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肾病综合征护理的临床进展

2021-12-01黄小芳

今日健康 2021年5期
关键词:皮质激素肾小球肾病

黄小芳

小儿肾病综合征护理的临床进展

黄小芳

(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 钦州,535000)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是一种病程较长,需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进行治疗,且复发率较高的疾病。由于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年龄较小,治疗配合度低,加之患儿家属对用药治疗具有一定排斥心理,导致部分患儿可能出现随意减药停药的情况,严重影响病情康复。本文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小儿肾病综合征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工作进展内容作出综述,为制定科学的临床护理方式提供参考。

小儿肾病综合征;护理措施;糖皮质激素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对血浆蛋白通透性增高,大量白蛋白自尿中丢失,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一个临床综合征,该疾病在小儿肾脏疾病中,肾病综合征的发病率仅次于急性肾炎。临床主要特征为低白蛋白血症、大量蛋白尿、严重水肿以及高脂血症四大典型症状,其中低白蛋白血症、大量蛋白尿为主要诊断依据。目前多采用激素疗法进行病情控制及治疗。本文对NS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工作进展作出综述。

1.病因及病理机制

小儿肾病综合征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先天性、继发性三种[1]。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尚未明确,但近些年依据大量研究证实,其临床症状是因原发在肾小球的疾病损害肾脏而出现,如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微小病变型肾小球肾炎、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以及膜性肾病等。小儿先天性肾病综合征发病机制目前临床已基本明确,主要是由构成肾小球滤过屏障的重要分子基因突变或调节这些基因的转录因子突变引起。小儿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则主要由于临床明确诊断的肾小球肾炎、药物、金属中毒以及全身性疾病等因素引起肾脏损害,导致出现肾病综合征[2]。

2.护理方式

2.1 心理护理

临床众多病例表明,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及其家属均表现有内向、情绪不稳定的性格倾向,存在明显抑郁、焦虑、恐惧等心理特征,此外,在激素治疗期间,部分患儿还伴有攻击性行为表现。而性别、年龄、种族以及是否伴有血尿症状以及得到缓解所需花费的时间均会对小儿肾病综合征的缓解产生一定影响作用[3]。因此,在NS的临床治疗中,应当更加注意患儿及家属的心理状态,予以适当合理的心理干预,有助于顺利治疗及促进病情康复。目前我国对NS患儿及家属的心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项:(1)健康教育: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提高对疾病的认知,克服恐惧、焦虑的情绪,掌握基础护理知识。(2)心理疏导:对入院时表现为哭闹、反抗、不配合治疗的患儿,应以柔和、耐心的语气去沟通,通过肢体接触获取信任,采用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拉近距离,消除患儿心理恐惧,使其处于一种最好的生理、心理状态接受后续治疗。(3)家庭护理:由于NS患儿大多需要长期的护理工作来维持病情预后效果,家庭护理则是康复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医护人员应在患儿出院前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完善的出院康复指导,积极有效的预防再次感染风险,严格遵医嘱执行激素治疗减量计划,加强患儿的日常生活管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4]。邵凤珍[5]等学者研究显示:采用心理干预的观察组行为问题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干预前,焦虑、抑郁各项评分均有降低,且观察组患儿分值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显著,<0.05;两组干预前韧性评和生活质量分无差异>0.05,干预后评分值均有升高,且观察组升高程度强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病情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0.05。

2.2 饮食护理

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主要表现为大量尿蛋白丢失,且尿蛋白丢失后导致继发出现低蛋白血症和高脂血症,而目前临床多采用激素药物治疗,研究表明长期的激素治疗存在影响青春前期患儿的生长速率。进一步的研究证实了激素长程疗法造成的影响与肝脏生成的生长激素受损以及IGF-Ⅰ浓度降低存在一定关联,因此在NS的护理中,科学合理的饮食护理具有重要意义[6]。目前NS饮食护理主要包括:(1)蛋白质:传统的高蛋白饮食在NS极期可能会加重肾小球和肾小管的负担,促进肾小球发生硬化,不利于病情康复,甚至引起恶化。而目前通过改良后的蛋白质管理策略主张适量优质蛋白质饮食,每日所需量约1~1.5g/kg,尿毒症期间需<0.5g/kg,避免氮质血症病情加重。(2)电解质:肾炎型NS多伴有尿少、浮肿、高血压等症状,应保持低盐低钠饮食,上述症状得到缓解后可恢复普食。NS患儿易出现低钾血症和低钠血症,尤其是食欲差的患儿在利尿期间更易出现。多表现为呕吐、乏力,低钠血症可伴有惊厥,低钾血症可伴有心率快、膝反射减弱。同时在激素治疗过程中还可能出现钙排泄增加,因此可根据患儿是否存在电解质减少的情况,适当予以相应补充或进食相应物质含量较高的食物[7]。

