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穴手法结合中药热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致坐骨神经痛1例

2021-12-01赵家仪

今日健康 2021年5期
关键词:点穴痹证腰部

赵家仪

点穴手法结合中药热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致坐骨神经痛1例

赵家仪

(河北北方学院,河北 张家口,075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一般均有典型的坐骨神经痛,西医治疗多以药物治疗为主,疗效欠佳。本病案为中医外治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坐骨神经痛提供新思路。此疗法操作简便,效果显著,适于推广。

坐骨神经痛;点穴手法;中药热敷

由于现代人们工作时长期保持坐姿以及缺乏锻炼,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不断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坐骨神经痛是最常见的并发症,疼痛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呈放射性、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疼痛部位主要分布于臀部、腰部以及大腿和小腿附近。长期的坐骨神经痛会导致患侧肢体肌力减退、肌肉萎缩,进而造成下肢功能障碍,且会由于活动受限、不能正常行走,导致患者生活无法自理,还会造成抑郁等严重的心理创伤,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选择一种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对坐骨神经痛患者尤为重要。目前西医的非手术疗法主要采用药物治疗,虽有一定缓解作用,但药物副作用较多,长期服用会造成耐药性、成瘾性等副作用。坐骨神经痛属中医“痹证”范畴,多由风寒湿邪流注经络,阻滞经脉,致使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可采用推拿、热敷等传统中医特色治疗。

1.典型病例

患者,女,50岁,自诉腰及左下肢疼痛2周,患者既往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史8年,愈后未再复发,2周前因久站于冷风中出现腰部及左下肢不适,未予重视,1周前突感臀部、大腿、小腿后侧至足背部呈放射性电击样疼痛,行走时疼痛加剧,自行前往医院就诊,诊断为坐骨神经痛,经服用甲钴胺片、布洛芬缓释胶囊后,疼痛未见缓解。2日前因天气骤变,左下肢疼痛加剧,遇寒加重,得热则舒,活动受限,入夜痛甚,难以入眠。患者感受风寒湿之邪,邪气侵袭,首犯太阳,致气血阻滞,经脉不通,故发腿痛,中医诊断为痹证(痛痹),西医诊断为坐骨神经痛。患者取俯卧位,首先弹拨腰背部经筋,以松解经筋,疏导经气,其次运用拇指指腹或肘部点按法施术于肾俞、大肠俞、腰部夹脊穴、环跳、承扶、殷门、委中、承山,以患者自觉酸胀为度,每穴施术1分钟,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给予中药热敷,将桂枝、麻黄、细辛、鸡血藤、当归、乳香、没药、川乌、草乌、炙甘草等中药密封于棉布包中,使用前经蒸煮加热后,等温度降至43℃-45℃之后,将棉布包置于阿是穴外敷,以患者能耐受的温度为宜,每次热敷30min,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首次治疗后患者疼痛缓解,治疗2个疗程后症状基本消失,腰部活动自如。

2.讨论

坐骨神经痛大部分是由腰椎间盘突出所引起,对于产生疼痛的原因有两种观点,即机械压迫致痛和化学性刺激致痛。突出椎间盘组织导致邻近神经根受压,阻碍了椎间孔内的血管及淋巴的回流,造成结缔组织及神经根水肿,此为诱发坐骨神经痛的重要因素。腰椎间盘是人体最大的无血供组织,髓核组织由纤维环包裹而与周围血循环相隔绝,因此未能被自身免疫系统所识别。当纤维环发生破裂,这种自身抗原暴露后会被自身免疫系统识别,诱发自身免疫反应,刺激神经根致痛[1]。传统西医治疗中多采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维生素B2、止痛药等治疗坐骨神经痛,虽可取得一定效果,但无法达到理想治疗目标,且该类药物服用过量易对肾脏及肝脏功能造成损害。

坐骨神经痛在中医中属“痹证”范畴,其病机外因为风寒湿邪客于经络,气血瘀滞,不通则痛,内因为肝肾气血不足,筋脉失养所致,不荣则痛。本例所谈论的属痛痹,治以温经散寒,疏筋止痛。点穴手法采用循经取穴的指针手法,找准主要穴位,达到疏经通络止痛的效果,《素问·举痛论》提到:“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泣,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说明按法具有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治疗时根据患者疼痛部位辨别经络,此例患者臀部伴大腿及小腿后侧疼痛,为足太阳经循行部位,属足太阳经证,方选肾俞、大肠俞、腰部夹脊穴以活血化瘀,利于神经根水肿消散,辅以环跳、承扶、殷门、委中、承山等穴疏通局部经气以止痛缓急。点穴治疗结束后,以中药热敷置于患侧痛处,进一步增强疗效。《素问·调经论》:“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气血喜温恶寒的这一特性对指导临证治疗痹证具有重要意义,中药热敷将热力和中草药相结合,促进局部毛细血管扩张,使药力迅速达到病所,加快中药的吸收,还可以改善局部神经末梢的压力,缓解腰背肌肉痉挛,改善临床症状,缓解疼痛[2]。方中桂枝、麻黄、细辛温经散寒,通络除痹;鸡血藤、当归养血活血;乳香、没药活血行气止痛;川乌、草乌散寒止痛,祛风除湿;炙甘草补益气血,调和诸药。点穴疗法具有畅通气血、补气活血、调整阴阳、疏通经络及促进神经恢复作用,而中药外敷处方可活络通痹、活血化瘀、理气除湿、散寒止痛等,两者配合应用,可相互协同,提高临床效果。相较于常规西药治疗及手术疗法,采用点穴及中药热敷治疗,患者耐受性强,易于接受,治疗手法简单,易于操作,且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1]姜志钊,李毅中.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发病机制[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0,31(2):102-104.

[2]蔡桂香.中药离子导入结合中医辨证施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5,33(02):146-147.

猜你喜欢

点穴痹证腰部
怎样让腰部得到有效休息
宋氏扁针点穴拔罐验案举隅
从“营卫倾移”角度探讨痹证的中医理论机制
葵花点穴手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全新经络点穴 教你长远赚钱
祛邪蠲痹汤治疗风寒湿痹证92例
仲景痹证药对略谈
舒筋立安汤内服并外敷治疗痹证160例
腰部“回”字形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