索中,汶上县白石镇紧抓产业、人才、组织、生态及文化五个建设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为未来继续加速发展提供指引并奠定基础。

1.产业建设。继续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一是做强特色农业,和国内知名专家与科研机构积极展开合作,吸引相关专业人才在白石开展农产品领域的研究。二是发展壮大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按照“一区六园八村”总体规划布局推进实施,通过招商引资、集体投资等模式发展壮大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三是发展乡村旅游业,以昙山景区为中心,将具有产品与农业有机地结合起来,打造“汶小鸡”公共品牌,推动农业三产的融合。现阶段一期工程精心打造了北泉民俗村,建有民宿院落九处,儿童牧场休闲区一处,民俗广场一处,七彩沙滩一处,坑塘治理七处。2020年示范区内老龙湾小镇被评为全市首批特色小镇,2021年1月昙山风景区被评为3A级景区称号。

2.人才建设。一是加大乡村振兴招商引资力度,开展乡村振兴合伙人招募活动;积极构建“科技带头人+农业专家+乡土人才”的乡村振兴人才体系,鼓励研发实用农业技术,形成人才驱动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白石镇积极与周统博士进行对接,打造农副产品特色品牌,与山东乡锈文化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打造城市公共品牌。二是加大本土人才培养,即组织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白石镇自2021年以来与安泰技能培训机构合作,采取“培训+推荐就业”的模式,组织农民对面点制作、母婴护理等热门技能进行专项的培训学习,共培训农民327人次。

3.组织建设。坚持以“两委”换届工作为重,明确两委择优选拔标准。截至目前,区域内的所有行政村的两委换届工作均已圆满落幕,成功优化村级班子。针对“两委”成员,镇党委积极举办党建培训工作,建立村党支部书记教育培训常态机制,提升村级带头人的战斗力。

4.生态建设。明确生态建设理念,围绕驻地,围绕村庄搞绿化,大力发展生态林、经济林、景观林“三林共建”。2021年以来,完成补植黑松、油松、华山松2000余棵;结合人居环境整治,出动3000人次保证各区域中的环境清扫无死角。建立环境卫生长效机制,对示范区内环境结合环卫保洁常态性保持,出动一千余人次。

5.文化建设:围绕“以文化人、培育文明乡风”这一主线,结合老龙湾民俗村,打造城市运营馆一处。打造了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昙山示范区各类民间故事、传说故事、历史故事30多条并根据原有遗址进行立牌,现已完成昙山景区、昙山金桥、昙山天街、昙山送子娘娘庙等典故的安装,并对昙山山仁堂、月亮泉、枫晚亭进行布局,把儒家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相结合。

(三)农文旅三要素相辅相成。文化是精神内涵的体现,能够极大地提高旅游景点的深度。在有文化底蕴的景点游玩,游客也能更加获得一种精神上满足。同时,农业的发展能够给景区增加一些乡村景观、农事活动等新奇且有吸引力的特色,而旅游业的发展则为其他两种要素提供经济支撑,三者相辅相成[2]。白石镇按照“一区六园八村”的总体规划,通过充分挖掘“山、水、林、石、人”等旅游资源禀赋,积极融入县域旅游体系,打造以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农事体验、观光农业、住宿体验为主的特色旅游片区,其主要依靠一些源远流长且得以流传的文化遗产,如水牛山摩崖石刻、明朝郭尚书林等国家、省、市重点保护文物;国家级核桃产业基地、国家级梅花培养基地、济宁市农业龙头企业四处、百年核桃林一处等;三星级农家乐以及省级星级采摘园。这里春天阳光明媚适合踏青远游,夏天清凉适合避暑,秋天景色秀丽体验核桃打收,冬季雪景一望无垠,是一个令人流连忘返的地方。总之,三要素的相互支撑,是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的必须。

三、农文旅融合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然而在目前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产业融合力度不够,人才短缺;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质量不高,发展缓慢,带动能力不强;产业发展资金短缺,融资政策不明确,得不到完美落实等。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想要实现农文旅融合道路的可持续发展,结合现有经验,必须以重点工程为抓手,倡导政府带动,依据本地特色,在全面整治的基础上,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突出差异化发展特色种植,在“提质扩面增量”上下功夫,着力打造区域公共品牌,以企业为中心,“特色”与“多色”相融合,形成产业优势。

(一)以产业振兴为核心,激活乡村振兴动力源。壮大绿色有机循环农业,重点打造泰东蔬菜、昙山种植农业专业合作社、寨子生态采摘园等一批绿色健康特色农产品基地,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注重质量兴农,积极推进东岗、前郑、后郑、东营万亩高产创建示范方等工程,提升农业抗风险能力。加速实施核桃产业提质减量工程,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力争年内新增梅花、茶叶、石榴、鲜果等特色种植面积3000亩。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新型经营主体,以白石镇快递电商服务中心为支撑,推进“互联网+”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持续提升农村电商服务水平。积极开展石材产业的转型升级工作,加速绿色矿山创建进度,完善石材循环利用体系,打造高端绿色循环的石材园区。

(二)以生态振兴为关键,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依托白石社区东营片区、西营片区、白石村棚户区改造项目,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统筹镇驻地改造提升、商业综合体建设、民俗馆打造等系列工程,全力打造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旅游名镇、经济强镇。加快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建设,在完成创建寨子、北泉、夏村、庞楼、贾村等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片区的基础上,促进绿色有机循环农业,打造泰东蔬菜、昙山种植农业专业合作社、寨子生态采摘园等一批绿色健康特色农产品基地,延伸产业链条,推进“互联网+”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加速绿色矿山创建进度,完善石材循环利用体系,打造高端绿色循环的石材园区。

(三)以融合发展为灵魂,激发乡村振兴新动力。加速农旅融合,充分发挥核桃丰收节、昙山古庙会等节日庆典活动举办时带来的巨大利好,积极推进农业与旅游业的有机结合与不断向前发展,按照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模式,将昙山景区建设与美丽乡村片区有机结合,实现景区与美丽乡村的互哺,形成旅游业与特色农业协同发展、共同促进的新格局。加速文旅融合,重视文化传承,着力培养农村文化艺人,全方位壮大白石特色传统文化,以生动活泼的文艺形式来吸引人,使得乡村振兴过程中充满人文气息[3]。

(四)以公共服务为载体,健全乡村振兴新体系。持续巩固脱贫成效,完善稳定脱贫长效机制,落实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和低保兜底政策,保证脱贫任务的圆满完成。要坚持以教育为主要重心之一,高标准完成白石镇中学综合楼及配套设施建设,持续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加大教师培训力度,确保教师的教育素质与教育质量。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发展农村老年人互助养老院,启动实施昙山幸福苑项目,加快编织覆盖镇村的养老服务体系。持续做好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

(五)以党建人才为引领,筑牢乡村振兴支撑点。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健全各类配套自治组织,完善相关规章制度,确保村级组织有序运转。建立村党支部书记教育培训常态机制,提升村级带头人的战斗力,不断增强农村发展动力。完善机关干部包村和“第一书记”驻村工作机制。倾力打造了环昙山党建示范带,推行“四比一育”工作法,构筑“党建强、民风正、集体富、环境美”党建示范高地。

猜你喜欢

农文白石融合
株洲市白石港河道治理探析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产学研离距离推动“农文旅”三产融合
——来自蜜梨之乡的科技小院
融合菜
浅谈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白石塔
中方向越南移交“红通”毒枭
红砖白石五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