2.3 糖皮质激素的治疗与护理

多数研究显示,NS发病与免疫系统紊乱有一定关联,肾病综合征患儿多出现T细胞功能紊乱现象。糖皮质激素是目前临床治疗NS的首选药物,但具体治疗方案尚未完全统一,国内主要以强的松长程疗法为主,由于激素疗法的改进,疗程长、剂量大,给护理工作带来更多的困难[9]。因此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过程中,应当做到:(1)严格观察患儿体温变化,定时做好口腔护理工作,预防继发性感染风险;(2)观察患儿呕吐物及大便性质、颜色,预防发生消化道出血症状;(3)定时测量血压,观察血压波动情况;(4)注意患儿是否出现失眠、兴奋、易激动等精神异常表现;(5)适当调节室内温度、湿度,贴身衣物勤换洗,保持清洁,穿着舒适,并遵医嘱严格执行药物减量计划。此外,对治疗期间发生院内感染的患儿应做好病区消毒隔离工作,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加强卫生管理及患儿消化道和呼吸道护理,减少患儿感染风险。

2.4 细胞毒药物的治疗与护理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发展,临床经验得出,对于难治性NS,采用细胞毒性药物(常见的有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长春新碱以及环孢霉素-A等)与激素类药物联合治疗,效果更佳。朱莉[10]等学者研究显示,采用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的实验组肾功能及血脂代谢紊乱状态显著优于采用单一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对照组。而对于此种治疗方式的护理意见较为统一的是:预防组织坏死、感染,患儿出现呕吐、发生静脉炎以及骨髓抑制,同时还要预防心、肝、肾脏和膀胱等脏器出现损伤。

3.小结

小儿肾病综合征多发生在3~5岁学龄前儿童,需花费较长时间进行治疗,且需要大量持续用药,导致家属及患儿的排斥心理增加,对此临床除必要的治疗手段外,相应护理措施对病情康复也是至关重要的。可采用心理干预排解患儿及家属的不安、焦虑,通过患儿感兴趣的事物分散其注意力,促进护患关系,取得患儿及家属的信任,提高依从性,树立治疗信心;用药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制定科学的生活饮食规划;做好院内防感染工作,出院前做好相关出院指导,加强患儿及家属的自护意识,确保出院后的家庭护理工作顺利开展,减少再次感染及再次入院风险。

[1]姜盈盈,任献青,丁樱,等.基于肺肾相关探讨小儿肾病综合征感邪易发及防治[J].吉林中医药,2021,41(1):8-11.

[2]黄付甲,侯鸿雁.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蛋白Z、凝血因子Ⅷ活性的检验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8,39(7):815-816,819.

[3]曲晓云,谈智.健康教育执行表在小儿肾病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8):1422-1423.

[4]胡莎莎.优质护理对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生活质量及家属心理状态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8,42(9):1143-1144.

[5]邵凤珍,蒋玉成,赵香玉,等.心理护理干预对小儿肾病综合征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9,46(4):765-768.

[6]王亚玲,张茹,李桂霞,等.中医饮食护理在肾病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2):363-367.

[7]常立阳,张红梅,陆晓艳,等.肾病综合征激素治疗并发类固醇肌病患者的营养管理[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8,19(3):239-241.

[8]蒋美丹,鲍赛君,章玲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频复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护理体会[J].浙江医学,2021,43(5):553-554.

[9]孙淑香,李晓燕. 延续性家庭护理干预对小儿肾病综合征激素治疗依从性影响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17,37(z2):195-196.

[10]朱莉,邵维斌,夏春英,等.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肾功能和血脂的影响[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18,43(11):1336-1339.

猜你喜欢

皮质激素肾小球肾病
预防肾病,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观察
肾病防治莫入误区
“重女轻男”的肾病
生发Ⅰ号联合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斑秃患者秃眉的临床观察
肾小球系膜细胞与糖尿病肾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50例
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妊娠合并ITP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观察